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思蒙,浮桥是必去的景处。去浮桥上吹吹风,观旭日东升,欣夕霞艳天,赏水上倩影,看波纹涟涟,领略浮桥晨晚朦胧的诗意……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人们从浮桥上出行,也许只顾脚下的方便,很少有人去想浮桥由来的故事了。那渐渐远去的记忆,常常涌上心头,是我想起极平凡极平凡的父亲,平凡得象路边的小草小花,不惧狂风暴雨,不浓阳光煦风,随意本性顽强乐观坚毅的生活着,以笑和宽宏的心,解读着自己平凡的生命。 <br></h3><h3> 父亲去世四年了,那股来自骨髓里的心痛,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而,伴随着沧桑岁月的沉淀,春花秋实的轮回,清澈流水的印象,增添了更多的愁绪和怀念。每次走过或遥望河上始终如一静静情守的浮桥,心会莫名的激动和忧伤。深埋在心里的一些旧事,似水花涟漪,轻抚着船邦的细细情浪,如美女怀抱琵琶,吟唱着思父的歌谣。想起父亲的生活点滴,象常常叩击心灵深处的琴弦,不得不记述那远去的音律,解脱困扰心里多年的情结,释放深深刻在心碑上,那愈来愈浓的思念!</h3><div><br></div><h3> ――题记</h3> <h3> 父亲年幼时,一场大水冲毁了傍河而建的祖屋和大半条街拢子,场坪上至今还遗留着半边街,成了思蒙那段繁华历史的见证。爷爷去世的早,奶奶三十多岁守寡哺育着六兄妹,生活之艰苦,自是可想而知。在万般无奈之下,奶奶忍着心痛,把八叔过继到两丫坪当家。父亲从小懂事的帮着奶奶干这干那,是把干事的好手。奶奶为人善良,宽厚待人,开了一个小小伙铺,靠蒸碗儿糕等艰难的糊口度日。对来往客人,总是笑脸相迎,口碑极好。孤儿寡母,难免遭受一些狗眼之徒的欺侮,遇到这种事,三兄弟不顾自己小小年纪,齐心护卫着奶奶和年幼的九妹(我的姑姑),风霜岁月的磨炼,是父亲们不畏强暴,成就了穷人儿子早当家,勇敢坚强生活的性格。勤劳节俭的品德,被街坊邻居传颂赞美,乐善好施的三老板常摸着伯父父亲的头说:国泰、含玉几个儿子要得,是有骨气的伢儿!长大后要学会济困穷人,不要怕专欺善人的坏蛋。父亲从小跟着伯父在雷金文家放牛割草,打零工,雷财主很痛惜父亲孤儿寡母的遭遇,总会在管饭外,给打发一二碗米捎回家,是兄妹们吃上一顿白米饭。父亲十二岁,跟着大人们在仁里冲痷堂边淘沙金,淘金时因洞高壁滑,上荒时,脚踩了个空,从十多米高的金洞摔了下去,大腿骨折导致到老还行天晴下雨。在后来几兄妹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伯娘无论父亲干活回来的多晚,总是要先给父亲多留下点菜,说老三的身体不好,需要补点营养。兄妹弟嫂间感情到老都十分融恰,互敬互爱,是我们后辈永远值得学习继承发扬,伯娘在父亲去逝的一年后也驾鹤仙去,而且与父亲的祭日同日!</h3> <h3> 还记得吗?20年前思蒙大小河原貌一角。</h3> <h3> 父亲与家门前的二条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水养育了他,滋润了这方山水这方人,水也因为父亲的人生经历,显得更有灵性,更有诗意。长大后,父亲和伯父以捕鱼谋生,四处为家,走遍了溆水沅水资水澧水的主流河汊,两兄弟的鱼划子船,无论放玉钓,强盗钓,盖网或玉子,上下十几里的水路,从不分离,再晚也要湾在一起,好相互照应,留下了许多的欢乐和艰辛。太阳末落山,父亲会把船划到塔儿潭,顺河放玉钓到雷公坝。在父亲的捕鱼工具里,玉钓作工最为精密,它不同强盗钓是直弯粗些,要用细小钢丝弯成小勾,在勾尖上戳一倒勾,钓做成后,放文火煅烧和水里退火,是最关键的工序,老了易断,嫩了易弯,没有几把子是无法做成的。用苦山作钓饵,鱼食之,自被倒勾勾住,这种钓能捕各种鱼类,特别是团鱼、沙鳖、鲶鱼、墨鱼、桂花鱼、黄牯子和扁鰗子等最有效。日落放钓渔网,寅卯收鱼时的河面,平静如垠,浓雾袅袅,各类鸟儿嬉弄吱喳,给晨曦间的黎明,布满了美妙的清新,让你不自觉的沉迷在这山水美景之中。最苦的是晚上遇雷光火闪,暴雨倾盆,要冒雨收钓收网。洪水来袭前,以水色辩别水急和洪水来自哪个地方,好湾船预防意外,黄红色为四都河水,缓缓而来的黑色才是龙潭的水,有时抢收忙不赢,就会被滔滔洪水冲走。</h3> <h3> </h3><h3> 父亲一生喜好酒,与酒结缘,既有爱酒天性,更是一种情怀。酒是陪伴父亲行走江湖,乐观生活,驱赶水寒的快乐剂,更是对不慎落水女儿夭折的耿耿愁思。大家经常开玩笑的说,父亲流的每滴汗,都有酒的味道。那时车路不方便,父亲为了大家沿途观景和货物出入,打了一条机帆船,从思蒙到溆浦跑水路,再难再忙,父亲也要来二斤酒,几颗水果糖或几个蕌头,和坐船也爱好酒的人,从思蒙慢慢喝到县城。不管烈日或是寒冬,遇滩浅船,父亲比我们年轻人还麻利,一跃水中扛船前行。八叔当时在单位任要职时,父亲为了教育八叔,专程叫到家中,特意炒了坛子田儿菜和杀了一只老母鸡,说身份变了,但做人的良心不能变,不能忘本,有鸡肉吃时,不能忘记没饭吃,吃腌菜的日子,要记住自己永远是熊家的儿子!后来,八叔一直谨遵父亲劝诫,虽有不如意的事,从不抱怨,勤勤恳恳,競競业业。父亲常对我说,自己也就这么点喜好,那时为了照顾奶奶,放弃吃国家粮的铁饭碗,回家陪着奶奶耕农做阳春。伯父略懂点文化,会吟诗作文,写的一手毛笔字,是几兄弟间最有才干的,直至退休后,还常给人家帮忙写些文书。“半边户”的七叔,每次上完班后,还要从溆浦赶回家,帮叔母干农活到深夜,非常辛苦。七叔扎的一手好龙灯,是远近闻了名的。田土承包到户那年,村里老人要叔扎龙头庆祝下,叔欣然答应,专门请假回来,那龙头扎的是生龙活虎,虎虎生威,维妙维肖,城里街上卖钱的龙头,不知要比叔扎的龙头逊色好多倍。父亲最痛爱的是几兄弟唯一的妹妹,姑姑嫁到花园,那时小路荆棘,沿路荒无人烟,父亲经常会去看望姑姑,送点吃的东西,姑姑为村民行医奔波,劳碌一生,自己生病时却无回天之力,姑姑走时,父亲哽咽着,眼睛一直红了很久!花园现兴起了乡村旅游,每次去走动,许多长辈总要说起他们九妹(姑姑小名)许多救人感动的故事。父亲的性格开朗乐观,活脱脱的一个“周伯通”式老顽童。无论走到哪,屁股后面总会跟着一群小孩,争着要和父亲划拳或剪刀锤子布,在阵阵“嗨嗨嗨”的划拳声中,父亲会和这群小孩划满意才走。那一招一式,出子的麻利,有时为了逗孩子们,父亲故意出错手指,逗的他们抓着父亲衣服不放,在孩子们大喊“来个!来个!”的声中持续着,那神态,那情景,那笑声,那满足,哪是一个80多岁老人的举止,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沉淀,在脑海过电影般的越来越清唽!</h3> <h3> 父亲喝酒兴起,与儿孙们也要划上几拳。</h3> <h3><br></h3><h3> 当时大小河有二条渡船,由一个杨姓和舒姓二位老人经管,摆渡靠队里的补贴工分来生活,平时有些好心人过渡,也会给点零星钱和呷的东西。七十年代初的一天,记得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大小河里涨了蛋黄水。父亲和平常一样,去湾在桃水湾的船上打望,正准备回家时,父亲被岸上焦急万分喊着“救命”“快点救人啊!”的呼救声所惊醒,杨姓的渡船因严重超载,在河中瞬间翻沉,河面上全是慌乱沉浮的人头!父亲见状,不由多想,和哥立马撑船去救人。在救人过程中,共抢救了十二名思蒙中学的学生,其中还有一名罗姓干部,由于落水学生太多,那次事故,溺亡了四个女学生。那失女恸哭悲痛的场面,是几个月内,都听到河边有人哭泣的声音……非常悲惨!事后,政府书记和罗姓干部、学校校长向父亲送来了感谢信,和8个印有毛泽东主席草书体“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草绿色铁瓷杯。他们的到来,是父亲极不自然,搓着手,憨憨的笑着说:是人看见都会去救的!是人看见都会去救的!交流中,父亲说我们当地木材多,建议最好是能修座浮桥,这样大家过河就安全方便了。他们听后,连夜召开了政府会议,然而,个别领导推诿政府资金困难,目前无法实现的意见阻止。罗姓干部在会上,大义凛然的据理力争,思蒙至今流传他在会上发狠说的一句话,为了农民方便,只有我罗XX港的,我说的话为随!经过几个晚上的拍桌骂娘,最后敲定修建一座浮桥。</h3><h3> 几个月后,一座被桐油油的光亮的浮桥,终于连通了南北两岸。然而,那时不知是设计的疏忽,还是其他情况所致。浮桥只是铺设平坦木板,没有护栏设施。军田湾一位村民妇女挑包谷送公粮,不小心踼在木听上,一个趔趄掉到河中,尸骨都未找到。这次事故后,马上又增修了护栏,浮桥才完善成了现在的样子。据说,这座浮桥目前在湖南境内,是真正意义上唯一留存的全木制浮桥了。父亲每次给我说起在大小河上救人的故事,无论是救起素不相识的辰溪放排佬,还是被救的孕妇一人三命的赶场人,还是其他来思蒙走亲访友不慎落水的小孩……父亲对自己到底救了多少人己无法记起,公社供销社胡主任曾对我说,凭他亲眼所见就有六七十人了。救人的事,父亲对外从来不提只字片言,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一心向善,受人恩惠,要多多报答人家恩情,切莫忘恩负义。多栽花少栽刺,多做好事,人眼不见天眼见,后人自有说法的。凡是逢涨洪水从思蒙过渡的,没有人不坐过父亲船的,不管深更半夜,总是随叫随到。父亲也只有在说这些事时,会激情昂扬,兴奋自豪!总是感叹的说,救了这么多人,幸好救了一个干部,才修好了这座桥啊!</h3> <h3> 那时候的渡船,印象好深刻!</h3> <h3> 黃瓜底,菅叶蓬,快如飞的鱼划子船。</h3> <h3> 父亲走了,长眠在能望思蒙十二湾碧潭的八卦山支脉福仕湾,向阳清爽,视野开阔,思蒙山水美景尽收眼前。父亲想陪伴爷爷奶奶身边,尽孝千古,由于地方及习俗诸多原因未能如愿,而是和爷爷奶奶隔河相望,虽隔一条小河,有桥相连,是父子之情母子之心,紧紧的又拧在了一起。父亲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望见与他一生相伴的溆水河,和与自已心中牵挂的浮 桥!</h3><h3> </h3><h3> 凝望潺潺而去的溆水,和风吹雨打依然连接两岸的浮桥,看父亲音容笑貌犹在的照片,心里感慨万千。从心底涌来的阵阵绞痛,情以何堪的懊愧,时刻冲击那无法平静的心。想起陪父亲与病魔挑战的最后日子,粗大尖针的穿刺,血透的窒息,病痛的折磨,眉角从不皱下,以坦然、自强的信念,挑战病魔带来的沉痛。 四年来只是一个分秒而计的时间,谁知道却这样的匆忙,眨眼即去。父亲真的走了吗?但我从未感觉远走,只是又一次去沅水等旧地重游一回罢了。好想和父亲再次围桌而饮,促膝长谈,再听教海。远望眼前的袅袅晨雾,仿佛又看见父亲荡着木浆,矫健如飞的忙碌身影。也许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发展,浮桥会在视界里消失,但是,曾经的那段铭心故事,会成为一种传奇,在心中永远传颂。父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首写不完的诗,值得一生一世,代代相传的去阅读,去发掘,去领悟……因为,父亲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永远思念的桥!</h3><h3> </h3><h3> </h3> <h1> </h1><h1><br></h1><h1> 2017年6月6日于怀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