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有感

渠永勤

<h3>  已到农历五月的时节,农村还是比较苍凉的,放眼望去,满目都是沟壑纵横,黄土裸露,尽管退耕还林的政策初见成效,但是还未达到绿树成荫,山青水秀的效果。这可能仅仅是一个理想状态,只要有目标,或许会实现,毕竟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h3><h3> 每次回到村里,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几十里的路程,一年之间回来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办完事就走,仿佛一个匆忙的过客,再也很难体会、回味真正的农村生活,或许现在的农村和我们小时候的那种感觉相去甚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儿时快乐的农村生活了。</h3> <h3>  在村委办完了事,时间还比较早,突然想到小时候生活长大的老宅去看看,这是基本上废弃了的旧村,大部分都是老辈人辛辛苦苦凿石建成的石头窑洞,也有一部分是石头接口的土窑洞,这种房子一旦没人居住,没人治理,倒塌的几率也就更大,所以破烂不堪,乱石林立,杂草丛生,真正的无从下脚。再加上那时候交通不便,不像现在家家户户车都能开到家门口一样,整个旧村依山而建,街道顶多也就一米多宽,现在败落的很多街道已无法行走。</h3><h3> 九十年代人们开始陆续修建新的房子,整个村子都姓渠,一脉相承,所以除了盖房子所需材料需要购买,基本上人工这方面花不了多少钱,人们都是无偿的互帮互助,团结一心,那个时候整个村子家家户户住新房搬新家,让周围很多村子很是羡慕。</h3> <h3>  站在饱含历史沧桑感的老宅顶上俯瞰,儿时的记忆顿时涌上心头,在这个不足十来平米的院子里住了十二年,美好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的生活都在这渡过,和一帮小伙伴偷杏摘木瓜坏事没少干,到现在都难以相信夹铁蛋滚铁环的本事在不足一米多的街道上是怎么练出来的。</h3> <h3>  最怀念的事就是小时候坐在这个大门口,看家家户户坐在各自的街道里吃饭,那个没有手表,没有电视,吃饭的时候还是比较统一的,人人端着粗磁大碗,唠着家长里短,家家户户贫富差距不大,顶多吃喝上有点区别,而且感觉那个时候人们思想都比较单纯,没有现在想的这么复杂,起码我是感觉别人家的饭闻着香的羡的我直流哈喇子。</h3><h3> 现在总会有人说,再也回不去农村那会的状态了,我很赞同这样的话,因为确实是物是人非,即使我们再怎么怀念过去的生活,怀念小时候的单纯,毕竟人是现实的,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我们毕竟是社会的一份子,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变化,我们不能要求农村保持一尘不变,只要心是宁静的,人也就不是世俗的。但愿这个安逸的小山村永远保持一份恬静,一份脱俗。</h3> <h3></h3> <h3></h3> <h3>小时候住了十二年的窑洞,已经是破败不堪了,看着都感觉心酸,实在是没法修缮了,只能任其衰败。</h3> <h3></h3> <h3>十来平米的小院子,杂草丛生,无法下脚。</h3> <h3></h3> <h3></h3> <h3></h3> <h3>小时候的桑葚树居然还在,而且硕果累累。</h3> <h3></h3> <h3>今天的意外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