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宮 (1 )巴黎 欧洲行(

YU jing

<h3>上午九点放游客,八点半钟已聚上千人。不过九点一到,也就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进入。隊伍分二条:已经有票的(网购)和无票、需要买票的。我属于后者。但是下面大厅很大。进玻璃塔后,人群一下就分散了。十几台无人售票机同时开工,用信用卡购票非常方便。一二分钟就搞定。人工售票窗口,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同时在接待,二个提供信息大窗口,分发着十来种文字语言的参观指南。中文版还分简体,繁体。金发碧眼的法国姑娘见我华人脸相,开口就用她学的普通话问:"简体字"?吓了我一跳……</h3> <p>罗浮宫地铁站。巴黎也停车不易,地铁代歩。这条地铁线应该也是世界最早建成的一批地鉄,好像故意要和待会的"金璧辉煌"形成对比,这里,只能以"干净整洁"来形容。地铁车厢坐椅"很不堪"……</p> <h3>䓁开门时,二面看看。罗浮宫,学油画的爸爸妈妈一辈子的梦想,今天我代看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h3> <h3>爸爸妈妈"中央大学"时的同学,贝聿銘的作品,玻璃金字塔,今天第一次能够&quot;内望外&quot;。</h3> <h3>这个罗浮宫,佈展厅和建筑通道,像迷宫一样。一会上一会下。绕了一会,想想刚才有一边还没有好好看,想退回去,找不到了……</h3> <h3>古埃及馆</h3> <h3>古罗马石雕。很多雕塑在书中,在印刷品上早已见过。今天目睹真容,倒不陌生。但是展品海量,只得匆匆走过。手机留照片,连标牌说明都来不及拍了。</h3> <h3>展品很多缺头者。要怪那些"喜爱艺术"的士兵或者长官吗?或者发动战争的帝王?但是他们总会有那么多的理由去打仗,而这些破坏又推诿给了下层士兵……</h3> <h3>断臂的维纳斯……</h3> <h3>几乎所有的旅游团导游都將团带到这里,太有名了。相比其他名作,有很多的不公平。在空间一角的停留张望,却又突然惊喜重重:原来你在这里呐!</h3> <h3>立于"维纳斯"同厅的大理石雕像。同样美伦美奐。罗浮宫佈展人将&quot;她&quot;放在同一厅,是想让我们相信这句话:名作,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水平,保存下来,只是"幸运"。</h3> <h3>这张大理石"皮床垫上的睡美人"久仰大名。当初看到印刷品时就惊讶,大理石雕竟也有"质感"一说。圍圈拍十几张后选一发上。</h3> <h3>也是"久仰大名"之作。卢浮宫美篇最难写。个个作品都是久富盛名。任何文字语言介说都是多余。</h3> <h3>同样题材的作品有好几个,分散在不同的展厅。不知道是不是联系到"希腊神话"或者"圣经故事"。("希腊神话"远早于"公元"的"圣经故事")</h3> <h3>这个作品我以前不太熟悉。放一张脸部局部照片作补充。</h3> <h3>"小猢狲拔脚刺"。表情生动幽默。也是"浪漫派"作品吧?只是年代久远,遠早于现代人写的"艺术史"上定义的阶段。古代的"奴隶工匠们"也不缺"幽默"和浪漫,"把作品的主题放到底层社会的世俗生活细节"。</h3> <p class="ql-block">墓棺盖的雕像。除了殿堂,雕塑艺术能够大量創作和保存至今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好多殿堂也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墓穴和后人祭踮的場所。</p> <h3>展厅内顶</h3> <h3>简直不能想象这是大理石制品。</h3> <h3>有塗金褪色的痕迹,原作是否也象秦时兵马俑一样:彩色的?</h3> <h3>豪华的罗浮宮展厅</h3> <h3>雕塑常常讲到的:"人体艺术的节奏"。那怕眼前的断肢残臂的肢体,"节奏"还是那么地明快!</h3> <h3>展厅中有不少,小尺寸的陶土雕塑作品。估计是小样预稿,也非常精致,无语。</h3> <p class="ql-block">这张脸,表情,肯定"写实"!不因为帝王贵族的地位,而"伟光正"地"拔高"。</p> <h3>一碰,就是"二千年前"……那时候,怎么就没有"艺术评论家"来说"……写实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从"作品主体"的男子,手拿经文卷,服饰,还有大理石的风化外覌,猜想,也像是"古希腊时代"作品——崇文,崇律,而罗马时期的雕塑,常常"崇武"和崇尚美人体为多——长年征战嘛。</h3> <h3>"原来在这里呐"。艺术中,何为"浪漫派"?此乃是耳!</h3> <p class="ql-block">"俩小无猜"还是"少儿不宜"?</p> <p class="ql-block">脸蒙纱的美妇人。又是一个"质感"的问题。古代艺术工匠"写实"能力的自信,选择了这个表现题材。</p> <p class="ql-block">"奴隶"(米盖兰琪罗)</p> <p class="ql-block">“垂死”(米盖朗琪罗)太有名了!在我们青年时躲在家偷偷画石膏像时都画过这张脸,当时都是翻制了几十遍的拷贝品,如今,我站在原作前面!感谢没有众多旅游团导游的特别的眷顾,挑了我眼前的空闲空间。</p> <h3>"奴隶"现今的居所,四周留了足够的空间。</h3> <h3>罗马帝王?近处手机翻拍,变型,看起来手臂长了。</h3> <h3>这个雕塑,要是换一个角度拍摄,你肯定見过。</h3> <h3>名闻遐迩的&quot;胜利女神&quot;</h3> <h3>……和"胜利女神"前的崇拜人群。</h3> <h3>在等待看"胜利女神"的台阶上,往回看。</h3> <h3>望而生畏的罗浮长廊</h3> <h3>油画名作厅。</h3> <h3>拿波伦抢冠登基图</h3> <h3>"诺亚方舟"</h3> <h3>"落后就要挨打"的图解。"直刀和弯刀"之战的隐喻,打了上千年了。</h3> <h3>力与美的颂尚,可惜用在战争的叙述</h3> <h3>拉菲尔1514年作品,RAPHAEL(1483-1520)</h3> <h3>局部</h3> <h3>这张作品太熟悉了</h3> <h3>这个厅,因为有底牆上的"蒙娜丽莎"而闻名。罗浮宮内的各处"导游指引牌"将游客一直导引于此。罗浮宮太大了,一般跟团的游客,在罗浮宫的参覌不会超过三个小时,但这个厅,旅游团必到。</h3> <h3>蒙娜丽莎像前,还真有&quot;喜极而泣&quot;的……</h3> <h3>罗浮宫临慕油画者。很难设想这种环境是否能够体验創作原作时的环境。</h3> <h3>从食品小卖部开着的窗户朝外看。(罗浮宫照片太多了,美篇只能放100张照片,编二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