<h5>王羲之《丧乱帖》,纵28.7厘米,横58.4厘米。钩廓填,白麻纸墨迹。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br>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h5><h3> </h3><h5><font color="#808080">讲师:管敬泽<br>临习《丧乱帖》,一方面要注重其笔法的丰富表现——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直线、弧线、重按、轻提等,极尽变化之能事。若仔细观察并分析其间的线条粗细对比、速度快慢对比等相对面,会发现其差距拉得很大,如线条中重者如“面”而非“线”,轻者则若游丝、细线,幅度竟有三五倍之大。另外,此间有大量的方笔,写时须沉着痛快,而不可平庸板结。另一方面则是间架结构中的力度的体现,须通过分析研究帖文的重心处理、疏密对比、正敧相映、前后呼应等方面的规律,进一步切入其结构原理,了解并掌握王字结体的一般处理方法。</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