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慕尼黑乘火車1小时40分就到了慕名己久的奥地利著名小城萨尔斯堡。</p> <p class="ql-block">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西部,靠近德国,人口十五万,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斯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他在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这度过的。</p> <h3>优美典雅的米拉贝尔花园,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h3> <h3>这座著名的米拉贝尔宫现在是市政府所在地。</h3> <h3><br></h3><div>从米拉贝尔宫出来,进入老城区。著名景点依次为莫扎特故居、莫扎特广场、萨尔茨堡大教堂、和萨尔茨堡要塞。</div> <h3>市区面积不大,教堂众多,非常适合徒步漫游,</h3> <h3>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与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浑然一体,使萨尔斯堡被誉为全世界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h3> <h3>美丽的萨尔斯河把萨尔斯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这座挂满同心锁的步行桥一到周末就人满为患,垮过桥就是老城区。</h3> <h3>远处阿尔卑斯山顶白雪皑皑。</h3> <h3>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荫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把萨尔斯堡打扮得格外美丽。</h3> <h3>窄窄的老城步行街很有特色</h3> <h3>萨尔斯堡大教堂</h3> <h3>莫扎特广场音乐会,民间音乐团体轮番上场。</h3> <h3>街头卖艺</h3> <h3>老人一曲蓝色多淄河优雅动听。</h3> <h3>悬在空中的是真人偶</h3> <h3>如果说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是为音乐而生,他一定就是莫扎特。</h3> <h3>莫扎特好象在娘胎里就爱音乐,他4岁弹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不到36岁就英年病逝。他短暂的一生创作六百多首音乐作品。</h3> <h3>在莫扎特的一生中,童年的奔波、病痛的折磨、亲人的分离、好友的去世、生活的窘困……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他,也就常常表现出放荡不羁和玩世不恭。</h3> <h3>对于莫扎特的死因有多种说法,被迫害,遭嫉妒,情困自杀,重病折磨。</h3><h3>但从莫扎特传,从莫扎特史料馆中,我认为下列八字可以概括他的一生:<b>生于音乐死于音乐。</b></h3><h3><br></h3> <h3>让我们走进莫扎特纪念馆。</h3> <h3>这座黄色搂房三搂房间就是莫扎特故居,现己改建为纪念馆。</h3> <h3>11欧元门票,我想值得,只有进到故居,才能更深入了解这位音乐伟人。可惜没有中文讲解人员,珍贵文物背景只能查资料了。</h3> <h3>莫扎特幼年弹过的风琴</h3> <h3>莫扎待生前作曲弹奏的钢琴</h3> <h3>客厅</h3> <h3>厨房</h3> <h3>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天(油画)</h3> <h3>莫扎特生命最后一天与安魂曲是永恒的音乐话题。</h3><h3><br></h3> <h3>莫扎特在创作最后大型音乐剧《魔笛》己贫困交加病魔缠身,一天有个举止诡异的黑衣人请他创作《安魂曲》并提前支付费用,病床上的莫扎特极度虚弱无法执笔,黑衣人不断催促,还支付加班重金,莫扎特常感力不从心,但从未中断乐曲的创作。他越来越感到自己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觉得这首安魂曲就是为自己而作,极度亏虚他此时只能口述,让学生参与记录,一旦真情暴发,莫扎特的灵感像泉水喷涌,以至学生都来不及记录。当曲子完成第三篇章《我的眼泪》,莫扎特的泪眼迷糊,生命之火也熄灭了。一代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h3><h3>三天之后安魂曲被黑衣人取走了。这位黑衣人其实就是嫉妒他的的宫廷乐师萨里埃里派来的。</h3><h3><br></h3><h3>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苍天也在为他哭泣。</h3><div><br></div> <h3>音乐广场等待演出的游客</h3> <h3>白天的萨尔斯堡商业气芬太浓,整座老城都在喧嚣中,莫扎特巧克力球,莫扎特冰淇淋,莫扎特蛋糕…满街无处不有,似乎全城都在吃莫扎特。只有在教堂里才能找到片刻的宁静。</h3> <h3>傍晚的萨尔斯堡才真正显现它应有的韵味。</h3> <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萨尔斯堡养育了莫扎特;莫扎特扬名了萨尔斯堡。</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