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我要给大家讲一个与大海有关与爱有关的故事,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我和先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我们一起被分配到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工作,我在机关,先生上了远洋货轮成了一名海员。</h1><h1>远洋海员的生活并不像电影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神奇浪漫。</h1><h1>日出日落海鸥飞翔鲸鱼喷水海豚冲浪司空见惯,可那不是现在花大银子的轮游度假,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国远洋运输业的发展阶段运粮运煤运棉花运矿砂,短航次一周,长航次半年都回不来。先生跑过一个出租航次,整整一年漂泊在海上。</h1><h1>八十年代的远洋海员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h1><h1><br></h1><h1>八十年代初海上业余生活枯燥乏味,每个周末播放可以背出每一句台词的老掉牙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几台电视机形同虚设,只有在靠近港口锚地时才能接收到为数不多的电视节目;扑克牌被船员们摸成了椭圆形;乒乓球台也只能在风平浪静时挥上几拍。闲暇时间写几封家书要待船舶抵达港口后统一由当地的船舶代理寄出,经常是后面写的信收到了,前面写的信还没收到,人回到国内了,国外寄出的信还没收到。</h1><h1>八十年代的远洋海员是一份令人生厌的工作。</h1><p class="ql-block"><br></p><h1>有一年先生下船探亲,我们聊起海上那些难熬日夜,除了读书还可以有事情弥补闲暇时间的百般无聊。于是有了我们自己的漂流瓶故事。</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知道这个传说的真假,但是我们想用我们自己的漂流瓶传送我们的心愿传送我们对家人发自心底的爱。</span></p><h1><br></h1><h1>先生后来给我讲了制作和抛扔瓶子的过程:</h1><h1>瓶子很容易解决,船员们喝光的啤酒瓶是不能乱丢弃的,所以船上瓶子很多。</h1><h1>把写好的信卷好放入瓶中,瓶口用葡萄酒瓶的软木塞塞紧,然后用融化的蜡液密封严实,基本就可以了。扔瓶子的地方主要选择在地中海,英吉利海峡,比斯开湾。</h1><h1><br></h1><h1>这件充满希望和乐趣的业余工作让先生那段时间多了些祈盼。先生会写信告诉我抛扔瓶子的时间和数量,我则严密监视单位传达室每天的信件。</h1><h1><br></h1><h1>下面就是我们漂流瓶故事中的几位主要角色。</h1><p class="ql-block"><br></p> <h3>1、法国大男孩菲利普,当年十八岁,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年轻的漂流瓶朋友。</h3> <h3>收到菲利普寄来第一个漂流瓶信件的日期是1982年2月11日。</h3> <h3>先生装在漂流瓶里写给我的信,时间是1981年10月14日。现在读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h3><h3>菲利普寄回来的是信的复印件,大男孩在信里说:只有我给他回信,他才会把信的原件寄给我。</h3><h3>哈哈,可爱的有一点点狡诈的波尔多男孩。</h3> <h3>热心细心的男孩随信寄来好几张明信片,明信片中海滩上红圈标志的位置就是他捡拾到瓶子的地方。</h3> <h3>随信寄来的还有手绘地图,详细标明捡拾到瓶子的位置。</h3><h3>一笔一划勾勒出十八岁法国大男孩的真情和智慧。</h3> <h3>八十年代还没有手机微信,电脑网络,我们之间的联系都是明信片和手写信件。</h3> <h3>时隔十年,菲利普带女朋友玛吉在1992年夏天来北京观光旅游。其间我们带他们游览了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天坛公园,还去了前门大栅栏、琉璃厂、六必居酱园......</h3><h3><br /></h3><h3>有个小插曲:菲利普随身带了本香港出版的《旅游指南》,其中介绍"六必居"的字是从右到左排列,所以听到他说想去"居必六"时让我们懵圈几秒,随后笑翻。</h3> <h3>游览欣赏北京名胜古迹风情之外,品尝全聚德北京烤鸭-味蕾上的碰撞也足足让年轻的法国人对舌尖上的北京赞叹不已。</h3> <h3>那以后菲利普因工作关系还来过几次北京,两年后和女友玛吉结婚时还给我们发来请柬(那个年代没那么容易出国参加他们的婚礼,也还是被他们的真情感动),后来他们添了女儿儿子,每个幸福阶段都会给我们寄来洋溢着甜蜜和喜悦的照片。</h3> <h3>菲利普和玛吉的第一个女儿(照片被信件上的邮戳弄污,也难掩小家伙的美丽可爱)。</h3> <h3>玛吉写的信笺多了几分女性的温柔。</h3> <h3>2、漂流瓶朋友中保持联系时间最长的是这对英国夫妇-约翰泰勒。</h3><h3>当初捡到瓶子的是个男孩,文化水平不高他自己觉得交流困难,就把这个"关系"转给了他的抚养人泰勒太太。</h3><h3><br /></h3><h3>八十年代初的泰勒夫妇。</h3> <h3>捡到瓶子的英国男孩。</h3> <h3>约翰泰勒夫妇是虔诚的基督徒,先生是英国公开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太太是家庭主妇。</h3><h3>夫妇俩没有自己的子女,却常年收养照顾一些无家可归,弱智低能青少年及刑满释放找不到工作的青少年,最多的时候有近十人。泰勒太太在自己祖传的小农场里教这些孩子种植,畜养,做手工,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h3><h3><br /></h3> <p class="ql-block">泰勒夫妇和他们收养的孩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细心的泰勒把每个孩子的名字标了出来</p> <h3>九十年代初的泰勒夫妇。</h3> <h3>我家先生1994年去英国参加国际会议,泰勒先生事先没有告诉我先生他也要参加这个会议,会议期间突然站到先生面前,制造了一个大大的惊喜。</h3><h3>这次英国相见之后,英国当地报纸得知消息还专门对泰勒夫妇进行了采访报道,题目就叫:到海边去找瓶子。</h3> <h3>2017年7月收到泰勒夫妇的最新照片(后补)</h3> <h3>与泰勒夫妇的部分往来信件。</h3> <h3>泰勒太太自小没有学习过绘画,有一天她在梦里见到上帝告诉她:你有绘画天赋,为什么不画画呢。</h3><h3>醒来之后,泰勒太太拿起画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h3> <h3>下面这些图片都是泰勒太太用自己的绘画作品制作的明信片,除了送朋友,也能卖出补贴家用。</h3> <h3>圣诞节🎄时泰勒太太寄来用自己的绘画精心制作的贺年卡。</h3> <h3>3、这对德国🇩🇪夫妇是漂流瓶朋友中年纪最大的,八十年代初已经退休了。</h3><h3>遗憾的是可能因为身体或者什么原因,和这对德国夫妇的联系几年前也中断了。</h3> <h3>德国夫妇的小孙子。</h3> <h3>德国夫妇寄来的杯垫,八十年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木纤维材质的精美杯垫很招人喜爱。</h3><h3>我给他们寄过北京的茯苓饼,他们来信说很喜欢。</h3> <h3>4、这是一对热恋中的法国情侣,遗憾的是通过几次信后联系便中断了。</h3> <h3>先生一共扔出50个瓶子,陆续收到十几个瓶子捡拾者的回信,分别来自法国🇫🇷、英国🇬🇧、荷兰🇳🇱、德国🇩🇪、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日本🇯🇵……</h3><h3><br /></h3><h3>八十年代初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期间经历了几次搬家,变更通信地址,邮箱被黑等变故,至今仍然保持联系的只有泰勒夫妇,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为了方便生活他们变卖了农场换成小一点的公寓,每年也只是在岁末与我们互道新年快乐。</h3> <h3>注意一下信封右下角的编号,细心的先生为每一封寄出(扔出)的信件编了序号。</h3> <h3>先生在信封背面用老式打字机敲的字,大意是:请在信封后面留下你的姓名与地址寄回,愿意建立友好联系。</h3> <h3>这些年和漂流瓶朋友们的往来信件。</h3> <h3>那几年我和先生沉浸在自己编写的"传奇"中,他扔出的每一个瓶子满载期待和希望,我收到的每一封回信收获亲情与友情。</h3> <h1>看完我们的漂流瓶传奇故事,看到早已为人夫为人父的法国昔日男孩菲利普;看到一生慈爱他人的泰勒夫妇;看到那些天涯海角素未平生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寄回来的漂流瓶信件,还有我们和他们之间从一个瓶子建立几十年的友谊,你是否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带给你的美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