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閩南人說水路

傲門两岸文化傳播 - 高银燦

<h1>— 江湖氣 —<br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喝茶的人多了,茶葉的江湖也就大了。很多茶友在喝茶的時候,會聽到台湾老茶客們用閩南口音說,這茶 " 水路 " 不錯。<br /><br /></h1><h1> 水路 ?難道還有陸路 ?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是的,何為闽台茶客們所說的 " 水路 " 。</h1> <h3>傲然屹立濁流中 </h3><h3>門前功利浮雲過</h3><h3>茶者靜心思源流 </h3><h3>業竟功需半百人</h3><h3>泉州府台人 高銀燦</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何為 " 水路 " 呢 ?</b></h1> <h1>【 水路的形成 】<br />关于茶叶品质的表达方式分为两大类<br />… …侧重总结强调逻辑性,依托审评专业的 " 学院派 "<br />… …拥有强大群众基础、人人皆可参与的 " 江湖派 "<br /><br /></h1><h1>讨论的主题 —— " 水路 " 就是 " 江湖派 " 人士在长期喝茶、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说法。<br /></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 水路 " 源於日常的喝茶</b></h1> <h1>" 水路 " 的內容<br /> 具體來說 " 水路 " 是對茶葉內質,尤其是湯感部分的一種總結性描述。它主要包含了茶湯的厚度、細膩程度,以及耐泡程度。</h1><h1> 當我們說一款茶葉 " 水路較粗 " 的時候,通常是說這款茶葉的內質不夠豐厚,有較明顯的粗糙感。而 " 水路較細 " 指的是,這款茶葉不僅擁有厚實的內質,充足的帶湯香和甜感讓人們覺得它足夠細膩。</h1> <h1>茶湯的厚薄程度不一樣<br />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樣的描述顯得過於模糊且無法判斷。因而在初期的品飲過程中,合適、得當的引導很有必要。一般來說,向圈內知名度較高的前輩們多請教,以及多參與各類型的茶會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強自身對茶葉的瞭解程度。<br /> <br /></h1> <h1>" 水路 " 的合理性<br />當我們用審評學的觀點來看 " 水路 " 時,不難發現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茶葉審評學中,在內質的表達方式上,滋味是否濃醇、收斂性是否充足、湯感是否乾淨與 " 水路 " 的內容基本吻合。 這個現象說明瞭,無論是" 學術派 " 還是 " 江湖派 " ,他們對茶葉的瞭解有著一致的高度,差別的只是表達方式有所不同。<br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讀者對 " 水路 " 的瞭解是否更加充分了呢?喝茶是日常的事物,我們都在參與這個過程。無論是否懂得 " 水路 " 的內涵所在,重要的是,在喝茶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自己對茶葉的瞭解程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感受茶葉的美好所在。</h1> <h1>— 與喝茶高手對話,你能過幾招?<br />掌握 5 個概念助你一臂之力 「 回甘 」、「 生津 」、「 喉韻 」、「鎖喉 」 、「 掛杯 」看起來雲里霧裡的</h1><h1>…… 其實這些並不神秘,今天為茶友圈友人一一解答。</h1> <h1>【 回甘 】<br />回甘,即是苦味在口中轉化後產生甘甜,亦有苦盡甘來之說。品質好的茶葉在飲後都會喉頭泛甘、而後上升擴散到整個口腔,經久不退;但回甘強弱不一,有長有短;通俗講,回甘持久者茶好,反之茶質量略遜。部分茶葉,茶香、口感等指標都表現挺好的,但是回甘持久性不強,很多喝完就沒了,這種茶的品質肯定會有所遜色。</h1> <h1>【 生津 】<br />生津是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兩頰、舌面、舌底,通俗點講就是輕微的生口水,不是流口水。品質好的茶葉會有較明顯的生津效果十分唯美,即使過一兩個小時,口中依然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觸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難以忘懷……</h1> <h1>【 掛杯 】<br />品茶中的掛杯與葡萄酒掛杯不一樣,並非指茶湯掛在杯壁,而是茶香氣留在杯壁上的持久性,留香時間越是持久濃郁,掛杯時間越強,說明茶的品質越好,反之亦然。</h1> <h1>【 喉韻 】<br /> 喉韻即是飲茶後,茶湯給喉嚨帶來甘、潤、燥的感覺,解除喉嚨的乾涸感。<br /> 前兩種感覺越強,說明茶葉的品質越好;後者越強,說明茶葉的品質相對沒有那麼好。好的茶葉,喝完後不止茶香不止停留在口腔里,更會滲入喉嚨里。</h1> <h1>【 鎖喉 】<br /> 鎖喉即喝完茶後,整個口腔乃至喉嚨會感受緊縮發癢、過於乾燥,吞咽困難等等不舒服的感覺,茶葉品質不好的會鎖住喉底、上顎發乾,舌頭髮麻,讓人難受,建議大家最好避開這樣的茶。綜上所述,想成為喝茶對話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常喝茶、多喝茶、多交流,喝著喝著就會懂得茶里的行道。</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把握 4 个 3 / 两分钟學到品茶真滋味 】<br /> ——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span></h1> <h1>一訣【 三看 】<br /> <br />是看乾茶的外形、湯色、葉底 !<br /> 乾茶的色澤,是否整潔、勻淨、緊結,有無顯毫;看茶湯是否清澈;看衝泡後充分展開的葉片或芽葉是否鮮活、細嫩、勻齊、完整。</h1> <h1>二訣【 三聞 】<br /> <br />— 乾聞、熱聞、冷聞 —<br /> 乾聞是聞乾茶的香氣;熱聞是茶葉泡開後趁熱聞茶的香味;冷聞是茶湯溫度降低後再聞茶蓋或杯底留香。</h1> <h1>三訣【 三品 】<br /> <br />— 品火功、品滋味、品韻味 —<br /> 品火功是感受茶的加工工藝,老火或足火;品滋味是感受茶的濃烈、鮮爽、醇厚還是苦澀、淡薄;品茶的韻味,是指在吞下茶湯後是否爽滑。</h1> <h1>四訣【 三回味 】<br /> <br />— 品茶後可尋這三方面找到味蕾的感受 —<br /> 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滿口生津;二是齒頰回味甘醇,留香持久;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氣脈暢通,心曠神怡。</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