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 美国1号公路自驾游

梧桐雨

<h3>  2016年4月的最后一天,我们飞赴洛杉矶。倒时差的三天时间里,除了悠哉悠哉的逛吃逛喝,同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租好车子,整好行囊,备好"粮草",连好e网,在加州难得的一场"大雨"(衣服都没淋湿)之后,我们出发啦!</h3><h3> 早就听闻1号公路的大名,早就垂涎1号公路沿途的美景,这条美国西部沿太平洋海岸线建造的海滨公路,从墨西哥一直延伸至旧金山北面,风光无限秀丽,路况极为复杂,西面,是一望无际碧波万顷的海面,东边,则或是陡立危耸的悬崖峭壁或是野花连绵的无边草甸。沿途的美丽小镇,就像一颗颗散落在太平洋岸边的珍珠,熠熠生辉,夺人眼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一路驶去,海岸线弯弯曲曲,公路则曲折蜿蜒,海岸线上上下下,公路则起伏不定。驴友眼中的1号公路,通常是指加州境内从旧金山金门大桥至洛杉矶段,也被称为美国最美的公路,同时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生一定要到的50个地方之一。</h3><h3> 美国,是个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随之配套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把各州连在了密密麻麻的交通网上,同时,也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公路文化。最初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建设得极为工整,南北向的州际高速从西面加州起讫用奇数表示,东西向的州际高速则从南面开始用偶数表示,如今加上那些不断增加的用三位数标示的斜向公路,整个公路版图,简直比蜘蛛网还要密集!而加油站、旅馆、超市等等设施,都是那么便捷地静候在高速两旁,随时等待着人们推门而入。高速的道口连接紧密,让心理上习惯了上了高速没有回头路的我们感觉几乎是随上随下,随进随出,毋需缴费,不必刷卡,只需踩着油门跟上车流的速度。我们跃跃欲试!</h3><h3> &nbsp;&nbsp;据说1号公路最佳的驾车路线,是自北向南行驶,因为太平洋在它的右手边,无论是观景还是休憩,顺势向右拐下即可随停随下。</h3><h3> 我们所在的小镇叫Irvine,坐落于洛杉矶南面,距洛杉矶40分钟车程。如果从Irvine出发直接跑上1号公路驱车前往旧金山,观景效果不佳。于是,我们决定先沿101公路自南而北至硅谷,再从旧金山出发,沿1号公路从北向南折返,真真切切地看看1号公路的娇媚容颜。<br></h3><h3> &nbsp;</h3><h3> 这是我们入住的酒店,位于洛杉矶南面的一个小镇,喜欢它的繁花似锦,喜欢它的安全便捷,泳池、SPA、早餐样样具备,停车、购物、出行更是方便,酒店对面建有几个大型的Mall,穿过马路,即是美国最大的梅西百货公司(Macy‘s)门店,还有好多餐饮商家,这在美西是比较难得的。</h3> <h3>  画个简要的线路图是为了不至于信马由缰地跑得太远。草是草了些,但我们俩能看懂就行。^ - ^</h3> <h3>  出发前,先来几张随手拍吧!酒店旁林林总总的花,无一例外地肆意怒放,各色大叶玫瑰、蔷薇、天堂鸟、以及各种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红的赛霞,白的像雪,粉如肤脂,绿似翡翠,晃得人眼明心亮。还有那满地铺陈的肉肉们,大大咧咧地席地而长,那么丰腴,那么水灵,像极了满脸胶原蛋白的花季少女。</h3> <h3>  早晨的露珠,似天堂鸟的眼泪,挂在它的"脸颊",不过,这应该是喜悦的泪珠吧——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浪漫旅程!</h3> <h3>  空气特别清新,阳光特别刺眼,即使在绚烂的花树下,也得眯着眼睛看镜头,可心却是清咧咧的亮,忍不住地喜笑颜开,忍不住地……"老夫聊发少年狂"……看见一向严谨的你也这样的放松,我更觉开心!</h3> <h3>  清晨的阳光透过枝桠直射而下,在我的身后形成万道光芒,似乎预示着接下去的一路,我们将吉星高照。</h3> <h3>  红色七座道奇车,虽油耗稍大,但坦克一样的自重让初跑高速的我们更加安心,可坐可躺,空间更宽敞,接下来的八天时间里,它将陪伴我们环游一圈。</h3><h3> 坐上铮亮的车子,找找出行的感觉,我们,出发啦!</h3> <h3>  Day1:阴天,刚刚拐上的101公路带我们进入陡峭的山坡,山路上有雾,最浓处能见度不足五米,再加上连续转弯,紧张得都忘了拍照。这是穿过浓雾后的第一张照片,路况良好。</h3> <h3>  加州的天气,似乎属于典型的"给点阳光就灿烂"。这不,太阳刚在云层里露个脸,这天就变了个样,蓝是蓝,白是白,一下子高远空旷很多。</h3> <h3>  路是陌生的,车道一字儿坦陈,分隔线极为耀眼,随着身边不断闪过的车子冷不丁地晃出一个个亮点;车是陌生的,高的低的敞篷的拖斗的贴地的,更有那胡子拉扎极为壮硕的黑人司机开着小山似的集装箱车一驶而过,律动感极强的低音炮把公路都震得一颤一颤的;路牌是陌生的,尤其在转弯路口,全英文的标识夹杂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数字,GPS里不停传来的"turn right then keep left"、"turn left then turn right",随着身边泄洪般的车流,非但没让我觉得温柔,反而有战战兢兢的感觉;连窗外的景也是陌生的,多的是砂石地貌,光秃秃的,很是荒凉,偶尔有几棵高高的棕榈树闪过,那身形,像是细脚伶仃的黑人顶个乱哄哄的爆炸头,衬着碧蓝的天空,倒是真真切切的异域风情……</h3> <h3>  渐渐的,当车窗外的景致如潮水般褪去,内心的不安也消失了。因为,你镇定自若的开着车,我絮絮叨叨的唠着嗑,对周遭的熟悉感与时俱增,忐忑随风而去……</h3> <h3>  越往北走,植被就越茂盛,色彩也越来越丰富。抬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路两旁,从最初接近戈壁荒漠的黄褐色,到渐渐泛绿至灌木丛生再到树林不断绿意葱茏,加州南北的气候变化可窥一斑。一闪而过的车窗外,偶尔能见一台台小型的铁玩意儿,看架势是采油架。沙漠是石油的良壤,可美国人对本国资源极其保护,大量的资源都静埋地底,宁可向外采购,故而整体而言,大型的开采鲜有看见。而葡萄园,却是时不时有大片划过,低矮却整齐,我们猜测他们的农民一定是划线种植的,不然庄稼怎么可能横平竖直,连高矮都差不多?!</h3> <h3>  一路说说笑笑,时间倏忽而过。</h3><h3> 跟着GPS,于下午1:30我们安全抵达第一站——海滨城市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顺利入住之前预定的酒店。</h3><h3> 美国的酒店业也是相当发达,无论是公路两旁还是度假胜地,Hotel(星级酒店)、Motel(汽车旅馆)、度假酒店、民宿以及现在流行的Airbnb(家庭空置房出租)等形式的住宿方式不胜枚举,Santa Barbara这个举世闻名的小镇是度假胜地,因此小镇上的度假酒店更是比比皆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观房,背街小巷环境幽雅的情调房,满园芬芳爬满三角梅的民宿……</h3><h3> 我是在booking上找到的这家酒店,网评分很高,留言也都不错,抵达一看,类似于客栈。停车场很宽敞,房间设施和装修有四星级的标准,只是没有国内星级酒店的豪华大堂,前台设在一幢长方形的宽敞独立房屋内,咖吧、阅读角、休闲区一应俱全,服务也相当不错。这家初试即感不错的酒店,让我们坚定了后面的行程中,住宿以Motel为主的想法。</h3><h3> 稍做洗漱,我们就直奔海滩。</h3><h3> ( 因为相机内存卡的原因,有几处的照片均无法读出,圣巴巴拉也是其中之一,此处应作流泪状😢……)</h3><h3> 如果说海滩上发现比基尼女郎是理所当然的话,人头攒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也随处可见这样的穿着则让我略感意外,奇怪的是,见过几个之后,我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视觉效果,没有了最初的违和感,所谓的"见怪不怪 其怪自败"吧。海滩上,走的躺的下水的玩球的人们多得挤挤挨挨,也有人四仰八叉地躺在沙滩上,隔段时间翻个面,像烙饼似的。</h3><h3> 先开车把Santa Barbara逛了个大致,对近处的钟楼、街道和稍远处的山上人家也有了初步印象,再顺着海面上延伸出去的大型木制码头一直步行到华灯初亮,直到海风吹得我肚子"咕咕"叫,才想起晚餐时间到了。</h3><h3> 晚餐当然在海鲜码头,慕名而去"fish house"(渔屋)的游客把本应幽雅清净的西餐厅吃成了人声鼎沸、觥筹交错的堂吃中餐馆,菜品倒是不错:鱼和虾的新鲜度很高,面包也很香,考验厨艺的汤汁更是浓稠鲜香,可是对于我这个长着中国胃的人来说,西餐的味道全都差不多,依旧浅尝即止,把吃的"福利"让给了他。</h3> <h3>大型木制码头</h3> <h3>灯火阑珊的海岸线</h3> <h3>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高高的棕榈树下海风扑面而来,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居然没有一丝的不安,传说中的"我心安处即是家",大概指的就是此种情形吧?</h3> <h3>  Day2:一觉睡到自然醒。早餐后,我们继续向下一站前进。</h3><h3> 对于决定走1号公路的我们来说,自南向北的两天时间是份意外收获。几天的行程,越来越让我们感觉到,美国就是个"大农村",除了downtown,很少看得见高楼大厦,一路过来,齐刷刷的葡萄园、麦田和蔬菜基地不时落入眼帘,散落在各州各地的形形色色的小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标签:渔业小镇、农业小镇、古堡名胜、自然观光……我们决定再多走多住几个小镇,以体验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h3> <h3>  傍晚,抵达萨利纳斯(Salinas),入住酒店时大堂服务生超级热心,不但听懂了我"三克油"+的英文,还帮我联系了第二天旧金山的酒店客服,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h3><h3> 关于这个小镇,百度上是这样介绍的——</h3><h3> 萨利纳斯(Salinas),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蒙特利县,是该郡郡府所在地。它临近太平洋,距离海岸只有12英里。从南北看是位于加州的中部,离圣何塞不远。萨利纳斯1874年建立,目前该市人口有十五万以上。萨利纳斯周围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物产丰富,农业发达,是一个农业生产和加工的中心,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也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经济行业,每年农产品业的收入达到三十亿美元左右。该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谷物、莴苣以及各种蔬菜水果和苗圃产品,主要的水果蔬菜有西瓜、葡萄、草莓、蘑菇、椰菜、胡萝卜、卷心菜、菠菜等。</h3><h3> 去吃晚餐的路上,果真看到了大片的农田。小镇人口不多,在距离酒店最近的mall里,找了家越南菜馆,点了份米线,以慰籍自己也不曾想到的如此爱国的中国胃。</h3> <h3>酒店大门口</h3> <h3>  Day3:一早顺利摸到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硅谷",实地参观了google总部和苹果总部所在地,误打误撞地游览了一个精致住宅小区,还"考察"了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学。</h3> <h3>  斯坦福大学内的大草坪,直接懵倒我,那深深浅浅如茵的绿和米黄墙砖红色屋顶勾勒出来的画面,连着那草坪中长长的步行道,把我的心绪拽得好远好远……要是……</h3> <h3>  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留个影,沾点书卷气。</h3> <h3>  在斯坦福大学的某个餐厅里,点个"熊猫餐",沾点烟火气。20刀大洋的快餐可是第一次尝试哦!</h3> <h3>  小时候爱唱《我的中国心》,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可是漂游在外,发现我们的胃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根本受不了连续进食西餐。这不,机智如我,发现了用yeep搜索附近中国自助餐(Chinese buffet)的窍门,这下就方便多了。</h3><h3> (插叙,有图为证)</h3> <h3>  美国的中式自助餐厅一般菜品较为齐全,热菜区、冷菜区、海鲜区、点心区、水果区和现烧区整齐陈列着各色美食,尤其是海鲜和甜点,还真是丰盛。一般午餐12刀加税,晚餐15刀加税,除了装修略逊色,菜品和国内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相差无几。这一溜儿的各式菜肴,等着我们大快朵颐!</h3> <h3>  从斯坦福出来后,我们直奔旧金山而去,下午三点,抵达酒店大门,发现它就在九曲花街上。不喜欢旧金山城内过山车般的地形,也对游览过的渔人码头有了免疫力,金门大桥和国内新建的很多跨海大桥相比更多是胜在历史,我们商量后果断放弃,决定趁天色还早,向蒙特雷(Monterey)进发。</h3><h3> </h3> <h3>  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将会于傍晚时分通过旧金山至蒙特雷的陡峭山路,可是出发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路真叫心惊肉跳!</h3><h3> 首先,当我们终于穿过旧金山城区,找到去蒙特雷的路口时,发现时间已经多用了一个小时。稍顷,即发现油箱红灯已亮,汽油告警!这下紧张了,因为山路边人家渐少,下一个加油站还不知在哪儿,所以,每一脚油门下去,全是忐忑……终于,看见了对面马路边上的加油站,毫不迟疑,选择右侧下路再绕过去,这才长舒了一口气!</h3><h3> 以为接下去的行程可以优哉游哉了,没想到,更惊险的心路还在等着我们——脸上不动声色,心底却时不时地翻出惊涛骇浪!开着开着,人烟全无了!放眼望去,除了白茫茫的太平洋,就是黄绿色的草甸子,车辆也很少见。开着开着,山里起雾了!浓雾罩着远处的海面,也笼着近处的崖壁,我们只能以龟速前进,此时,网络信息没有了!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可是,明明刚才加油站的收银员告诉我们就是这条路呀!"应该没有问题的。"我故作镇定地说。</h3> <h3>  没想到,过不多久,几个弯绕过后,真的看见了一个稍大的休息平台,有四五辆车在那边停留。浓雾在山脊处升腾而起,路面的清晰度一下子好了很多。不见了拍岸的惊涛,似乎心跳也随之平息。</h3> <h3>  过不多久,浓雾褪去,一切又恢复了安静的模样。其实,美国的公路路况确实良好,宽敞平坦,标线清晰,特别是拐角转弯处,更是人性化地设计着很多提示和休息平台,供人们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刚刚胆战心惊的,更多是因为对前路的茫然吧?人,往往在失去对环境的掌控力时会不知所措,产生严重的不安感,这应该就是很多人喜欢呆在熟悉的舒适区的原因。</h3> <h3>  离开旧金山三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安全抵达蒙特雷(Monterey)这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h3><h3> 据说,这里是真正的美国中产阶层躲避寒冷冬天的度假胜地。住在中东部地区的他们,可能会在这里拥有一套沿海的独栋小别墅,硕大的落地窗可以遥望到时而安静时而狂风大作的太平洋。冲浪、游泳、日光浴,阳光、沙滩、一家人,美剧中的度假模式不是杜撰出来的,眼前的这个小镇,就是他们理想的度假天堂。</h3><h3> 泡个SPA冲个澡,洗去一路的紧张感。我很奇怪的是,一路开车过来,居然没有太大的疲惫感,是否和空气中的含氧量大有关系?</h3><h3> 晚餐是在附近的餐馆解决的,游客多得需要排队等候。依然是人气很旺的堂食模式,破天荒地点了一瓶米国啤酒,为了解压?</h3><h3> </h3> <h3>  Day4:这是我们在蒙特雷入住的酒店。早餐比较丰盛,水果、牛奶、各式面包以及常见的自制华夫饼,可我更喜欢的是这样洁净的环境。红是红,绿是绿,蓝是蓝,紫是紫,目之所及,色彩的饱和度都特别高,尤其是那些地上的肉肉,似乎都能掐出水来。暖暖的灯光打在没有一丝尘埃的玻璃窗上,四周折射出水晶般的光泽,此时,似乎连呼吸也是新鲜的。</h3> <h3>可爱的肉肉们</h3> <h3>  用过早餐,我们整好行囊又要出发啦!下一站,著名的海滨文艺小镇——卡梅尔(Carmel)。沿途会经过美国西岸著名旅游观光景点-十七哩路(17 Mile)英里,长长的海岸线上,碧海蓝天、鲜花礁石、悬崖峭壁、古老松柏和随处可见的松鼠、海鸟、海豹……也花10刀美金体验了全程唯一的收费公路——因为那属于私家公路。</h3> <h3>  沿着海岸线继续前行,一路游人不断,隔不多远就会有观景平台出现,游人们拍照、聊天、休憩,三三两两,极为休闲。四天车子开下来,路感强了好多,而海滩边的行驶,更让我们感觉到自驾的快乐:不用赶,不用避,感觉车速挡了人家,就自觉地在边上歇一歇,累了躺一躺,渴了喝口水,最重要的是,宽敞的车厢内,我们一路叨叨,远离喧嚣。</h3> <h3>  光怪陆离的竞争社会里,各种诱惑,各种竞争,各种蠢蠢欲动,甚至各种不择手段,深陷时代的漩涡,一不小心就会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学会和自己的真心对话,学会定身安神,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技能。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众人面前的外我面孔,一张是匿在内心的内我面孔,外我追求完美、坚强、能干,内我喜欢真实、率性、自在,前者强调"好",后者注重"真",唯有两者真真正正的同步、统一,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气定神闲,不然,总有一天,两个自我会无休无止地掐架至没完没了的白天不懂夜的黑,而内心,则会像对不上孔距的齿轮一样,被噬咬得千疮百孔,痛不欲生。</h3><h3> 旅行,就会让我们跳出日常,回归自然。</h3> <h3>可以在无垠的海滩边摆个pose</h3> <h3>也可以自由地蹦蹦跳跳</h3> <h3>  中午时分,抵达卡梅尔小镇。拍个照片以示纪念。</h3><h3> 卡梅尔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许多风格独特的艺术家和作家住在这个依山面海的充满波西米亚风情的小城市中,奇特的建筑物和景色美得如童话一般。小镇上,各种精美的时装店、古董店、糖果店、画廊、玩具店还有日用工艺品店鳞次节比,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到游客驻足观赏以及采购。1969年,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居住在此,称其居所为"可以居"。</h3><h3> 在小镇上享受了美味的午餐,店主是个香港人,满座的客人意味着忙碌的价值所在,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勤劳智慧的象征。</h3><h3> (可惜了那么多精美的照片……)😢</h3> <h3>  告别精致又充满波西米亚风的卡梅尔,我们继续南下,下一站——圣西米恩(San Simeon)。这个小镇不大,居民相对较少,我们选择了一个连锁酒店,价格是行程中最便宜的,含税70几刀吧,餐厅就在酒店附近,出门右拐,客人基本都是老美,我们点了正宗的西餐,换换口味,感觉味道不错。小镇靠海,坐落于旧金山和洛杉矶中间,我们的行驶时间刚好适合在这里歇脚。久宴无味,熟视无睹,连续看了这么些天的海景,心里的惊喜已不如最初多现,似乎,较之海滩,我们对这里的海象更感兴趣些。</h3><h3> 晚饭后,驱车十分钟来到海象滩。</h3> <h3>  海象滩,是个全开放的小海湾,海滩平整开阔,海水把平直的海岸线冲出了几个大缺口,挡住了呼呼的海风。于是,这里就成了几百头海象的聚居地。它们聚众而居,慵懒地躺在沙滩上,也许是为了取暖,总是簇拥在一起。那么多肉肉的身躯叠在一起,除了壮观,也会给密集恐怖症的游人带来不适感。我们戏说,这么多无人看管的海象要是生活在喜欢烹炸煎煮的美食国度,不知会不会成为人们的饕餮大餐?</h3><h3> 游人的步行道和海象们仅用一排围栏隔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呼呼大睡的"懒象",窃窃私语的"话语王",引吭高歌的"歌唱家"……</h3><h3> 停车处有五六辆房车驻扎,全是老外,估计今晚他们就打算在这儿安营扎寨,和海象们相拥入眠了。</h3> <h3>四仰八叉地躺在沙滩上,根本不顾自己的形象。</h3> <h3>真寐还是假睡?</h3> <h3>落单的小海象</h3> <h3>  到此一游,以此存照。</h3> <h3>房车边上合个影,心里暗生希冀:啥时也能开个房车去旅行?</h3> <h3>  晚上是例行的SPA时光,只有我们两个人在泡,半小时下来,困意袭来,直接回房间睡觉。</h3> <h3>  Day5:一夜好觉。清早起来,天是阴的,给了自己一个睡懒觉的理由,说好的日出就算已在梦里看过。</h3><h3> 出了酒店,发现兜里已攒了厚厚一叠卡片,这是每天住宿的房卡。美国人只有小费的做法,没有押金的说法,入住后,人手一张卡片,就已是货款两讫的意思,退房时无需交还,所以几天下来,我们握在手里的房卡已经小有厚度了。</h3><h3> 今天,我们将再次去拜访索尔旺(Solvang)的丹麦小镇,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h3><h3> 出发!</h3> <h3>  开出沈西米恩不久,太阳就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天一下子放晴了!我们才发现,阳光下的太平洋像施了换肤术似的换了付模样: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水也换成了蓝白相间的洋装,年轻了许多。</h3><h3> 沿途有很多房车泊着,开窗支架的,煞是热闹!</h3> <h3>不知是家人还是朋友一起,在海滩上玩套圈游戏。</h3> <h3>  在熟悉的环境里,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衍生出各种熟悉的想法,而当我们把自己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里,各种久不曾有的情绪不断涌现:新鲜、好奇、陌生、有趣甚至惊讶、担忧、惶恐……那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体验。当我们跳出有控制力的日常,我们还能检验自己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对陌生事物的学习能力,来试试自己对周遭乃至这个世界的包容性。甚至,暂时忘记烟火和喧嚣,在静谧的时空里难得的和自己对话:现在的你是个怎样的我?你,为什么成了现在的我?你究竟喜欢怎样的我?你究竟要一份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相处方式才是我们彼此最好的选择?……</h3><h3> 即想即停的海岸线上,我们驻车发呆……</h3> <h3>  抵达索尔旺(Solvang)的丹麦小镇时恰是中午,依旧先办入住手续再外出。我们已是我们第二次光临这个小镇,之前跟团游过此地,太喜欢这里童话般的氛围,这次自驾一定要重游故地。</h3><h3> 据之前的导游介绍,在1911年,近十名丹麦移民看中并买下这块静谧的土地,他们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建立起极具丹麦风味的乡村、学校及住宅等。经过近百年发展,丹麦城已成为观光城,拥有两百多家商号及各式手工艺品店、糕饼店等。小镇街道不宽却井然有序,路边的两层木造房屋不是棱角就是尖顶。房屋结构样式和颜色各不相同,加上房前栽种的艳丽夺目鲜花,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迷人景致。小镇周边的乡村也田园牧场味儿十足,真是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h3><h3> 为了不至于在如此诗意的童话世界里汗颜,在一个中国餐馆用过午餐后,我们先去尝试自助洗车,结果还是在友好的米国人民耐心协助下才算搞定,过程不再赘述……</h3> <h3>  喜欢这里天高任鸟飞的洁净天空,喜欢这里色彩斑斓的北欧建筑,较之卡梅尔小镇浓厚的艺术气息,这里更童话。</h3> <h3>  缤纷的色彩,别致的建筑,飘香的街道,善意的笑容,精致的商品……推开任意一扇店堂的门,都是有别于"国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念品,令人流连忘返……</h3> <h3>  一个双肩包,一双平底鞋,就是我们出行的标配。双肩包的厚重,背负着对前路的无尽憧憬和满怀希冀;平底鞋的轻便,丈量着旅途中的漫漫风尘和率性自在。</h3> <h3>恋恋不舍地离开小镇,我们随性而开,往人少的地方驶去。一切都陌生而鲜活,一切都生动而难忘,毛色黑亮的长腿牛在慵懒地踱步,大片的草地绿得人心无杂念,不时能见大叶玫瑰和各色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在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偶尔有小鸟在空中飞过……周围很安静,心却懒懒的,暖暖的……</h3><h3> 一不小心,遇见一个葡萄园,门口写着"welcome……",便不管不顾地"闯"了进去,没想到,又是歪打正着!</h3> <h3>欢迎光临~~</h3> <h3>葡萄园内随意放置的休息桌椅</h3> <h3>整洁的休闲长廊</h3> <h3>挑挑选选~~</h3> <h3>  Day6:晨起,我们又将踏上新的旅程。按惯例在床头放好小费,我们将动身去往帕萨迪纳,那里有蜚声世界的加州理工大学。</h3> <h3>  入住帕萨迪纳(靠近洛杉矶的一个小镇)的酒店,大堂的色彩极为浓郁,美剧中常见的热带风情。</h3> <h3>  前台小姐相当热情,征得同意后,为她拍了张美照,居然听她夸道:"Very well!like so much!"也不知真假,反正我是当她真心的。^ - ^</h3> <h3>  早餐区,吃的是就是环境吧?水果、牛奶、麦片,用微波炉"叮当"一下,就是老外的简易早餐,冰水更是他们的必备单品,扪心自问,差异有点大,我们的胃有点"刁"。</h3> <h3>  Day7:离开帕萨迪纳,我们前往下一个海滨小镇——圣莫尼卡(Santa Monica)。她,有着迷人的海滩风情,也有古老的海滩码头,更重要的是,她是贯穿美国东西大动脉的著名的66号公路的终点,在短短的美国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历史、经济和文化意义。也许,她也是我们下一个自驾梦想展翅的地方……</h3> <h3>  八天的自驾行程在不知不觉间如水流过,从最初的希冀忐忑,到后来的自在悠闲再到如今的回味无穷,一路游来,收获的不仅是眼里的世界。</h3><h3> 旅行,除了开阔视野,更应是一个不断感悟的过程——关于内心的丰盈和成长,关于彼此的包容和期许,去繁就简,从琐事中剥离出一个纯粹的自己。每一次旅行,都赋予我们属于个体的感悟,也给予我们全新的对方,打开彼此的心窗,让我们靠得更近,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 透明、澄澈、温暖。这,也是我和你一起旅行的意义所在吧?</h3><h3> 有人说, 树高千丈,是因为有庞大根系在支撑着它。有人说,一个人向外的探求越远越辽阔,向内的皈依就越深越浓烈。我坚信,当我和你踏遍千山万水,飞过五洲大洋,我们心的指针将愈来愈坚定地指向——"家"所在的方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