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在异域他乡旅途中,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今年,是恢复高考 40 年。在这个美丽纯静的地方,回忆40年前那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高考,思绪万千,感慨万分。</h3><h3> 40年前的1977年,因文革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在40年前的那个冬天里,全国有570万名考生走进重新打开的高考大门,虽临寒冬却春意盎然,最终27万名大学生脱颖而出,成为高考关闭11年之后选拔出来的“七七级”。那年我荣幸地成为“七七级”。</h3><h3> 40年了!七七级这个称谓了40年的特殊名词,她记录了那场转变被文革耽误一代青年人命运的高考,也是对考入大学的姣姣者的尊称,那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岁月。由于恢复高考,那个年代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被彻底改写,而这批人的奋斗,也改写着中国的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成为那次高考最好的注脚。</h3> <h3> 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统计在过去40年里,我国有1.2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我们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1.9年,人均GDP则从186美元增长到8866美元。大学录取比例从1977年的4.8%,逐步飙升到82.2%。</h3> <h3> 回忆那年高考,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40年前的高考已成为我生命中和人生旅途中标志性的永远抹不去的珍贵记忆,高考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的岁月。历经了那场难忘的“成人礼”后,1978年2月我人生新的征程拉开帷幕,40年来,怀揣理想初心不改地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答卷。</h3> <h3> 40年前高考前后的情景历历在目。1977年夏,我高中毕业于师大附中。十几岁的年龄加上身体弱小,出身普通平民,姐姐已经留城工作,便面临“上山下乡”的去向,前途命运生计迷茫。记得在等待“安排”的两个多月中,书本和收音机陪伴着我。</h3><h3> 那年九月的一天,班主任刘丁纯老师专程来我家里通知我:要恢复高考了,回学校补习功课,准备高考。又可以念书了,别提多高兴激动啦,我又开始每天背着军书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考什么,也不知道文理科是否分开,我听刘老师的话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了理科上,到10月份才知道文理科分开考试,这时距离高考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刘老师从初一到高二整个初中高中都是我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他为我们呕心沥血,倾情付出很多很多;刘运来老师是我们物理老师,他的授课深受学生喜爱,后来他是全省的特级教师,成了我们的校长,所以数学物理是我的最爱。</h3> <h3> 1977年12月3日,揣着梦想、怀着神圣我走进了庄严的高考考场,共考四门课:语文、数学、政治、理化,庆幸的是数学和物理的附加题,是我的两位刘老师教过的,我都做出来了,这对总分和录取起了很大的作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数学。也为我日后终身从事的统计职业埋下了种子。 </h3><h3> 12月3--4日,姐姐特意与同事换班,连着上了两天晚班,为了白天在家给参加高考的我做可口的饭菜。</h3> <h3> 1978年大年初二(2月8日)父亲去学校取回了我的”江西大学”录取通知书,专业是数学系数学专业,全家人欢欣喜悦,为之骄傲。我们班有八位同学考取了大学,成了全国参加高考的百分之五队列中的一员,未来的人生道路从此改变…… 回忆起恢复高考取时的情景,同学们感慨 ”恢复高考,像是漂浮不定人生里照进一道希望的曙光”。记得高考作文题是《难忘的时刻》,我就发自肺腑地写下了那段终身难忘的人和事,心情。</h3> <h3> 1977年的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周岁,婚否不限。在大学我们班同学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16岁,耽误了的一代人无比珍惜大学时代,渴望求知,勤奋努力、奋力拼搏,以至于之后的几十年,我们的老师还称赞七七、七八级同学们的求知若渴、钻研学习精神无可比拟。</h3><div> 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亢奋的年代,对理想的追求远远高于对物质的追求。科学的春天到来,冰封多年之后的解冻,造就一批富有理想的青年。那时,我们知道“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大学时代绽放出青春的花朵。</div><div> 1982年1月大学毕业,学位理学学士,1月19日持省高招分配办派遣证入职统计至今。</div> <h3> 在那个“读书无用”年代,我有幸成为师大附中复校后的第一批入学的初中生、第一批高中毕业生。我又有幸踏上了恢复高考的第一趟列车,成为了恢复高考第一届(77级)的大学生。感恩师大附中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和学风,感恩我的恩师班主任刘丁纯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恩所有老师的师德熏陶和无私的付出,并将永远铭记;还要永远感谢当年做出恢复高考的老一辈改革智者,感谢他们让我们成为这个时代的幸运者,感恩这一切的一切!</h3> <h3> 对于恢复高考深远意义的探究,40年来始终未曾停止。人们纪念这一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中国回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轨而庆幸,为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得以疏通而欣慰,为重新确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而长舒一口气。毋容置疑,恢复高考,使个体奋斗的梦想之门,社会进阶的上升之路,选拔人才的公平通道,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h3> <h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不经意间,我们走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40年来,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h3><h3> 今天我们都已近花甲或古稀,回望属于我们自己的喜悦又充实的岁月,回望其中的痛与喜,苦与泪,并由此更深刻地体验,高考所独有的塑造人生、改变命运的力量。那些曾写过的字、读过的书,还有那些已不记得的知识;那些纯洁、善良、真诚、友好的同学情谊;那称之为高等学府的校园、教室、图书馆、理科楼、学生宿舍、操场、食堂……那些从我们笔下流过的泪与汗,构成了我的大学时代和整个青葱岁月。</h3> <h3> 对于高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记忆:有温暖,有拼搏,有坚持;有失落,有茫然,有不甘;甚至,可能还有吐槽。但40年前的那场高考,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在很多回忆中,我们用杜甫那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形容当时的心情,因为她给了所有人新的希望。</h3> <h3> 人生的考试永无止境,高考只是其中之一。 高考是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所有的选拔和检验,一朝成功,绝不是一劳永逸;一时的不顺,也绝不是再无机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需风雨兼程”。不用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用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努力了,就能无怨无悔。青春没有失败,高考也没有失败。走进考场、接受挑战的每一个考生,都是足以骄傲的勇士。</h3><h3> 今天,940万考生准时迈进考场的大门。而40年前的那一代人,没人可以预料到今天高考的样子。唯一可以连接几代考生记忆的是,跨过高考这扇大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有的祝福都送给今天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 <br></h3><div> 感恩那个时代,感谢那次机会!</div> <h3>写于2017年6月7日高考日</h3><h3>——在新疆那拉提草原</h3><h3>(部分图取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