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高,是我的挚友。</h3><h3>他爱摄影已达到呆、痴、傻的一种状态。</h3><h3>有时看一幅他拍的满意图片,长时间坐在那里发呆。</h3><h3>有时看天上云彩好,立马奔向曲江南湖狂拍而发痴。</h3><h3>有时驱车往返百十公里,为拍几只鸟静等几晌发傻。</h3><h3>这两天,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老高不顾高温酷暑,前往蓝田玉山用相机和手机拍下收麦的场景。</h3><h3>这期【割麦】图片均出自他的手。</h3><h3>微语中他说:“在麦地里,拍着拍着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人家大人碎娃忙活着,咱跑前跑后的胡球拍……”</h3><h3>这句话太接地气了,我仿佛看到他与收麦人的汗珠子掉在地上摔成了八瓣,我也“闻”到金灿灿小麦的醇香,我若在西安一定会陪他去拍割麦。</h3><h3><br></h3><h3>……………………………………………………</h3><h3>老高前阵子还弄咧一段短文《说“谝”》蛮精彩,粘到此处与大伙分享。</h3><h3><br></h3><h3> 汉语中谓之两人以上对话的词甚多,聊、拉、摆、吹、唠等等,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然而总觉得相对于"谝"字而言,似乎都有些隔靴搔痒、词不尽意之感 。</h3><div> 比如说: 聊,波澜不惊,显得平淡。</div><div> 拉,漫无边际,思维发散。</div><div> 摆,慢条斯里,失之呆板。</div><div> 吹,嘴大口满,狂妄疯癫。</div><div> 唠,刻薄小气,媒婆神汉。</div><div> 细究之下,倒是觉着秦人的一个"谝"字,却是既能豪情万丈,又能绰约温婉。既独具特色,却又仪态万千。谝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诸方面均符合满足了汉语语境的要求条件。</div><div> 谝,既可以三五成群,形式不拘。也可以两人对论,一来一去。既可以因陋就简,路旁街边,屈膝盘腿,坐地如席。也可以登堂入室,沙发茶几,热茶咖啡,推枰对弈。既可以囫囵吞枣,口若悬河,不循常理。也可以苦口婆心,以理服人,掰开揉碎,解惑答疑。既可以长篇宏制,也可以三言两语。既可以低迥婉啭,和风细雨。也可以高谈阔论,回肠荡气。既可以上下千年,三皇五帝,指点江山,挥斥社稷。也可以自选话题,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既可以黄河泰山,天文地理。也可以鬼魅神怪,聊斋狐狸。既可以国际风云,日寇美帝。也可以战车导弹,航母飞机。既可以高山流水,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也可以一言不合,拳脚相向,生猛粗鄙。既可以就事论事,说完拉倒,下不为例。也可以胡拉乱扯,百无禁忌。既可以贩夫走卒,也可以鸿儒巨擘。既可以一本正经,循循善诱,鞭礕入理。也可以拨弄事非,说东道西,饮食男女,荤素不拒……。</div><div> 说了半夜,说乏了也谝累咧。谝的意境与魅力已展现无遗,不言而喻。</div><div> 诸位看官: 若有闲暇,大家相约一起。</div><div> 弄啥?谝嚒!</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