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二的乡愁一一西瓜

秀美铅山

<h1>  记忆中的汪二家家都会种上几亩西瓜地,不只是为了增加收入,更多的是一家人勤劳与智慧的体现。作为根生土长的汪二人,西瓜又是童年的家乡记忆,成了那挥之不去的乡愁。即使我们进入垂暮之年,我们也常常会把记忆的白帆,驶回到那充满希望的火田坂⋯⋯</h1> <h1>  火田坂总是一幅忙碌的景象,勤劳的汪二农民四季轮种着这片肥沃的田地,无论什么时节,你都能看到田间劳动者的身影,那是最纯朴、最充实的姿态。</h1> <h1>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火田坂也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村民们会选一吉日,将其组上的鱼塘抽干水一一"干鱼溏",男女老少们一起聚集在鱼塘里抓鱼过年,那欢喜总能胜过严寒。抓完鱼后,各家的壮汉就会挑着粪箕将塘底的淤泥挑到田里作为培育西瓜苗的培育土,他们像铺地毯一样铺在起垅好的地块上,西瓜苗就在这营养的温床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h1> <h1>  当第一夜东风吹进火田坂,汪二的瓜农们就开始准备种今年的西瓜了,他们总是在怀里揣一包西瓜种子,这叫"捂瓜种"。小时候家里也种西瓜,记得父亲会在正月过后不久,拿出头年秋天收藏好的西瓜种,用温水浸泡几小时,稍晾干外表水份后用棉布把种子包好,趋着余温将包好的种子揣入贴近皮肤的内衣袋里,用体温一整天呵护着,就连晚上睡觉也要一起带进被窝,如同母鸡孵小鸡,倾心地呵护着几天,当种子芽有3厘米长左右,就可以将种子播种到培育土里去了。</h1> <h1>  播种这活儿,不耗体力,稍大些的孩子也能做,而且很有趣。小时候就很喜欢去秧西瓜苗。带上一把菜刀,一畚箕草灰,一包捂好的西瓜种,到铺好塘泥的田间,拿刀像切豆腐一样,把培育土分成豆腐块大小,然后用手指在中间戳个洞,将西瓜种子的芽朝下插入洞中,撒上草灰,就算完成了。当把所有的种子播完,躺在柔软的紫色草子花上,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呼吸着田野里泥土的芬芳,就感觉如同天空的白云悠然自在,没有半丝劳作的累意。人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因为喜欢这件事的本身,那做这件事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h1> <h1>  夏季是火田坂最甜美的季节,因为这是西瓜成熟的时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童年时光。从收集培育土到"捂瓜种",从播种到移栽⋯⋯,经过半年的辛勤劳作,瓜农们的田里瓜藤肆意生长,茂密如盖,在微风的吹拂下,一个个又圆又大的西瓜露出傲骄的姿态,那神情如同瓜农的微笑充实而自豪。记得每年当父亲从瓜地里摘回第一个西瓜时,全家就都围在一起,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等待那一刀下去的鲜红。结果往往都是如人所愿,幸福油然而生。</h1> <h1>  夏天的晚上,最爱和爷爷一起到瓜地里去守西瓜。那时家家的瓜地里都会用稻草和竹竿搭成一个草屋,用木门板在草屋里临空架一张凉床,装上蚊帐,晚上就睡在里头守护着西瓜地。爷爷总是带着他的旱烟和唢呐,我跟在他的屁股后边,越过一道道田埂,躺在小草屋里的凉床上,听着爷爷吹响唢呐,那悠扬的乐曲与潺潺官圳水一样清澈而悠长,伴着虫鸣火田坂进入了梦乡。</h1> <h1>  作为孩子无需考虑销路,整个夏天都可以沉浸在甜爽的西瓜里。每每到了中午,当大人们都因炎热与劳累躺在竹凉床上"歇当昼"时,孩子们就自个从家中带上一个西瓜,三五成群的到官圳里去玩水嬉戏,在清澈的水渠里玩水中捉迷藏、抢西瓜、捉小鱼,直到玩累了,一伙人坐在大杨树下,用手敲开西瓜,相互分享,那欢乐充满整个火田坂,充实着整个童年,那时候天空一般了无褶皱,白云一般生长不老。</h1> <h1>  汪二的天空是最蓝的,云是最白最美的。想念童年里的西瓜,记忆里的风,父母亲依旧年轻,爷爷依旧坐在草屋里捣腾着他的旱烟,我们在小树林里捕着知了,在火田坂的官圳里畅快游泳,梦的尾声和清晨一样干净,梦的滋味如同汪二的西瓜一样清爽甘甜。</h1><h1><br /></h1><h1><br /></h1><h1><br /></h1> <h1>文:如风<br />图片来自:涛声依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