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名曲《大江东去》欣赏

🍁bjfsf(不聊天不加v)

<p class="ql-block">  谭宝硕先生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洞箫曲《大江东去》(刘瑞中古筝伴奏)豪情清爽,道尽苏轼的千古豪情,发挥了洞箫激越长啸的特性。谭宝硕的箫声道尽了人间的喜乐悲欢,他的音乐旋律流畅通俗,很能入俗耳,但却处处具有禅趣,最宜在更深夜静之时,勿论是晴是雨,且泡一壶淡茶,边听边续。 </p> <h3>【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h3><h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h3><h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h3><h3>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h3><h3><br /></h3> <h3>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h3><h3> </h3> <h3>  作者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吸取灵感,并创造了古琴与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结合的形式,表现富有深刻寓意的题材。 </h3> <h3>序奏以从主题本句提炼出来的音调作动机,由乐队和古琴依次展开,仿佛鸟瞰万里长江,尽显其雄伟的气势。</h3> <h3>呈示部,古琴在拉弦乐组的衬托下,奏出叙述性的主题,接着由弦乐器在底调上进一步发挥,像是追述我们民族的骄傲、胜利、欢乐及苦难、耻辱与隐痛。</h3> <h3>展开部,运用节奏的疏密或加花等民间传统变奏手法,将动机曲调逐层展开,并由乐队和古琴交替演奏。高潮时,呈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宏伟景象。</h3><h3><br></h3> <h3>再现部,唢呐齐鸣,弦乐接应,唱出壮丽的颂歌。古琴主题的再现和琶音按泛音序列转调部分,色彩富于变幻,犹如大江东去,碧波斑烂,绵延消逝。</h3> <h3>乐曲的古琴部分,不仅发挥了中、低音区浑厚苍劲的特点和吟、揉的传统技法,演奏者还创造了自然泛音、滑音和揉弦的新技法,使泛音旋律别具韵昧,对古琴的继承与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h3> <h3>谭宝硕是中国民族管弦学会会员、中国音协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是著名的洞箫、笛子演奏家及造箫家。 </h3> <h3>  谭宝硕自幼学笛,师承岭南派一脉。其洞箫技法,则综合了传统和现代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h3> <h3>谭氏不断拓展洞箫的表现能力,对洞箫艺术贡献良多,备受音乐界人仕好评。香港各电视台、有线电视、香港电台及日本、香港多份报章、周刊均对谭氏作过专访和拍摄特辑。</h3> <h3>  多年来谭宝硕致力于洞箫演奏及制作的研究,一九九三年制造出一支中国音乐史上最大的洞箫。<br></h3> <h3>谭宝硕的演奏不但揉合了传统和创新的元素,更著重对思想和哲学的探求,其富于创意和思想性的表演艺术在音乐界引起很大回响。报界赞誉其:“擅于用箫声道出每一个故事。”“他一个人演奏,牵引著千百观众的情思。”</h3> <h3>让我们茶余饭后静坐一隅,认真欣赏一曲谭宝硕大师的《大江东去》。想象和感怀古人的豪迈情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