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在进餐环节,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有些孩子比较挑食,如果饭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开始闹着不吃饭;有些孩子吃了一半就说饱了,不要吃了……</b></h3> <h3><b> 又到了午餐环节,我巡视着孩子们的就餐情况。这时,我发现曼曼低着头,手里拿着勺子也一动不动。我看到她的餐盘中还有三分之一的饭。于是我摸摸她的脑袋鼓励说:"曼曼加油,你快吃完了!"曼曼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我,小声地说:"陈老师,我吃饱了。我真的饱了。"我原本觉得曼曼是不爱吃蔬菜想找借口不吃饭。</b></h3> <h3><b> 可是,我看着曼曼那楚楚可怜的样子,我相信她没有撒谎,她是真的吃饱了,吃不下去了。于是,我对她说:"曼曼乖,那你再吃三口就把饭倒掉了吧。"当曼曼吃完三口饭后,她慢吞吞地走到倒饭处,她边倒边小心翼翼地看着我。我回应她的是一个安心的微笑。倒完饭后,她开心地来到我的身边,然后开心地对我说:"陈老师,你真好!"</b></h3> <h3><b> 3——4岁的孩子。他们自我思维初步形成,他们应该知道自己能吃多少饭,当孩子不愿吃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再逼孩子超量地进食,否则,不但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其对教师和幼儿园生活的态度,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b></h3> <h3><b> 美国的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饥饿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会被泛化,进而影响细幼儿将来的人格。如果幼儿常处在主动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的将来会有可能成为积极主动的人;如果幼儿常常在被动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将来可能成为被动的人。</b></h3> <h3><b> 所以,对于进餐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尤其重要的是想方设法让幼儿有饥饿的感觉,在有食欲的前提下进食,这种主动进食的态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一个小小的进餐问题,也有着大大的学问,这种细微之处就要靠老师的用心发现。</b><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