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京人艺相识的四十年......

老羊

<h3> 北京人艺,一座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丰碑,说他是前无古人不为过,因为他的存在让时间的长度在空间的广度中浓缩,通过这些艺术家辛勤耕耘,把历史和现实完美展现在观众面前。说他是后无来者,可能有些沮丧,皆因网络媒介冲击,信息碎片化,快餐文化泛滥,练字不再是习惯,反而变成负担,于是,坐在剧场观看成为少部分人的情怀。相比较三十年前的一票难求,现在的人们更习惯于宅起来从屏幕上戏说稀稀拉拉的祖国文化“教育”。</h3><h3> 尽管如此,北京人艺依然是北京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h3><h3> 我与北京人艺的相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来也四十多年了......</h3><h3> 今年初夏的一个清晨,又专程来到这座登峰造极的殿堂,重温北京人艺的历史画卷。从不经意就会错过的小门口走进北京人艺院博物馆,灯光有些暗淡,氛围似乎有点冷清,观众,只有我一人。</h3><h3><br></h3> <h3>墙上挂着建院以来几乎所有艺术家的照片。</h3> <h3>第一任院长曹禺先生的工作证——001号</h3><h3>曹禺先生是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也是人艺历史上唯一一位终身院长。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演话剧的国家剧院)成立到1996年12月13日逝世。</h3><h3>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h3><h3> 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h3> <h3>曹禺先生的工作室</h3><h3>时间定格在1996年12月13号</h3> <h3>  “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是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讲这句话——‘我把人说清楚了’。”——曹禺</h3><h3>这是曹禺为北京人艺1979年重排《雷雨》节目单所作。</h3> <h3>作为文物收藏的剧院院徽院章</h3> <h3>演出,</h3><h3>从这里开始,不会谢幕。</h3><h3>因为,</h3><h3>有的人走了,不再回来;</h3><h3> 有的人来了,不再离去。</h3> <h3>焦菊隐如是说……你要想生活于角色,首先就要让角色生活于自己。</h3><h3>“焦菊隐是中国戏剧家和翻译家,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人和艺术上的奠基人之一。”---(百度)</h3> <h3>一面墙,几十米长,贴满了演员剧照。从这里,你可以找到你喜欢的角色和角色的演员。</h3><h3>现场很震撼,现场很柔情,这里有欢笑有泪水,有觉悟有忏悔,然而更多的是对已经故去的艺术家的怀念。</h3> <h3>林连昆,1931年6月生,延庆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著名形象:《茶馆》中的吴祥子,《狗儿爷涅盘》的狗儿爷、《天下第一楼》的常贵等。</h3><h3> 2009年9月7日15:30,林连昆因病逝世,终年78岁。</h3><h3> 看过他演的《狗儿爷涅盘》,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吧。怀念他.......</h3><h3><br></h3> <h3>杨立新,我的同龄人。我很喜欢的艺术家,不仅仅是他出演了不可逾越的室内剧《我爱我家》里面的贾志国,更多的是他的表演充满了张力,洋溢着在人艺这个大熔炉中的锻造成果。</h3><h3>2012年版的《龙须沟》他出演了“程疯子”。</h3> <h3>王姬,西安人,《狗儿爷》里的祁小梦,陈大虎的妻子,祁永年的女儿。戏份不是很重但不可或缺的角色;96年,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雷雨》她饰繁漪。再有就是她的《北京人在纽约》里面的阿春,风情万种的阿春,独立刚强的阿春。</h3> <h3>任宝贤,看到他立刻想起了“小环子”。</h3><h3> 1985年在李云龙编剧的《小井胡同》里饰演的角色。尽管小环子并不是所谓的主要角色,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所谓的“二级”配角。 但是,经他演绎的角色入目入耳,我清楚的记得舞台上他那独特的嗓音,亮亮的,像一把剑......就是这个“小环子”又滑头、又亲切、又可怜、又可厌的小环子,几乎抢了主角的戏。</h3><h3> 然而</h3><h3> 在广州,他的人生结局却那么的让人........</h3><h3> 有人专门为此寄语天堂 “北京人艺”这样的天才已经失去了好几个,几乎是一个类型。人们拿这些天才毫无办法,他们太有才气,太认真,太硬,太脆,一掰就断!”</h3><h3>“他选择死的方式与老舍相同---自杀。他患了一种严重的皮肤病,疼痒难忍,越治越重,脸肿了,身子肿了,无法演出了,甚至无法讲课了,他绝望了,他想到死。一个绝对认真的人,对生死也是绝对认真的。生不能选择,生活道路可以选择,死也可以选择。当他的生存不能再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便直接勇敢而冷静地面对死亡。他悄悄地,跌跌撞撞地,爬回了“家”,像一只回窝的受了伤的老熊。他死在自己的“窝”里。他是天津人,家在北京,死在了广州市的一个客店里。死前给广州公安局负责人留下了一封长长的遗嘱,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叮嘱不要搞任何调查,火化处理掉完事,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老妻和与他相依为命的独女。他说回北京只会浪费国家的医药钱财,没有意义。</h3><h3> 他就这样一了百了走了。”---摘自wanghj610的博客</h3><h3> 怀念他! </h3><h3><br></h3> <h3>谭宗尧,44年----98年。82年《绝对信号》中的车匪,《天下第一楼》中饰卢孟实,《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都有出彩儿演绎。</h3><h3>很多人知道他还是从电视剧《三国演义》 (1995版) 中的王允王司徒开始的。</h3> <h3>张瞳,1923年----2007年,话剧表演艺术家。</h3><h3>他的话剧我没看过,但是历数银屏角色便恍然大悟:《我爱我家》中老傅的邻居郑千里,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了陶谦,连续剧《一地鸡毛》中扮演老孙,最重的角色是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扮演老编辑刘书友。张瞳21岁登台演出,79岁时还在电视中出演角色。</h3> <h3>江珊,集歌手演员于一身。上个世纪的《过把瘾》着实让她成为梦里情人。她的话剧没看过,但他的屏幕形象深入人心:《过把瘾》的杜梅,《永不放弃》的杜小青,《征服》的李丽,《人到四十》的郑洁,以及《大丈夫》的余茉莉等。</h3><h3>她的歌也曾经流行很广,譬如:《梦里水乡》《糊涂的爱》等。</h3> <h3>朱琳,1923年5月——2015年7月7日。著名话剧女演员、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话剧皇后”。</h3><h3>“2012年9月,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上演原创大戏《甲子园》,朱琳老师竟然以90岁高龄坐着轮椅再次登上了人艺舞台,她扮演的王奶奶在搬离甲子园时,冲远方喊了一句:“哎,你们看,火葬场怎么还排队呀,老伴儿唉,你别急,我穿上小牛皮鞋好来陪你。”这段朱琳自己加的台词,寄托着她自己对老伴刁光覃先生的深情,那也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话剧舞台上”。(摘自北晚新视觉 )</h3><h3>在北京人艺乃至中国话剧舞台上,朱琳都被誉为“台词专家”,著名剧作家黄宗江曾戏称她的表演是“郭沫若派大青衣”,台词一经她口便能引领观众进入诗画的意境。</h3><h3>很可惜,她的戏我没看过,只能翻看录像了。</h3> <h3>宋丹丹,国家一级话剧演员,我很喜欢的表演艺术家。</h3><h3>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在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饰宋小丽,这部戏中她把一个在工读学校接受改造和学习的学生演绎的倔强天真入骨三分。</h3><h3> 而后来的宋丹丹更多的出现在喜剧中,其实她对各种角色表演的驾驭简直是轻车熟路,是一种天赋。</h3><h3>遗憾的是没能看到她在《小井胡同》里面的舞台表演。</h3> <h3>梁冠华,国家一级演员。1999版话剧《茶馆》出演茶馆掌柜王利发,2002年,在话剧《狗儿爷涅盘》中首次饰演农民狗儿爷。</h3> <h3>于是之,1927年7月9日—2013年1月20日。《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是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在表演艺术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绝对的大碗,这可是人艺的台柱子。</h3> <h3>李婉芬,1932年1月29日-2000年11月14日。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h3><h3>《茶馆》中的庞四奶奶,《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武则天》中的武则天,《王昭君》中的姜夫人,《女店员》中的齐伯母,《虎符》中的平原君夫人。</h3><h3>印象最深的是1983年在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扮演的“大赤包”。</h3> <h3>黄宗洛,1926年9月26日~2012年6月30日。</h3><h3>顶尖级人物!</h3><h3>黄宗洛第一次上银幕是在谢添导演的影片《锦上添花》中扮演一个搭错车的乘客。黄氏四兄妹--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翰,曾联袂出演电视剧《大栅栏》。</h3><h3>黄老先生曾经自嘲 “因为我长得不帅嘛,我有自知之明。我这一辈子哪都好,就是长得有点寒碜,天生不是当主演、台柱子的料。但只要有角色,我就使劲演,没想到歪打正着,观众还真认识了我,人活一世就图高兴乐呵,谁让我有戏瘾呢!小角色演好了,也是很讨观众喜欢的。我认为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h3><h3>黄宗洛在他出演的电影《活着》里面的“富贵爹”:“畜生!又去了一夜,狗改不了吃屎,你这小王八蛋..........,”</h3> <h3>冯远征,一位善变的多面手,从色厉内荏到娘娘腔无一不在观众心里留下深深印象。</h3><h3>1986的《天下第一楼》中的钱师爷,99年《茶馆》里的松二爷,以至于后来的影视作品等等。</h3> <h3>何冰,国家一级演员。</h3><h3>曾在北京人艺的话剧《李白》里跑龙套,只有一句台词,喊一嗓子“报”。后在人艺经典剧目《鸟人》中的饰演“黄毛”。仅仅7分钟,就让人艺的老前辈发现“这孩子会演戏”。--(摘自百度)</h3><h3>个人感觉,何冰属于慢热型演员,但绝对有充足的演员天赋,譬如最近的电视剧《白鹿原》。</h3> <h3>蓝天野,绝对顶尖级艺术家。</h3><h3>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茶馆》、《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还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2012年《甲子园》饰 黄仿吾(摘自百度)</h3><h3>1941年的剧本《北京人》在1957年演出时,蓝天野饰演文清。而当90岁的蓝天野重导《北京人》时,舞台上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h3><h3>这就是遗憾。</h3> <h3>濮存昕,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h3><h3>一位正能量满满的艺术家。人艺的台柱子,99年的《茶馆》演常四爷,2009年的《窝头会馆》饰演古月宗。还有很多影视作品以及朗诵会的必邀嘉宾。</h3><h3><br></h3> <h3>朱旭,又一个顶尖级艺术家。</h3><h3>《骆驼祥子》饰演二强子,《左邻右舍》饰演李振民,还有大量影视作品。</h3><h3>个人很喜欢他的演出风格,理由是:平民化,没有脸谱,挥洒中透着一种力量,很多不经意的台词在他那里说出来就是经典。舞台上认真做戏;舞台下谈笑风生。</h3> <h3>陈小艺,四川人,在人艺属于年轻人,但绝对是实力派人物。</h3><h3>看她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影视,譬如:《外来妹》的越小云,《归来》的巩素珍,《半路夫妻》的胡小玲以及《海马歌舞厅》的田春。</h3> <h3>八十年代,北京人艺的戏很多《北京人》《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我都喜欢。</h3> <h3>曹禺剧作的剧照</h3> <h3>《小井胡同》剧照</h3> <h3>1999年版《茶馆》剧照</h3> <h3>《狗儿爷涅槃》剧照,我很喜欢的一部戏。</h3> <h3>1953年人艺第一次艺术会议成员</h3> <h3>《左邻右舍》剧照,朱旭出来了。</h3> <h3>历届话剧表演班成员名单。</h3><h3>据说电影导演都喜欢用话剧演员,因为这些人功底扎实,善于理解表演。从历数的艺术家参与演出的作品可以看出来。</h3><h3><br></h3> <h3>七十年代,一个动荡的年代,《丹心谱》和《左邻右舍》基本囊括其特征。</h3> <h3>北京人艺的作品写满一面墙壁,参与其中的很多艺术家已经过世,但他们的精神依然被后人传承。</h3> <h3> 从人艺博物馆琳琅满目的陈列,感受时代发展的轨迹,既能追怀老一辈艺术家的精湛艺术,又可以丰富现实时光的度过。</h3><h3>文化总是要发展的,但脱离民族传承与其说是一种发展不如说是一种蜕化。</h3><h3> 北京人艺,这座舞台艺术丰碑之所以承受着历史重任,就在于它的构架基于深厚的文化沉淀,以至于让一批人可以在这座大楼中专心研习,然后推出,然后再耕耘,继而深入人心。</h3><h3> 北京人艺,你是我以及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永远的丰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