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辛店八景

老杨

<h1>这两天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疯传长辛店八景。此文的作者叫钟援朝,是我在北京二七车辆厂同一个办公室工作过近十年的同事。</h1><h1><br></h1><h1>援朝酷爱读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购置了一套二十四史,就摆在他卧室的书柜中。那几十本书就是他常读的书目。闲暇时间常听他谈天说地,论古道今。由于我的工作变动,后来就不在一个科里了,接触也慢慢少了。今天看到他的网络文章很亲切,不知道什么原因,几次看到都是缺一段,今天萌发做成美篇,可以让朋友们完整的阅读,我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记忆中的八景,只能在记忆中去搜寻。</h1> <h1>永定河畔,有着千年传奇和美丽之境的地方,就是长辛店。</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span>镇长辛店位于永定河西岸,这是一条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老街。<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追溯它成街的历史,恐怕比近在咫尺的卢沟桥建立的时间还要长。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也是进出北京西大道的门户,俗称九省御路。听我的老同学讲这条九省御道是大青条石铺成的,</span>车轮的碾压,马蹄的打磨,使石条表面变得光滑发亮坑坑洼洼。那时,街上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无论打店歇脚的商客,还是进京赶考的儒生,或是穷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杂其间,人来人往,车马声啸,热闹非凡。</h1> <h1>老爷庙、火神庙、娘娘宫、清真寺、天主教堂,不同宗教的特色建筑,分布在五里长街。在古镇周围,有史可查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大小十几座庙宇和遗迹,像玉皇大帝庙、文庙、药王庙、西峰寺、杨公庄、玉皇庄等建筑寺庙早已经不复存在。古镇长辛店成为了当前北京市内唯一一处同时会集了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聚集之地。</h1><p><br></p> <h1>长辛店的闻名还在于近代的革命运动。</h1><p><br></p><h1>1923年在京汉铁路总工会的领导下,长辛店的工人参加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这里留下了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早期的革命足迹。</h1><p><br></p><h1>这是照片是27年前,我们班在二七纪念馆聚会。我给两个同学在二七纪念馆门口拍的。</h1><p><br></p> <h1>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就坐落在长辛店铁中校园的西南部,是一座法国式方形二层小楼,建筑面积251平方米。 该建筑原来是京汉铁路局为火车房总管郭长泰建造的住宅。</h1><p><br></p> <h1>1918年夏,该建筑建成之后,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李石曾出面交涉,将其改成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室。 &nbsp;</h1><p><br></p><h1>该预备班又称“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分设有铸造、机械、钳工三个班,学员100多人来自中国各地,实行半工半读,边学法文,边学生产技能。吴玉章便曾经一边在此学法文,一边在长辛店火车房实习。这批学员1918年暑假入学,1919年冬赴法国。预备班举办期间,1918年冬和1919年3月,时任湖南省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负责人之一的毛泽东曾经两度来到此处湖南藉看望学员。 &nbsp;</h1><h1> </h1><p><br></p> <h1>从地图上观察,长辛店地形地貌像一条小船,东西高峙,中间低洼,西山坡上有西峰寺,船头在南方,船北就是目前长辛店公园,五里长街横贯船中央。</h1><p><br></p><h1> 曾有古歌谣:</h1><h1> 铜帮铁底一条船,历来不怕被水淹。</h1><h1> 洪水冲了龙王庙,大水刚到村两边。</h1><p><br></p><h1>以五里长街为主干道,两侧有大量小巷垂直于长辛店大街的方向排列,呈现蜈蚣状街巷体系,大街宽8米,两侧树冠在半空相接,形成拱形空间。整个小镇是由纵横交错的胡同相互勾连和串通起来的,每一条胡同都通向那条五里长街。</h1><h1> 一般北京都是按照主干道为街,两侧为"胡同",但长辛店镇却不叫胡同,以"某某口"命名,如:大寺口、曹家口、留养局口、火神庙口等。&nbsp;</h1><h1> 长辛店的每条胡同像条条鱼刺刺向脊骨。通向长街。</h1><p><br></p> <h1>清乾隆皇帝作诗喻长辛店</h1><p><br></p><h1> 过桥村店号长新,</h1><h1> 旅馆居停比接邻,</h1><h1> 试问于中投宿者,</h1><h1> 阿谁不是利名人。</h1><p><br></p> <h1>长辛店八景</h1><h1>  2017-06-02网传微信</h1><h1>  作者:钟援朝</h1><h1>  引子</h1><h1>  上世纪七十年代,长辛店二七车辆工厂单身宿舍居住着一群不甘寂寞的年青人。每晚天南海北神聊,有人提到燕京八景,引伸出长辛店八景。</h1><h1>  一、南关御桥</h1><h1>  二、紫霞石雕</h1><h1>  三、西峯夕照</h1><h1>  四、玉皇铁塔</h1><h1>  五、东坡红叶</h1><h1>  六、槐岭花香</h1><h1>  七、大宁魚跃</h1><h1>  八、月半陈庄</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所配的照片与八景不符,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已经不复存在,有些已经大变样了……只是为了行文方便,确实有很大的遗憾。</p> <h1>南关御桥</h1><h1> </h1><h1> 长辛店老人说:早年间南关有财神庙,庙前有石拱桥,岁月流失,庙和桥己消亡。后查《宛署杂记》确有此桥,明嘉靖十五年修建,皇帝赐名:永济桥。</h1><h1>  人们世代相传,称为南关御桥,应算长辛店第一景。</h1><h1>  有诗为证:</h1><h1>  一座古桥贯南北,碧水西流意境存,</h1><h1>  千年古镇觅何处?旧情旧景龙纹身。</h1> <h1>紫霞石雕</h1><h1> </h1><h1> 长辛店西侧有连山岗村,在面对着吕村的山坡上,当年曾散落着石制供桌和几具石尊翁仲,故当地人俗称石人石马。此坡古谓"紫霞坡",建有高规格古墓,民间传为公主坟。经考证实为明代开国大将张玉之孙张懋之墓,张家一门三代自张玉1399年仲夏起,追随明太祖朱棣起兵,辅佐明朝,三代人辈辈建有卓著军功,为历代武将鲜见。故张玉、张辅、张懋一门三代能成为朱家外姓世袭的封王,门第显赫。遗存的石翁仲自然也成为历史遗迹,故号:紫霞石雕。</h1><h1> 有诗为证:</h1><h1> 紫霞坡前旧时光,生荣死耀图名扬,</h1><h1> 王候将相今何在?西风烈烈话凄凉!</h1><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美友解语花拍摄的,在此致谢🙏。</p> <h1>西峯夕照</h1><h1>  先有戒台寺,后建北京城,故此,历史京西有三座古刹最为出名,即为:戒台寺,潭柘寺和西峯寺。前两寺至今香火仍闻名中外,而地处苛萝坨村的西峯寺至今却鲜为人知。</h1><h1>  而古时的长辛店,也有一座与西峯寺同名的庙宇——长辛店西峯寺。据传,它于明朝年间就因一场大火而名存实亡数百年春秋了。</h1><h1>  七十年代初,尚居住在单身宿舍的我们,经常在夏秋季节的傍晚立身工厂南门外的小桥之上,西向眺望夕阳西下,金色的霞光装点山川万物,近处厂区平房饮烟缭绕,远山树木宁静怡然,大自然赐予世间的美景总是令人心旷神怡。</h1><h1>  有诗为证:</h1><h1>  西峯寺亡名犹存,夕阳千古映红尘,</h1><h1>  耳畔或闻暮鼓响,难觅史上撞钟人。</h1> <h1>玉皇铁塔</h1><h1>  </h1><h1>  据专家考证,但凡北京称"庄"的地名,皆源自清军入驻北京城后。以故宫红墙外东西南北三十公里为界,皆划为皇庄土地,专为故宫皇家种植供应粮食蔬菜,庄主皆由皇宫里御派。故清代以来,北京周边只有皇庄而没有出现地主,庄主全都由为皇宫打工的太监担任。玉皇庄在历史上,因当地曾建的一座玉皇庙而得名。</h1><h1>  当年的山坡下建有曾在宫内谋事的庄主植有五棵高大松树的坟地,山坡之上建有一座钢铁三角架航标塔,这是近代民国政府为北京南苑军用机场导航而设立的基础设施。方园数里都能看得见铁塔的身影。但在文革时期,此地因荒芜无人,常有身负冤屈者选择在此铁塔铁架上自缢或跳塔辞世,留下历史悲剧中的不幸冤魂……</h1><h1>  随着新镇的建设,三角航标塔已在近年内被拆除,航标所在区域,已涌现出一片现代楼群。</h1><h1>  为永远不再重现那段被扭曲的历史,让我们记住这曾经屹立的玉皇铁塔。</h1><h1>  有诗为证:</h1><h1>  玉皇铁塔高百尺,文革惨剧令发指;</h1><h1>  古镇子孙切铭记,天下太平是福祉。</h1> <h1>东坡红叶</h1><h1>  </h1><h1>  每年的秋季,在长辛店火车站下车的人们,只要西向经过车站天桥,抬眼望去,便能看到坡东二七公园的那片枫树林。在秋风的吹抚下,涌动的枫叶像是流动的火焰,浓郁艳红的赤颜染遍了整个护坡,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景号为:东坡红叶。</h1><h1>  有诗为证:</h1><h1>  观叶何须赴香山,古镇秋枫同竞攀,</h1><h1>  坡东枫红养眼路,秋叶秋景迎客瞻。</h1> <h1>槐岭花香</h1><h1>  </h1><h1>  长辛店今日的槐树岭,明清时称谓王家岭、太平岭。此处不知何时生成大片槐树,相连成林。当地的民众望景生意,改称此地为槐树岭。</h1><h1>  每年仲春,满岭的槐树枝头,绽满了白色的槐花,春风吹过,槐花香气沁人心扉。花期之后,槐花落英遇风漫天飞舞,构成一道别样的景观。此地的槐树多为杂槐,与材质上未称得是堪用的大材;但我就觉得它像征着咱长辛店普通的老百姓,虽非人人都能终成国之栋梁,但却能大部分保持着枝秀花白,清香四方的本色,默默地为故园支撑起一片兴旺的天地。</h1><h1>  有诗为证:</h1><h1>  暮春三月槐花闹,岭上岭下雪片飘。</h1><h1>  胜似冬云漫天雪,更胜玉兰独俏娇。</h1> <h1>大宁魚跃</h1><h1>&nbsp;</h1><h1>  长辛店的东侧是永定河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长辛店的东南建有一座大宁水库。长辛店人习惯称此地为"东河"。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长辛店人游泳、戏水、垂钓的好去处。七十年代之后,随着哑吧河、小清河的断流,大宁水库渐渐干涸。</h1><h1>  当年,水库每逢蓄水之时,都值夏季,每次暴风雨来临之前,长辛店大宁水库的上方,总是黑云压项,狂风大作,此时的魚儿便纷纷跃出水面,竞相飞腾,千恣百态,仿佛是约有跳龙门之欢。此时逮鱼,真的是拿着鱼抄子就能抄来。通过科普知识,现在我们懂得了,那是由于夏季的天气炎热,气温过高,形成大气中地气压过低,才使水中的生物严重缺氧而构成跃出水面补充吸氧的自然现象,这在人们的眼中就构成了大宁鱼跃的奇覌。</h1><h1>  有诗为証:</h1><h1>  七月流火蒸河道,鱼群竞渡呈奇妙,</h1><h1>  银鳞闪闪龙门跳,只为求生氧吸饱。</h1> <h1>  月半陈庄<br>  <br>  当年长辛店人经济生活的脚步节奏总是伴随着铁路工厂经济运行周期的转动而起落的。在国家低工资多就业的财政政策下,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什么闲钱。但只要是一到企业每月十五日的发薪日。紧临工厂,平时十分冷清的陈庄街道便瞬时有了生机:餐馆饭店、粮店、百货门市的服务员都会在此时的门店前黄土垫道,清水泼街做着准备,等待着工人们前来消费。<br>  对青年工人而言,当年流传这样两句俏皮话:"开支三天富,抓紧压马路";对已成家的老工人而言,此时全家人的日常开销用度,由此周而复始:该给老人和孩子们在此时买些糕点解馋了。老伙计间也该聚集喝上两口了。在此周期,也有两句俏皮话针对他们:"花钱打牙祭,快去糕点铺。"正是凭借着月中开支的这几天,长辛店的消费掀起了小高潮,人们在此期间吆朋呼友,吃喝花销,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构成当年长辛店的一道人文景观。<br>  有诗为証:<br>  月半十五瑞气祥,商家买卖齐开张;<br>  兜有余钱须用尽,快意人生求安康。</h1> <h1>后记</h1><h1>  二十岁来到长辛店,在此地生活已近半个世纪,早已把长辛店当自己的故乡了,要听谁敢说这长辛店不好,我还真跟他急!</h1><h1>  长辛店是中国历史上建都和皇城以来,九省一路上的京师桥头堡,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京俗文化底蕴久远,景色秀丽、乡风淳厚。今日,笔者特翻出自己年轻时品味推敲过的"长辛店八景"以文字版形式正式发布,供长辛店的乡亲们共同传赏。</h1><h1>钟援朝于丁酉年端午节</h1> <h1>后后记</h1><h1>我是一九五四年初,由母亲接我来到北京长辛店,至今已经有63年了,除去1968年到山西插队、工作十三年,迄今在长辛店整整呆了半个世纪,50年啊!我在这里上学工作……我爱长辛店,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的家。每次看到有关长辛店的文章都倍感亲切。</h1><h1>我读到援朝的文章很感动也很亲切。援朝的文章真好,内容翔实,情真意切,让我回忆起很多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常常去石人石马玩,以至于第一次到十三陵时,我觉得石人石马还没有长辛店多,而且这里的历史更悠久。</h1><h1> 一个叫“原野”的网友告诉我:南头白石桥就在批发部斜对面厕所往北一百多米的低下埋着呢,他上中学的时候挖防空洞曾被当地人利用。</h1><h1>大宁鱼跃,大宁水库我们叫东河,那时候是天然的游泳场,我爸爸游得特别好,常常和家长、小朋友一起去玩。</h1><h1>到山坡去摘酸枣,比胆子爬铁塔都是我们小时候常常做的游戏。</h1><h1>西峯寺、槐树岭、东坡火车站、陈庄大街、玉皇铁塔,每个名字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是援朝打开历史的记忆,让我们对这些古迹得以新的认识。谢谢援朝!</h1><h1>我在前言中曾经谈到我读《长辛店八景》三次都缺少一段,为了方便我自己阅读学习也为了曾在这里学习工作的朋友们回忆那些美好的往事,做成此小篇。同时向援朝致敬!谢谢你增长了我很多历史知识。谢谢你带给我美好的回忆!</h1><h1>同时也感谢不相识的朋友我从网上下载了你们四幅照片丰富我的小篇。特别是叫高平的网友的那张手绘图。把长辛店地貌都呈现在读者面前。谢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