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十年前,在哪个众所周知的年代,为了躲避纷争,我们兄妹俩从江苏苏州来到了外婆家浙江湖州双林镇,那年我八岁,我哥十二岁。</h3><h3> 同样的原因亲戚家在福建的仨兄弟也来到了双林,他们家还有几个年龄相差无几的兄弟姐妹。</h3><h3> 我外婆家住后院,同住的有大舅一家,小舅和小姨。大家在 虹桥路18号蔡家老宅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h3> <h3> 时光匆匆离去,大舅、小舅相继搬出了虹桥路18号,小姨从东北回来后在老宅住了一段时间也搬走了,前院亲戚家也人去楼空。</h3> <h3> 五十个年轮,刻画了每个人的岁月,当年那些稚嫩的面孔已今非昔比,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不变是那段儿时的情谊,青春已不在,怀旧成了我们伴随人生的主旋律。</h3><h3> 二年前,两位70后表弟表妹商议用微信名“虹桥路18号”建了一群,前院后院共有35位亲戚入群,大家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并相约五十周年聚会双林。</h3> <h3> 从福建永安、浙江湖州、嘉兴,江苏苏州,跨越三省集聚双林,半个世纪的又一次相聚,激动、兴奋、溢于言表。虹桥路18号再次见证我们的到来。</h3> <h3> 前排左起:表姨父、中间仨表舅、我哥。</h3><h3> 后排左起:小舅、小姨、表姨、表舅妈、我。</h3> <h3> 同辈同龄人</h3> <h3> 望着熟悉的门窗恍如回到小时候的某一天,早晨起来吃好饭在院子乱窜,外婆刚说叫我小心点,“啪”一声 ,我就五体投地趴在那儿,外婆赶紧把我扶起来,检查一下有没有受伤,就把干净衣裤换上,啥重话也没说,要是我妈在一旁的话,就没这么容易过关了。</h3> <h3> 我小时候老粘着我哥,他口袋里有点小钱,跟着哥走,有糖吃。不管大事小事老找我哥,好像没有他办不了的事,连找对象也是我哥帮我把关,成长的路上有哥真好。</h3><h3> 这次聚会我哥是总策划,对于一个曾是办公室主任,后担任企业领导的人来说这是手拿擒来的事。</h3> <h3> 大舅家有个小我三岁的表弟,年龄比较接近,我俩老在一起玩,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他就说:你比我大三岁为啥不让我,我是家里老小,字典里没有让这字眼,后来也就不了了之。</h3><h3> 一次我偷偷带着表弟出去捡废铁,据说是一分钱1斤,也不知道被谁出卖了,大人们把我俩揪了回去,我的废铁换零嘴计划实施一半就夭折了。这次表弟因为“休闲农业产业研究”业务烦忙,不能前来参加聚会,很遗憾。</h3> <h3> 前院的亲戚,在故居前留个影,寻找儿时的味道。</h3> <h3> 打开前院尘封的屋门,墙上锈迹斑斑,四周古旧沧桑,福建来的大表舅感慨万千,他小时候就出生在这里,我们管他家奶奶叫“前头太婆”,听说年轻时曾在上海人家做过保姆。</h3><h3> 那是一位有思想、有文化、和蔼可亲的老人。说话风趣幽默,思路清晰,我兄妹俩总缠着她回忆我们妈妈小时候的趣事,她常常写信给儿辈和孙辈们,寄托了老人家的一份思念和牵挂。</h3> <h3> 浙江、江苏、福建,跨越三省的组合。</h3> <h3> 岁月如梭,光阴如箭,同样的地点,不同的岁月。</h3> <h3> 感叹时间都去哪了,还没来得及反应,周围的一切都变样了,不变的是姐妹情谊。</h3> <h3> 双林大小虹桥(虹桥与望月桥),二桥垂直相接。</h3> <h3> 福建贺声</h3> <h3> 福建建声</h3> <h3> 儿时钓鱼的大虹桥前留下满满的回忆</h3> <h3> 金锁桥从始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h3> <h3> 小姨风采依旧</h3> <h3> 双林三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次是:万元桥、化成桥、万魁桥。每坐桥长50米,相距不到360米,双林三桥又被称为姐妹桥,是江南仅有的名胜古迹。</h3><h3> 此照来自网络</h3> <h3> 万元桥在三桥中最为挺拔雄伟。桥上有十对神态各一的石狮</h3> <h3> 有人说是大美女,也有人说绣球秀美女,还有人说是资深美女,要我说,一个字:美</h3> <h3> 秀恩爱</h3> <h3> 隔辈同龄人</h3> <h3> 中间是老大尧声,他们仨兄弟简称福建三声。当年在虹桥弄一带给邻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 万元桥上当年的旧照依稀能看到石狮的模样</h3> <h3> 五十年后,我们依然在这里留下身影。</h3> <h3> 我家小姨气场最大,剧透一下,她以前是大庆油田职工,大兴安岭曾留下她的足迹。</h3> <h3> 化成桥又名塘桥,是“双林三桥”中创建最早的。</h3> <h3> 万魁桥居“双林三桥”之西</h3> <h3> 右边我表姨,当年是双林镇数一数二的美女,从表姨夫随手打开的手机相册里找到了他俩在幼儿园合影的照片,好有缘份呢,他们现居住嘉兴。</h3> <h3> 发自内心的笑容,分享重逢的喜悦。</h3> <h3> 一路走来,老听表舅妈说我家蔡先生、我家蔡先生,听了N多遍,终于憋不住问:你们福建人太有礼貌了,原来是我把建声听成先生。她为人大方得体,做事有条有理。</h3> <h3> 我兄妹俩和小舅好像没有合影,这个必须有。小舅曾是双林集邮协会会长,近几年新增了门票收藏,家里光门票就集了十几册,他们现在和我表妹一家生活在湖州。</h3> <h3> 右边是我大舅家的小表弟,虽然五十年前他还没出生,但由于从小在我大舅的潜移默化下,说起往事来滔滔不绝,他是一家五金交电公司的老板,百忙之中抽出空来陪我们聚餐,大舅年事已高,不便参加活动。</h3> <h3> 小舅是我们这次聚会的总指挥,也是最年长者,全程掌控整个环节。在聚餐前发言:首先欢迎远道而来的福建亲友们……。接下来大家络绎不绝的谈亲情,说感想把气氛推向了高潮。</h3><h3> 相聚是短暂的,离别总是太快。对我们来说,记忆是飘不落的叶子,永远不会发黄。我们依依告别,相约再见。</h3> <h3> 表舅妈轻轻地关上了蔡家老宅大门。再见了双林!再见了虹桥路18号!</h3> <h3> </h3><h3> 感谢群主表妹邀请全体成员第二天到湖州,美丽的太湖之滨游玩,并品尝太湖美味。</h3> <h3><br></h3><h3>图/半斤八两</h3><h3>文/半斤八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