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亚兹德Yazd。</b>这是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以萨珊王朝最后一个皇帝Yazdegerd命名。该王朝时期是拜火教中心,由于处于沙漠地带,亚兹德远离战火和异族入侵,至今保留了很多古波斯的文化习俗。</h1><h1> 街上穿黑袍的女人明显增多,宗教气氛渐浓。</h1> <h1><b>寂静塔Tower of Silence</b>,曾用于拜火教徒的天葬。有1400年历史,40年前停用。阿拉伯人曾强迫废除天葬,这里是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天葬坑 。每个塔有3个坑,分别葬男、女、小孩。</h1> <h1>山下的坎儿井供当时的殡葬人员和死者家属使用。 <b>坎尔井qanat</b>这种地下引水系统是亚兹德人发明的,它的发明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干旱沙漠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h1> <h1>山下点缀着一些废弃的供死者家属住的小旅店。</h1> <h1>亚兹德也称为风塔之城。<b>多莱特风塔花园(Bagh-e Dolat Abad Garden)</b>,修建于18世纪赞德王朝时期。这座古老的波斯花园拥有多座建筑物,园内地下水渠保障着花园内的潺潺流水。</h1><h1> 世界上最有名、最高的风塔就坐落于此,其高度达到33.5米,整体呈八角形。风塔是利用空气的流动促使水温下降,从而使屋内的温度变得非常凉爽。在伊朗,风塔越高,说明越富有,显然这家人是亚兹德城当时的首富。</h1> <h1>注意到园中的低矮的古葡萄藤了吗?</h1> <h1>园中的老年游人。</h1> <h1>我们进塔体验了一下,顿时感觉凉爽舒适。</h1> <h1>门窗镶嵌彩色玻璃是波斯建筑的特色之一,其有三个作用:美观;保护室内隐私;防蚊虫。</h1> <h1>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膜拜光明的象征一一火,该教尊敬四大自然元素:天空、水、大地、植物,其道德准则是善思、善言、善行。</h1><h1> <b>拜火教祭坛 恰克 恰克Chak Chak。</b>相传,萨珊帝国皇帝亚兹德的女儿Niki被阿拉伯人追到此地,山突然劈开,她走了进去,裂痕处流出清泉,声音‘恰克 恰克’。后人建祭坛圣地于此。</h1><h1> 公元七世纪,拜火教遭受阿拉伯人迫害时,火种从南部移此,在此延续至今。现全世界拜火教徒每年来此祭拜,教徒们穿白衣,带白帽,人数众多很是壮观。这里的拜火教徒的语言是更加纯正的波斯语,从未受到阿语影响。 </h1> <h1>中午在梅波德(Meibod)这个有7000年历史的小镇吃午饭。</h1> <h1>下午到了有45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遗产<b>古村 Kharanaq</b>,小村曾是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泥砖砌成的房屋一层层叠起,述说着小村昔日的繁荣,见证着千年古丝绸之路的兴衰。40年前村子被废弃。</h1> <h1>一个哨塔(摇晃塔)看上去高耸入云。</h1> <h1>一个西方旅行者写到Kharanaq is raw, authentic, and in a state of beautiful decay。</h1> <h1>从村子向下望去,远处有个桥,40多米长,7米高,有1500年的历史。</h1> <h1>在去伊斯法浫的路上,来到Naein小镇的波斯庭院式的旅社吃晚餐。院子从外面看朴实无华,房间内是波斯风格的装饰,从墙壁、灯饰到桌布、杯子、餐具、餐巾等都极其精美。</h1><h1> 这种家庭旅馆遍布伊朗各地,看来低调的奢华是波斯民族骨子里的东西。</h1> <h1>晚上,柔和的红蓝绿三色灯光打在窗和门上美轮美奂。</h1> <h1><b>伊斯法罕Isfahan</b>,伊朗第四大城市,人口600万。萨法维王朝阿拔斯一世定都于此,建成了最美的城市。雅琪说在伊朗伊斯法罕人最善于经商,而且不露富。车子低档,房子宽大。</h1><h1> 伊斯法浫15年前河水干涸,很多农民因没有收获而自杀,10年前改种藏红花,现在这里出产全伊朗最好的藏红花。</h1><h1> 该市的手工业在全伊朗最发达。这里主要出产城市地毯,每块地毯都会有波斯蓝的颜色。还有密那画盘子,以天然矿物质染色,是精美的装饰品。</h1><h1></h1><h1> 城市北部有核设施,人们认为有核污染,很多人因此疾病缠身。整个城市污染较严重。 </h1> <h1><b>四十柱宫(40 Pillar Palace)</b>是阿拔斯二世的宫殿,用于皇帝接见外国使者和娱乐。 </h1> <h1>园内保留了几座俄罗斯美女的雕塑,因为那时会有俄罗斯美女在此表演,取悦于皇帝和他的客人 。</h1> <h1>大厅墙壁上几幅巨形细密壁画描述了萨法维王朝时期的战争场景和萨法维皇帝接见印度皇帝的盛况。</h1> <h1>殿内有多幅细密壁画,多为表现波斯人纵情酒色的生活方式。虽然伊斯兰教是禁酒的,但波斯是美酒、美女的原产地啊,看来这种生活方式是根深蒂固的。79年伊斯兰革命后画中部分裸女被毁,部分被画上衣服。</h1> <h1><b>聚礼清真寺 (Jameh Mosque of Isfahan)</b>,又称星期五清真寺。它兼容了伊斯兰教和拜火教的风格,广场中间是火坛。清真寺有1400多年历史,在多次战争中被毁,后又重建。寺院里有庆祝宗教节日的大厅和宗教学校。 </h1> <h1>这是清真寺大厅内部,古朴,肃穆。</h1> <h1>亚美尼亚族天主教<b>旺克大教堂(Keisa-ye Vank)</b>,由于宗教节日关闭。很是遗憾。</h1><h1> 阿拔斯占领亚美尼亚后,带回亚美尼亚人,有的在半路上安家,部分(多为工匠)被带到伊斯法罕。阿拔斯允许他们继续信仰基督教,在亚美尼亚人居住区(南部)修此教堂,教堂是伊斯兰风格和欧洲风格的融合。 </h1><h1> 真正的伊斯兰教原本还算是比较包容的吧。</h1> <h1><b>伊玛目霍梅尼广场(Naqsh-e Jahan Square)</b>,为阿拔斯大帝所建,是世界第二大广场。当时是检阅军队和马球比赛的场所,现在就是个大型的波斯花园,中间是巨大的巨型喷水池,周围是草坪和花坛,人们三五成群,在此度过休闲时光。<br></h1> <h1>西侧是阿拔斯大帝的<b>阿里卡普宫</b>,是皇帝宴请贵宾和使节的地方,皇帝在二层的平台观看马球比赛,视野达到广场的每个角落。</h1> <h1>东边是<b>谢赫卢卡夫劳(Sheikh Lotfollah Mosque)清真寺</b>,曾为皇家私人做礼拜的清真寺。</h1> <h1>这是我们从阿里卡普宫二层的平台俯瞰广场的全景。相机的广角远远不够啊!</h1> <h1>阿里卡普宫的六层是音乐厅,其墙壁和顶部是各种乐器的镂空造型,为的是吸音以取得更好的音响效果。</h1> <h1>穹顶上精美的图案。</h1> <h1>南边的<b>伊玛目清真寺(Masjed-e Imam)</b>,又称为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堪称伊朗建筑、木雕及釉砖工程上的最高典范,清真寺的内部和外部十分富丽堂皇,在深蓝的底色上饰以蓝色、金色、白色的花卉图案,极其精美,抽象而富有想象力。</h1> <h1>我们进去后正好有个唱诗者在吟唱《古兰经》,清纯的男高音在巨大的空间中回荡,增加了肃穆和神秘的色彩。</h1> <h1>何老师带领我们在此采访了著名的阿訇,探讨了有关宗教和社会等问题。</h1> <h1>晚霞映衬下的广场,壮美无比。</h1> <h1>震撼之美,今生难忘!</h1> <h1>很喜欢深蓝色夜空中的那一抹粉。</h1> <h1>夜游33孔桥及哈柱桥。<br>Zayandeh河由西向东流经伊斯法罕城,为了便利两岸,全城共建有11座桥梁。</h1> <h1><b>33孔桥(Si-o-Seh Pol)(The Bridge of 33 Arches)</b> 建于16世纪,建桥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河南岸亚美尼亚裔居民与北岸波斯人的往来。大桥上层为行人车辆通行,下层是桥孔,同时具有桥梁和水坝的功能。</h1> <h1><b>哈柱桥(Khaju Bridge) </b>修建于阿巴斯二世时期。不但具有水坝、桥梁和码头的功能,还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据说当年国皇帝站在古桥中央,而每个大臣占据各个拱形门洞,观看大典。</h1> <h1><b>卡尚Kashan</b>是个有7500年历史的古城。卡尚人3000前就开始做地毯。此地还能见到7000前建立的村子,很有特色,最早制作陶器,实行男女分厕。卡尚盛产玫瑰,玫瑰水和精油是其特产。现在这里有很多豪宅,设计多为波斯和欧式风格的结合。卡尚宗教氛围浓厚,除了清真寺还有火庙、犹太教堂。 <br><br></h1> <h1><b>费恩花园(Bagh-e Fin)</b>,建于阿拔斯一世时期(1590年),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是伊朗“城堡花园”的点睛之作,曾是多个皇帝的行宫。花园的周边缺水,工匠们特意从一公里外的山上引水入园。为了营造优雅的环境,供养树木和增加动感因素,园内的水系设计独具匠心。人工水渠环绕花园一圈,也为东侧的土耳其塔提供水源。</h1> <h1>花园中央是一座两层的大厦,被称为“萨法维楼阁”,楼上有4个房间。从裸露的廊台直接俯看花园,一层虹吸引入的水槽可以喂马,这是波斯花园中最典型的楼阁建筑。</h1> <h1>园中有个皇家土耳其浴室,凯加Naser al-Din Shah王朝的首相阿米尔(Amir Kabir)在此被杀。他是著名的改革家,伊朗的民族英雄,是国王的好友,也是其妹夫。 </h1> <h1>附近坐落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苏莱曼喷泉和古丝绸之路时期的山丘,这些均体现了该地区在古时候的繁荣景象。</h1> <h1>她也是来游玩的吗?</h1> <h1><b>私家花园(Khan-E Tabatabei house)</b>,130年前,TABATABEI阿訇又是地毯商人(阿訇仅是个职称,常常需要经商才能养家糊口)修建了这个波斯庭院,由卡尚人设计。</h1><h1> 相传,同为地毯商人的 BORUJERDI 想娶 TABATABEI 的女儿。TABATABEI只要求BORUJERDI一个条件:让她的女儿以后能生活在一个像他那样的家里。于是BORUJERDI 18年后在附近也建造了一座更为奢华的园林。</h1> <h1>从宫殿到民居,都能见到波斯式的精致与奢华。</h1> <h1><b>库姆Qom</b>,什叶派宗教圣地,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的麦加。<b>马尔苏玛圣墓Fatima Masumeh Shrine</b>是第八个伊玛目妹妹的陵墓。入口有男女之分,外国女士也必须严守教规,披上花色的长袍。</h1> <h1>墓地也是清真寺,这是其中一侧,(照片为雨平拍摄)</h1> <h1>我们在此体验了一下穆斯林女人的‘‘时装大袍’’。</h1> <h1><b>库姆神学院(Hawza 'Ilmiyya Qom,Qom Seminary)</b>是什叶派穆斯林最高级别的宗教学院,全世界什叶派阿訇均从这里毕业,霍梅尼也曾在此研习宗教和执教。政府为了推广什叶派宗教,资助从世界各地来此学习的宗教人士,免吃住和学费,第一年学习波斯语,以后研习宗教。学院里也有基督教、犹太教、佛教等人士来此交流学习、研究。</h1> <h1>今天又回到德黑兰。</h1> <h1><b>巴列维国王王宫Niavaran Complex。</b>萨德阿巴德王宫位于德黑兰北部的山上,山顶白雪覆盖,此处空气清新,树木参天,曾是凯加王朝皇家的夏宫,后为巴列维王朝国王的办公和皇家居住地。 <br> </h1> <h1>宫内欧式宫廷风格为主,从装饰到用品极尽奢华,反映出巴列维时期的西化运动和宫廷豪奢、腐败的生活。</h1> <h1>房间和走廊都覆盖着整块的波斯地毯,精美豪华。</h1> <h1>左边的小楼是巴列维儿子的住所。</h1> <h1>花园里又遇到了活泼可爱的女孩子。</h1> <h1><b>白宫sa’dabad Complex</b>宫殿外部为德式风格,简约、古朴。</h1> <h1>宫殿外有一尊仅剩双腿的铜雕,原为巴列维王朝创史者礼萨·汗的雕像,伊斯兰革命时被群众锯断推倒。</h1> <h1>看看吧! 国王床的风格源自于拿破仑皇后的床;地毯出自著名的克尔曼地区;家具和饰品多来自法国。巴列维最后的王后曾留学法国,美貌与智慧兼有,宫殿的设计和布置应该是她一手操办的。</h1> <h1>巴列维王朝时期实行改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弘扬古波斯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但同时把国土据为己有、专制、腐败,这是该王朝被推翻的重要原因之一。</h1> <h1><b>伊朗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Iran) </b>博物馆文物按前伊斯兰时期和后伊斯兰时期分别在两座建筑展出。雅琪仅带我们参观了古波斯帝国部分,她说阿拉伯人没给他们带来什么文明,暗示伊斯兰后期的内容不必去看了。</h1> <h1>古波斯帝国部分展馆大门口显著位置写着古兰经文,这是矛盾的吗? 有没有一种迷惘? 拜火教的根和伊斯兰教的血脉在这里碰撞!</h1> <h1>我们最后参观了伊朗国家珍宝馆(禁止拍摄)。然后直奔机场,从德黑兰飞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