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前几日看介绍辜鸿铭的书,觉得辜鸿铭是个有趣的人。</h3><h3> 他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h3><h3> 然而,其人之装束令人可笑。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描写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尤其妙的是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同课堂上的主人正好是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车夫队中一个特殊的人物。”。</h3> <h3> 1915年,辜鸿铭在北京出版了《中国人的精神》(SpiritofChinesePeople)一书,他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gentle,温文尔雅),“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还说,“真正的中国人”的温良,在“真正的中国妇女”或“理想妇女”身上得到了尤为充分、完满的体现。</h3><h3> 谈及中国女性,中国人纳妾的问题自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辜鸿铭将这种现象的“合理存在”归因于中国妇女的“无我教”,或曰“淑女或贤妻之道”:“正是中国妇女的那种无私无我,使得纳妾在中国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h3><h3> 辜鸿铭爱喝茶,由此喝出一个著名的纳妾理论。</h3><h3> 有一次几个美国夫人请辜鸿铭喝茶,席间义正词严批评纳妾的落后和不人道。辜鸿铭缓缓站起来,将四只茶杯依次摆在茶壶的四周,干咳了一声:“夫人们,你们看见了吧,一把茶壶可以配四只茶杯,可曾见过一只茶杯配四把茶壶?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好比茶杯……”刚才还口若悬河的夫人们,顿时哑口无言了。</h3> <h3> 辜鸿铭此论一出,轰动文坛。一次洋人的宴会上,一个胆大的德国太太挑战性地说,既然你们男人可以一夫多妻,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一妻多夫呢。辜鸿铭摸了摸下巴,笑盈盈地问道:“夫人,敢问你平时代步是洋车还是汽车?”那位德国女人据实答道:“是汽车呀。”他又不紧不慢地问:“汽车有四只轮胎,请问,府上备有几只打气筒。”“那当然只有一只啦……”那位德国女子的话还没说完,所有在场的文人都已笑得前仰后合,而辜鸿铭却扬长而去。</h3><h3> 辜鸿铭的茶壶理论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典故。新月派诗人邵洵美在徐志摩、陆小曼的新婚纪念册上画了一幅茶壶茶杯图,并题诗一首:“一个茶壶,一个茶杯,一个志摩,一个小曼”。陆小曼看后非常警惕,立刻给徐志摩打预防针:你不能将茶壶作为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你是我的牙刷,茶壶是公用的,而牙刷是不能公用的。----可见辜鸿铭的茶壶理论在那个时代并非只是个笑话。</h3><h3><br></h3> <h3> 不过,辜鸿铭如果碰上潘金莲,只怕也无语了。</h3><h3> 潘金莲的惊人之语:“你见过一只汤盆配许多汤勺,但见过一只汤勺配许多汤盆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h3><h3> 除了纳妾,辜鸿铭还喜欢女人缠足。他的元配夫人就是小脚美人。辜鸿铭对小脚之妙总结道:小脚女人,神秘美妙,讲究的是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决。他还说:小足之美,美在其臭,食品中臭豆腐、臭鸡蛋之风味,差堪比拟。</h3><h3> 传说辜鸿铭每每写作遇有阻碍时,便会大喊:“淑姑,快来书房!”深知丈夫怪癖的夫人会应声而至,坐在他身旁,任凭他将一对小脚放在手中揉揉捏捏,拿到嘴边嗅嗅闻闻。只消片刻,他便来了精神,伸个懒腰,深深地吸口气,立即神思泉涌,下笔千言,妙文佳作,倚马可待。</h3><h3> 哈哈,有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