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晓松奇谈是我最近在听的节目,听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做家务,可以画画,写字,都不耽误,很适合我这样一心二用人的心性。<br></h3><div><br></div><div> 这个节目起点很低,是很适合娱乐大众的节目,即是把一些文化降了一个点,来作为文化产品销售。有点像百家讲坛,大众不喜欢喝苦的茶,悟静的禅,其实文化也可以兑上一点糖,加上一点颜色和碳酸,销售市场就变大了。</div><div><br></div><div> 之前听朗咸平说,朗也在做这样的产品,把财经作为财经文化来做,糅合了一些各国世态,一些潜在的高端市场不常见的信息。地理中国和探索也在做这种节目,现在许多公司都在做这种兑了糖,加了水,把文化浓度稀释到市民化的分寸,把人从艰难的案头跋涉里带出来,从名校学府里带出来,以娱乐的形式在做,走进万千百姓家。</div><div><br></div><div> 我很适应这样的二级产品,兑了糖与汽的滋味,使我很享受生活。除了晓松奇谈,还喜欢听逻辑思维。较之于历史剧,我宁愿看情感剧,情感剧就是直白告诉你它是扯的,而历史剧一但拍得扯淡,就会让人受不了。我身边有两种人,一种是坚决不看的,一种是非常喜欢的。两种人我都可以理解,我觉得我兼有两种人的特点,我喜欢看爱情剧,是因为可以看到人生中的美好,人生中的幻想,美丽的衣服与发型,还有精神上的慰籍与享受,我觉得看爱情剧,也是荷尔蒙的需要。</div> <h3> 晓松是这样,把一些信息,作为吸引大众的东西来讲,就像历史课,孩子不喜欢听,可以放袁腾飞的讲课,孩子就很入迷。</h3><div><br></div><div> 有些学者们会把文化分为三六九等,把信息含量和准确程度加入到这些评价里,评价也很有道理,但那都不适合我,我的习性是,顺着我喜欢的那条路,一直走一直走,走的很快也很快乐,我不管当时是什么样的环境,我只是顺应着我的喜欢。</div><div><br></div><div> 其实真喜欢才是真人生,就像真喜好才是真名师一样。世上诸事,如果你不喜欢,给你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你总是为了自已的生计名利和身体对着干,身体是会在适当的时候报复你的。如果兑了糖加了水的这部份稀释到恰到好处的文化,是我们可以享受和消遣的部份,那么何妨拿来安度这闲闲的人生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