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昆明东川区最高山峰雪岭(海拔4344米)与昆明禄劝县最高山峰马鬃岭(海拔4247米)两峰邻近,只是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属了不同的市县,昆明驱车去路程约200公里。</h3><h3> 我们经常口中的“雪马”就是指这两座山峰。</h3> <h3> 之前哪怕坐在飞机上,我也没有见过这么高远、这么深蓝的天,直到2015年6月22日我站在马鬃岭上...</h3> <h3> 上图摄于去雪马路过的东川红土地田间,本来,生活就是如图中所展示出的一样,平静、平淡。</h3><h3> 但我相信和一群奇特的人在一起久了就会做出一些奇特的事,之前我没有想过会去登昆明的最高峰,且两天连登两峰。</h3> <h3> 但后来决定去事实上也并非是一时冲动,也没有过度的乐观,因为我已提前半年开始徒步登昆明西山加强训练,并且决定先登雪岭,情况不好就放弃登马鬃岭。去之前每个人也都购买了大额的意外保险,并签署了生死状。</h3><h3> 上图是2015年6月20日我们途经红土地停车路边小憩,汽车的背架是挂自行车用的,这时自行车被卸下,一堆人骑到远处大风车下得瑟拍照去了。</h3> <h3> 除一张专拉保障物资的微型车外,去的另外七张私家车几乎都坐满了人,声势浩大,车队于2015年6月20日晚6点左右开进了雪岭山下的新炭房村,让这个雪岭下面的山村热闹到深夜才平静下来。</h3><h3> 新炭房村,海拨2680米。</h3><h3> 上图是2015年6月21日天刚亮,我们自愿组合的一行34人在两个向导的带领下出村,两向导就是当地村民,我们一出村就开始登山,这时路两边还有树,天空不作美,一场大雨袭来,我们没有停下。</h3> <h3> 不知道是疲劳还是缺氧,其实整个过程人的思维只有贯性的向上走,向上走!下山后准确的讲我整个记不住我相机拍了些什么,能交出本篇,是已整理了好久。</h3><h3> 一路向上,向上,我们走出了树林带,看到了远处的山,间隙性的雨下不停,身上的雨衣防水性不是很好...</h3><h3> 上图中大家渐渐拉开了距离,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少。</h3> <h3> 大多数时候周围都是雨雾,能见度很低,偶尔才能见到这样的大地,当时那情况下应该很是稀奇。</h3> <h3> 有风象这样撕开雨雾才能露出大地,所以,我拍了好几张。</h3> <h3> 宛如仙境。</h3> <h3> 这是走下来要横切过一个山谷。</h3> <h3> T锅威武,可惜眼睛是闭着的,当时没发现,不然补拍一张。</h3><h3> 为了体现骑行者精神,我们疯狂地选择了扛5辆自行车上雪岭,T锅扛着其中一个车架,而我背着其中一个车轮,车轮后被别人接替。 </h3><h3> 实际上整个过程没有一段路可以骑车,我们戴着骑行头盔来只是为了防备落石。</h3> <h3> 到达雪岭大本营等人并且第一次休整,这里海拨3810米。</h3> <h3> 雪岭大本营实际只是块平整的空地,大本营再往上地势更加险峻了,流砂路,会有滚石。</h3><h3> 这是我们随队摄影师---铁人,他陪我们接近了两峰,但都放弃了最后冲顶。</h3> <h3> 这是向上的"路"。</h3> <h3> 上图应该是我拄着双登山杖在往下看。</h3> <h3> 不知道多少次的抬头之后,我看到了山顶。</h3> <h3> 大家的呐喊声出来了,开始冲顶,不过我不知登了多少时间,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h3> <h3> 左侧崖顶上枯死的树,那地方人不能到达。</h3> <h3> 来到了这个只能停留3个人的缺口我看到了山的另一面,同样深不见底。但这里还不是主峰,往右边爬过一个巨石从斜坡上山脊,再沿山脊走约150米才是主峰。</h3><h3> 巨石下和斜坡下是不见底的悬崖,好几个队友止步于此,我也曾在这里犹豫。</h3> <h3> 这是爬过巨石的斜坡,风景很美,下面是不见底的悬崖。实际上我是在领队恨水引导下来到这里的,到这里恨水又爬过巨石回去接别人去了,他是不想有人留下遗憾。</h3> <h3> 从斜坡上手脚并用爬上了山脊,我看到了主峰上欢呼的队友们。是从左侧一个弧形的山脊就能到达那里。</h3><h3> 我登顶雪岭了!海拔4344米。这里光线很差,我相机拍了好多照片都废了,还不如别人手机拍出来的好。</h3><h3> 无论如何,欢呼声响彻四方,突然我们一队友的自行车轮子在主峰上滚下了悬崖,永远地留在了雪岭之上。</h3> <h3> 仍然没有时间概念。我们开始下撤,这是我回望雪岭主峰。</h3> <h3> 就这点绿色看起来感觉很高大。</h3> <h3> 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约下午3点左右下撤到了雪岭大本营,一个伤员和三辆自行车随碰巧遇上的村民马队原路下山回新炭房村,其余队员沿山腰横切向马鬃岭。我也决定继续去登马鬃岭。</h3> <h3> 时间和我的脚步一样变得粘粘糊糊,我们的队伍大多数情况都是走在雨雾中,靠大声喊话来保持联络,这是向导的经验。</h3><h3> 不知过了多少个沟坎,于下午6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马鬃岭大本营,海拔3568米,我们雇的村民马帮已把我们的露营物资运抵那里。</h3> <h3> 大家都很累,我们马鬃岭大本营的篝火晚会虽热闹但早早地结束了。</h3><h3> 第二天早七点,简单地吃过早点,马帮把我们露营物资运下山,又有几个队员放弃了马鬃岭随马帮下山先回新炭房,剩下的队员扛两辆自行车向马鬃岭主峰进发。一路雨很大,我的相机开不了工。</h3><h3> 记得约11点左右我们登到主峰下的山谷里,雨停了。我们把各自身上背着的全部食品揍在一起各取所需,算是吃午饭。</h3><h3> 向导建议大家轻装前进,我就把包括相机或背包都留在了这里,只带手机拄双杖向主峰进发。</h3> <h3> 上图已是马鬃岭登顶后下撤回山谷里我们吃午饭的地方,再走出山谷眼前顿时开朗。</h3> <h3> 马鬃岭下撤的路上我一直想定位前一天登顶的雪岭,但雨雾里穿行了两天后,我无法确定它的位置。</h3> <h3> 只觉得大概方向是对的。</h3> <h3> 一面湖水,往上攀登时我们就经过了,那时雨很大。</h3> <h3> 马鬃岭著名的雪松,冬天来的人大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那时候冰天雪地的。</h3><h3> 图中披着白毛毡走在前面的就是我们向导之一。</h3> <h3> 接近人间了,心里这样想着。</h3> <h3> 我的体力有所恢复,下撤的速度很快,回头看其他队友。</h3> <h3> 这山崖上山时我们也经过,那时雨很大。</h3> <h3> 马鬃岭下撤的路上这样的石墩很多,现在回想也觉得是一景。</h3><h3> 这时的海拔应和马鬃岭大本营相当。</h3> <h3> 山涧里的雨水汇集已经很多。</h3> <h3> 终于, 见到了"久违"的绿色。</h3> <h3> 山涧的水冰凉清澈。</h3> <h3> 山崖上悠然自得的马。</h3> <h3> 看得出来,大家的体力都恢复很快。走出这个山谷,已离我们出发地新炭房村不远,那里,停放着我们的坐驾,所有物资装备已可以装车列队回城...</h3><h3> 本次雪马之行记得好象是28人登顶雪岭,24人登顶马鬃岭,1人轻伤。</h3><h3> <b>谨于此篇纪念2年前的登顶雪马活动!</b></h3> <h3><b> 以下图片拍自队友和我的手机,我未做任何处理,原片呈现。</b></h3> <h3> 2015年6月21日我站在雪岭最高处,神情疲惫。</h3> <h3> 休息一阵之后,脸色可以正常示人。</h3> <h3> 这就是雪岭最后150米要爬过的巨石,右侧下面是悬崖。</h3> <h3> 马鬃岭大本营我们营地的一个部分,总的帐篷数很多的。</h3> <h3> 在冲击马鬃岭最高峰途中,向下看我的队友们。</h3> <h3> 在冲击马鬃岭最高峰途中,向上看我的队友们。</h3> <h3> 马鬃岭冲顶前最后一次休整。</h3> <h3> 马鬃岭最后的冲顶。</h3> <h3> 2015年6月22日,我蹲在马鬃岭的最高处,队友们在疯狂地各种拍照,然而原谅我不能再给大家一个轻松的笑容。一路上山我已全身被雨淋湿,马鬃岭主峰上风很大,我开始冷得颤抖,有就要虚脱的感觉。</h3><h3> 马鬃岭顾名思义就是山形似马鬃,我们没有原路下山,而是选择了走完了整个马鬃形的山脊到另一头再下山,山脊很不是很宽,两侧都是悬崖,其中有一段路需向导和驴头队友两过拴好绳子,队友们一个个抓着绳子踩着崖边通过的。仍是领队恨水引导我通过这一段,因为有雾,我看不清脚下崖倒底有多深...。</h3><h3> 对于我来说,这是挑战地狱般生活的一段经历,感谢所有队友的一路相伴。</h3><h3> 经历过这次登山以后,每当有人讨论起珠峰上一旦遇险队友是救还是不救时我就会想:干万别轻易去登珠峰,除非你想好了一旦遇险就打算永远留在山上,因为珠峰那种地方队友只是心理上的陪伴,一旦遇险根本无力救你,你也别怨救不了你的任何人。</h3><h3><br></h3><h3> </h3><h3><b>登雪马部分队友近况---</b><br></h3><h3> 领队恨水,继续骑行他的云南十六峰,骑着自行车转山转水转佛塔。<br></h3><h3> 烟斗,仍经常中短途骑车,然后发些减肥成功的图片云云。</h3><h3> 两只熊,原是户外前辈;帝国巫师,摄影一把好手,不知何因后都归于平静。</h3><h3> 小轮哥,两年前64岁,现在移居广东珠海和儿女一起。</h3><h3> T锅,基本固定每周三晚上骑车上西山。</h3><h3> 白菜美女,后来迷上了公路车,为参加比赛可能是加入了别的骑行团队。</h3><div> 小人头,各种原因离开了骑行群,但偶仍见骑车。</div><div> 德子和他女朋友收集了大家满满的祝福,后来结了婚。</div><div> 老罐,骑车仍然生猛,一贯的声音很大,只是不知是否还经常醉酒。</div><h3> 彩云夫妇,仍活跃于户外,有人看见经常夫妻一起骑行西山后山。</h3><h3> 自由人,阿鹏哥,云应该都坚持在骑车,自由人本来话就不多,阿鹏哥、云在群里比较活跃。</h3><h3> 转身、海之舟依然在骑车,兵忆却学会了潜水。</h3><h3> 格桑梅朵、空空、紫陌、善良、小黃人几位美女不知何因集体归于平静,就连一向高调的饭冰冰(冰儿)也学会了潜水。</h3><h3> ...</h3><div> 我,人长胖了,还在减肥中...</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br></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 完 )</b><br></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谢谢观赏~</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特别鸣谢:云南乐途户外骑行联盟</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拍摄/文:张三 </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地点:滇中拱王山系雪马域</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15年6月20~22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