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一座我们永远也无法忘却的城!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和岁月的蹉跎,带给我们幸运与幸福之邦的城——34厂!</h3> <h3>通向34厂的南河桥,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很宏伟了!每个礼拜天都会有东风解放车拉着休息的工人去县城买些日用品。为这条幽静的公路上增添了一份喧嚣!</h3> <h3>34厂综合仓库</h3> <h3>1980年之后,国家进入和平时期,全面发展经济,实行精兵简政,这座厂在1988年左右完成它的使命被迁往别的地方,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空城,仅留下几个留守人员看护。</h3> <h3>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也放宽了。做些小买卖不再受到干涉,附近农村人会拿些自家的菜,鸡蛋摆放在厂门口换些零用钱。有卖酿皮荞粉的,有卖油饼的,还有县城回民卖羊皮的。俨然是一个热闹的集市。而我们小孩总是喜欢在厂门口那个专门倒垃圾的地方,捡些废铁烂铜,喜欢捡废旧电池,然后再自己捣鼓往电池里面加些盐,煤油,这样,电池又可以重新用一段时间。</h3> <h3>34厂生活区大门,前面是职工食堂,右边是电影院,左边是单身楼,小时候我们叫光棍楼!</h3> <h3>清晨六点,就会从喇叭里传来起床号响,人们在睡梦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袅袅炊烟,山沟沟开始沸腾了。八点又是一次号响,然后工人们从生活区骑车或者步行走向对面车间。厂里一部分学生则会被那个大班车送到县城上学,一部分则步行去昌谷学校。附近农庄的人也漫步走向田间地头。那时候,几乎没有表,附近农村庄稼人出行劳作全凭号响。</h3> <h3>影响最深的就是电影院,小时候那是唯一接受新事物的地方,以前是露天电影,免费的。有了电影院,对于我们小屁孩中间就隔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墙,一毛钱的票也极其奢侈,大多数是靠被人带进去或者捡些过期的电影票改改日期,看有机会能混进去不,反正那会我是从来没有蒙混进去过。</h3> <h3>原先电影院没有修好之前,放电影都是露天的在马路边或者在篮球场,冬天则是在职工食堂</h3> <h3>紧挨着电影院的是图书室,那时候是开放的,每次放学我们都会挤进去看看书,看看画报,也在哪个小天地里知道了很多知识!</h3> <h3>小时候总是喜欢徘徊在电影院那个后门门口,因为那里有好多电影胶卷,多多少少能看到些电影照片,然后回家点上蜡烛,捣鼓半天。看看能不能也放出电影!</h3> <h3>童年中,从这座宏伟的电影院看了好多电影,铁道游击队,闪闪红星,牧马人,白发魔女传,少林寺红高粱等。还有录像武则天,霍东阁等等。那时候票价是一毛或者一毛五,但是,生活条件所限,我们农村小孩更本不可能拿出钱去买,只能站门口等到快结束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放进去看看,其实也挺美,挺满足的。记得有次小马同学把我带进去看了场电影,至今没忘,那不是一场电影,而是生命中最精彩刻骨的感动。过年时候,电影院总会放些五彩缤纷的烟花,附近农村的小孩总会去聚在一起看看,那个年代,对于生活极其艰苦的农村,也算是见过世面了。</h3> <h3>职工食堂</h3> <h3>通往医院,家属平房的路,右边是电影院。</h3> <h3>厂里作为宣传张贴电影海报的宣传栏!</h3> <h3>职工食堂的伙房间,小时候生活艰苦,经常会在煤灰里捡些没有燃尽的煤渣,老闻到食堂那股香味,至今难忘!</h3> <h3>职工住的一排排平房,好多已经坍塌被拆掉!</h3> <h3>最北边一楼是洗澡堂,礼拜天好多职工会去那里泡个热水澡,二楼是服务社和理发室,里面经营着一般的日用品。</h3> <h3>这应该是职工卫生院</h3> <h3>职工家属楼。虽然经历了岁月沧桑和时代变迁,但是至今还很完整的屹立在那,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和辉煌!</h3> <h3>这是靠近马路边的职工家属楼!有几个同学就住在这栋楼上。</h3> <h3>两层家属楼,这应该在当时是首长级别的住房吧!</h3> <h3>这一片绿草莹莹的地方是家属区最南端,原先是一排排平房,因为年代久远失修而被拆掉。</h3> <h3>而今,漫步在这寂静的小路上,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喜的是再也不是那个草木皆兵的年代,悲的是路还是原来的路,随着岁月流逝,而人却不是原来的人!</h3> <h3>本文能得到大家的共鸣,能从照片中回忆起那段岁月,非常感谢原34厂马俊平等同学做顾问,并且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曾经带给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和快乐的34厂的人们!感谢共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