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上篇)

北高基木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人的七七年准考证</h1> <h1>  今天将是许多"十年寒窗苦读"备战高考莘莘学子们重要的、决定他们命运的高考日,祝考生们梦想成真,走入理想的院校,此时此刻,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久远、封陈在脑海终生难忘的记忆......。 </h1><p class="ql-block"><br></p> <h1>人民日报社论</h1> <h1>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天之内传遍大江南北。记得从1975年一月份毕业,就开始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三年农民兼木匠有声有色的快乐生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务院高考招生意见</h1> <h3>  </h3><h3><br /></h3><h1> </h1><h1> </h1><h1> 十月份刚过我的母校:石家庄第37中学,在全公社小喇叭播出通知,给往届高中毕业生破天荒的补习高考课程,在父母的催促下、我也加入到高考补习的大军中。清楚记得,物理老师敦锡林,化学老师石景岩,数学老师张秀升,语文老师雪春科为我们补习课程,尽职尽责,不耐其烦地解答学生们三年来早已模糊不清的提问,全面汇总各科精华,由于化学老师还记得我这个当年的课代表,就由我负责给复习功课的同学们往黑板上抄写答案,心里觉得甜滋滋的,经过复习,老师们为我们打开了封存在各自脑海中的陈年记忆。</h1><h1> 1977年12月15、16日在24中学参加了终生难忘的高考,记得当时大雪纷飞、路滑泥泞、冰天雪地,西营村书记李新玉派当时最先进的解放牌大卡车,把我们一行考生送到考场,开始了大闺女坐轿第一次、中断了十年的高考。</h1><h1> 记忆中,题不是太难(如果把考题让现在的高中生作,人人都能考入一本),比如西游记、红楼梦作者是谁,水分子化学方程式怎么写等等,最记忆犹新是作文,当时的题目需要描写一段夜景,我就把"草原烽火"中描写乌云琪琪格和巴徒吉拉格热在夜晚会面的一段文字完整的从记忆里抄到了试卷上,语文的作文分数应该是判卷老师给"草原烽火"作者打的分😄😄,记得某同志的考桌就在我后边,我们都没有沟通试题答案,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真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h1><h1> </h1><h1>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愉快的木匠生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业余时间练习武术</h1> <h1>  对于高考,没有抱多大希望,由于考试"浪费"了两天时间,第三天一大早,就和父亲去做木工活了,浮躁的心也回归平静,白天木工,晚上跟着老黑大伯学习武艺,刀枪剑戟、拳脚棍棒,好不快活。过了好一阵子,我正在专心划封门的撑,突然母亲大人 气喘吁吁过来,"建,你考上大学了,考上了...",听到母亲说完之后,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激动,我一下子愣在那了,无语凝噎,两眼望着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出口,稍不留神没有控制住,眼前的母亲就模糊了片刻。心理暗暗的想,娘---你儿子也不是天生只会种地、做木工,咱也可以通过考学而从事不同的工作,将来儿子就可以接你去城里住了,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当母亲把录取通知书的信封递到我手里的时候,一看,信封两头已经都拆了,拿出录取通知书,看到上面醒目的大红章:东北工学院。</h1><h1> 资料显示:1977年全国共有11届570万考生走进考场,最终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比例4.74%;</h1><h1><br /></h1> <h1> 入学的东方红医院体检收据</h1> <h1>  佩戴者大红花,敲着锣、打着鼓,还是那辆闻名杜北公社的解放牌大卡车,把我送到了火车站,为了求学,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奔赴东北沈阳,一去就是六年有余!在寒冷的东北,结识了终身难忘七七选的35位同学!</h1><h3><br /></h3><h1> 此文献给文革后恢复高考的七七届考生们🌹🌹🌹!</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美丽的东北工学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流行的日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七七选</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鞍钢实习留念</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征北战胜利归来的勇士</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楼前面一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年的记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天的东北大学</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单身购物卡</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购物券</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听课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图书借阅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辽宁粮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公费医疗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帮助我们最大的"计算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研究生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