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徽州更胜梦

大豆

<h3>徽州回来有些天了,至今回想起游览古城还意犹未尽。古城<span style="line-height: 1.5;">那保存完好高大的城门,蜿蜒的城墙,城內众多的明清时期奢华的建筑,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到处可见,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尽显徽州地区曾经的繁华。它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quot;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quot;。在徽州随处一个小村都有着曾经祖上留下的大宅或园林。徽州也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梦寐以求之地,他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也成了千古绝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那青山绿水的徽州大地孕育出一大批古今名人和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有方腊、朱熹、詹天佑,黄宾宏、胡宗宪、胡适、陶行知、张小泉、胡雪岩等等……还有胡锦涛主席也是徽州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歙县就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二天游览的古城只不过是徽州景点的一角,今将图片以飨众友。</span></h3> <h3>望着徽州古城高大巍峨的城门,好象穿越到千年之前。</h3> <h3>在城墙上的梦里徽州,正是引用了汤显祖:无梦到徽州的诗意。</h3> <h3>这是四大门之一,城门里的最繁华之地,徽园就在此门内。</h3> <h3>这城门为徽州府正大门,古时如若上府衙拜见知府或办事、告状从此门进入。</h3> <h3>这门是徽州府和徽州县之间的一座城门,一座城门隔成两个行政区域,各自履行着自己的职责。</h3> <h3>南谯楼始建于隋代,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用以了望的楼,夜间在楼上击鼓报更,所以也称鼓楼。</h3><h3><br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古城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垣建筑,是一座府城的重要象征,同时也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他既是一种固化的文化,又是一段摸得着的历史。千百年来,徽州古城墙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span></h3> <h3>古代的城墙内为保护民众,外为抵御外敌。曾经上演了多少金戈铁马,血洒城墙。多少英雄豪杰为国为民拼杀疆场。站在这宁静的城墙上,感慨万千,心中有多少悲壮,多少感动,追逐历史,仰望天空,数英雄,论成败,一切皆成往事烟云,随风而去,不变的是英雄永远为后人铭记。</h3> <h3>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span style="line-height: 1.5;">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quot;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quot;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span></h3> <h3>当时的徽州知府就在此断案,正堂上"明镜高悬",两边柱子都刻着警示语,使官员们要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处事。</h3> <h3>这是知府办案的场所,案几上有四种颜色的签,蓝色的为抓捕罪犯,另三种颜色为打板子,白、黑、红各色为打不同数量的板子。</h3> <h3>&quot;息民亭&quot;是左右对称二座,为古时百姓告状时,将原被告分开,防止双方互相攻击。确实考虑的很周到,用现代语叫蛮人性化。</h3> <h3>这里也有对称的二座屋子,这是府衙内所有的文职人员在此办公,类似于今天的民政、税务、教育、等一些人员。当然不会像如今这样大的摊子,更不会有什么组织部、宣传部一类的部门,一个师爷基本解决大部份事务了。据说、除了知府是拿朝廷俸禄,其他府内人员都要知府自掏腰包骋请。古时吃皇粮的公务员就到知县。那象如今遍地都是吃皇粮的公务员。那时一个公务员要处理一个府(地区)的事务那就得&quot;勤&quot;。</h3> <h3>这在当时是徽州府武职人员办公处,类似于如今的公安、监狱、消防、武警。当然也不会象如今有:巡警、特警、交警、经警,就都头带领一帮人全包了。法官当然由知府兼了。</h3> <h3>&quot;三十六莲峰此邦大好山水,五十石俸米吾民多少脂膏&quot;。当年的徽州知府觉得在莲花峰下如此美丽的风景里做官,又拿百姓的俸米而感到惭愧,也就有了为官要&quot;勤、慎、清&quot;。这里到应该作为廉政教育基地,让当今官员免票入场,接受思想洗礼。</h3> <h3>这里上挂一匾"勤慎清"中的勤字少一横,是为时刻提醒自己勤奋永远还不够,并办事要慎重,为官要清廉。两边对联:"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看如今贪官动辄上亿。</h3> <h3>一张古徽州地图再现了当年的一府六县,随着淳安划归浙江,婺源划归江西,绩溪划归宣城,而如今也只成了黄山市辖下的一个县,但古朴而奢华的建筑,高大巍峨的城墙,永远彰显着它曾经的辉煌!</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许国,歙县人,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万历十一年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改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晋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许国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形制为国内所罕见。石料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用料特别粗壮厚实。八根柱子各为50公分见方、七米多高,梁枋、拦板、斗拱、雀替也都采用大块石料。这些大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如此笨重的石料,在空中接榫合缝,足见当时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的高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许国石坊雕饰相当精致,有彩凤珍禽,游龙走兽。十二只倚柱石狮,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逼真,栩栩如生。</span></h3><h3><br /></h3> <h3>徽园是原徽州府衙一带修建的仿古旅游区。2000年对外开放。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h3><h3><br /></h3><h3><br /></h3> <h3>仁和楼为位于徽园,也是城门楼,在楼上一面可以远眺城外,一面可以观望城內。</h3> <h3>这是古戏台,也是当时百姓们的娱乐去处和商人们庆祝活动之地。</h3> <h3>戏台对面的九龙壁和汉白玉桥,桥栏上的狮子一只只神态各异,雕刻精美,形态生动。</h3> <h3>绣楼是古代女子抛绣球的地方,据说入场接绣球也要经过面试,得到女方家认可才能入内。想来也是,如果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万一给地痞、乞丐抢了去,那千金小姐可得要贻误终生了。</h3> <h3>此宅为近代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故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如此风景秀丽的练江山水成就了一代山水画宗师。</h3> <h3>徽派建筑是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span style="line-height: 1.5;">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它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之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之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之美。</span></h3> <h3>徽州砖雕是古代徽州地区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及青砖雕刻工艺。是徽州四雕(砖,木,石,竹)之一。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柱础、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h3><h3><br /></h3> <h3>徽派建筑重视每一个细节,<span style="line-height: 1.5;">飞檐翘角也精雕细琢,严丝合缝,用材讲究。正因如此,能保存百年完好无损的徽派老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徽州大地上比比皆是,至今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span></h3> <h3>走在古城的大街上恍若隔世,除了行人穿着现代和老屋上的现代商业广告,整体感觉如回到几十年以前。像这种三角街道是儿时的记忆。</h3> <h3>太平桥建于明弘治年间,位于歙县,别名万年桥、河西桥等,<span style="line-height: 1.5;">太平桥为十六孔拱形石桥,长度为二百七十九点八七米,宽为六点九米,中间可容两辆车对开,两边各有人行走道。明、清两代修过多次。原桥心建有碑亭,镌刻建桥始末。解放后为便利交通,桥心亭已拆除。</span></h3><h3><br /></h3> <h3>古桥在现代科技的装点下变得各外美丽,明月高掛,夜幕低垂、灯光闪烁,江水倒映古桥,就像时间凝固,给人一种宁静的美。</h3> <h3>太白楼位于城西练江边,相传这里原是一个酒肆,唐代诗仙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这里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quot;太白楼&quot;。<span style="line-height: 1.5;">堂上有李白画像,为客居沪上的歙人画家汪观清所绘。两侧楹联"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后楼为五开间,中三间为明堂,左右各一厢房。天井两侧回廊皆设楼梯。后楼顶部也是中间高,左右稍低,脊线参差错落。太白楼已辟为李白纪念堂,陈列有李白生平的书籍和各种古字画、古砚、古墨、古历、古屏风等上千件文物展品。</span></h3> <h3>晨曦微露,空气丝丝清冷,江边绿树<span style="line-height: 1.5;">低垂着头,柔顺的接受着清晨雾气的淋浴;眺望江对岸的古城,宁静而安详。太平桥也犹如在安然入睡未醒,这时真不愿意上桥去惊扰它的好梦。</span></h3> <h3>晨光熹微,清澈的练江水面如镜,倒映着五彩缤纷的彩霞和岸上的美景。</h3> <h3>雾锁练江,云遮山峦。云雾中的练江和两岸青山如仙女蒙着面纱,若隐若现。</h3> <h3>练江,又名徽溪,为钱塘江上游干流新安江主要支流之一,如从这里启航经新安江、千岛湖、富春江、到钱塘江奔流入海。</h3><h3><br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渔梁坝位于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quot;江南第一都江堰&quot;。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span></h3><h3><br /></h3> <h3>古人没有现代的科技,但他们的建筑千年不朽,完全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渔梁坝上的石榫将一块块大石连接固定,历经洪水的冲刷千年未变。</h3> <h3>百步阶是当年码头工人将货物从码头转运到镇上的阶梯,它每一档间距都很低,为的是工人们在搬运重物时能轻松的登梯,整条阶梯刚好一百级。称曰:百步阶。</h3> <h3>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下粉墙黛瓦的徽派小村,船工悠闲地撑着小船,更胜陶渊明笔下的&quot;桃花源&quot;。</h3> <h3>走在恬静的渔梁街上,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古老的建筑,悠闲自在的人们,老式的生活用品,仿佛回到了六十年代。家家飘出的饭菜香味原汁原味,没有城里饭店的佐料气味。真想住上十天半月,宁神静心,洗滌烦杂的心灵。</h3> <h3>街上小店陈设给人返古的感觉,木制的柜台,打烊时上门板,这都是如今很少见到了。家家户户的门窗都还是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未见到防盗门窗。</h3> <h3>坐在门口的石阶上,一碗饭菜,吃着香甜。淡泊的心境,粗茶淡饭,生活悠闲,这就是身健寿长的根本。胜过任何养身保健。</h3> <h3>回杭路上,转道去了北岸廊桥。北岸廊桥又名风雨廊桥,建于徽州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大概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建于清代中叶时期。该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北岸廊桥是黄山百佳摄影点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 /></h3> <h3>桥廊内沿墙置长长的木凳。村人喜欢到这里闲聊、聚会、休憩,这廊桥乃是街坊邻里、七村八庄联络感情、敦睦人和之所。在本世纪30年代徽杭公路修成之前,北岸廊桥是徽杭交通要冲,步行的、骑马的、挑担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幼,皆可在此歇息。</h3><h3><br /></h3> <h3>透过廊桥窗口眺望棉溪河两岸秀丽的风景,山、水、树、花、掩映着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民居,生活在如此景色下的人们还有何求!短短二天自驾游、虽是走马观花,目极不过十之一二,但已感受到了徽州大地的秀丽风光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待下次再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