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考试技巧

许娟霞

<h3>考试技巧,就是要做到"练时如考时,考时如练时。"平时的考试就要多注意,关键时刻才会起到作用。良好的考试技巧是需要在平时培养的。具体的考试技巧涉及几个方面:</h3><h3>1、拿到一份试卷,先写好名字、考号等,机读卡上该涂的涂,该填的填。要把这些简单的事养成一种习惯。</h3><h3>2、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卷子,看看有几张试卷,共几页,有没有破损和短缺,还要看看题目的类型,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浏览,区分难易,并结合自己平时的实力确定答卷思路。</h3><h3>3、如何确定答题思路,是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言,假如这科较弱,那么答题主要精力就放在前面的基础性考题上,在会做的题上不丢分,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一般考试中,80%是基础题,20%是难题,如果每一科都能把基础题做好,那么打600分左右没问题。假如是拿手学科,就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基础题和难题都要认真做,确保拿高分。</h3><h3>4、认真做题。开始答题时尽量要做到稳、准、快、对,即稳住神,看准题,做对题,求速度。尤其是看到容易的题和似曾相识的题,不能掉以轻心、投机取巧,要严防疏忽大意。</h3><h3>5、先易后难。一开始考试,很多学生一般心情比较紧张,记忆、思维达不到最佳状态,等做过几道题后,尤其是做几道有把握的题,心情会逐渐稳定,思路也打开了,这时再做难题就容易了,而且在情绪上也比较稳定,利于思考。对于综合题,不管是文综还是理综,先做强势学科,再做弱势学科,这样可以增强答题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要尽量减少答题中间学科的转换次数,容易浪费时间。</h3> <h3>6、正确对待易题和难题。容易的题,容易使人轻视,不假思索,顺手写来,所以,"容易题,容易错"。因此,对待容易的题要更加认真仔细,争取一做就对。当试题不能靠难度来拉开分数间差距时,它就只能靠"细"度来拉差距。对待难题,这时你就要明白,考试遇到难题是正常的,遇不到难题才是反常的。因为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所以,看到难题是预料中的事。其次,难题所涉及的往往是平时学习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知识,你要整理一下它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然后进行尝试。有的同学说,考试一看到难题就心慌,如果放在平时,思考演算一番就做出来了,可考试心慌就大脑空白,这时你要安慰自己:"你难别人也难",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尽量多的回忆相关知识,如果一时做不出来先放一放,解答时会写多少写多少,哪怕一个定理、一个观点、一条论据、只要有关就写上。就高考而言,什么是成功?只要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是成功。高考中如果遇到无法下手的题,就先去保住自己会做的题做完、做对,剩下的难题不管得几分,那都是"赚"了。</h3><h3>7、会做的题,力求一次成功。不能为了图快,不能为了留出检查时间而投机取巧。不能依靠"一会检查"而掉以轻心。因为有检查时间的很少,尤其是理综。而且考试时有大部分学生检查不出错误。尤其在做选择题是,不确定的不要随意改动,相信第一感觉。</h3> <h3>8、学会打草稿。理科题要打草稿。不少同学平时打草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横七竖八,杂乱无章,重叠交叉,平时比较放松,觉得不是个问题,但是考试时,尤其高考,纸张有限,时间紧张,草稿上正确了,抄到卷子上却有漏洞,而且往往有那么几道题暂时做不出来,需要隔一会返回来接着演算,可是却"它看见你,你找不见它",还得重新演算,浪费时间。所以,从现在开始,平时打草稿就要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草稿纸折叠成几块,按题目排列,界限分明,既不会抄错,又便于检查。</h3><h3><br /></h3><h3>9、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书面整洁。分值大的题目,不要轻易放弃,分值小的题目,不要花太多时间。对于花了一定时间还做不出来的题要勇于放弃。做完客观题后,一定要先图机读卡。有些同学习惯最后涂卡,如果时间不够,仓促之间很容易漏涂或错图,白白丢分,相当可惜。答题时注意字迹清晰工整,答题时各观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文科题在论述观点时最好在各要点前编上序号,为使评分者一目了然。卷面整洁,是满足阅卷老师的心理要求。</h3> <h3>10、不要带着不成熟的考试技巧进考场。一般的,由于考试紧张程度不同,提前想到的考试技巧到了考试时可能会忘记,所以,考试技巧要与知识融合,最好熟练到类似"条件反射"的程度,这样考试时才能很好的应用。对于那些没有通过实践证明很有效的,不是熟练的考试技巧,不必带进考场,这些考试技巧往往只会妨碍你的思考,影响你的做题速度和灵活度。所以,再次强调,"练时如考时,考时如练时。"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技巧和方法,要想让它发挥作用,在平时要多应用,多练习,只有让它成为你的习惯,关键时刻才会游刃有余。</h3> <h3>  以上总结的10条技巧大家关键是用到高考前,从现在开始调整不算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临时抱佛脚的,功夫要下到前面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