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斜扛青年</h3><h3><br /></h3><h3>贝贝说今年家里的葡萄树挂满了串串,藤子从茅厕爬到了猪圈上。</h3><h3><br /></h3><h3>"以前闲散着靠在葡萄树周围的几根竹篙子架上了么?"我问。</h3><h3><br /></h3><h3>"那还用说吗,别个不齿(方言:‘理’的意思),爹爹还能不齿么,这树是爹爹栽的,他都瞄了几年,藤子还爬了一根在爹爹睡的小屋的小窗上,爹爹熏蚊子都冇关窗,怕把藤卡死了。"</h3><h3><br /></h3><h3>贝贝的爹爹,就是我的父亲,71岁的老人,广州这个年纪的人,天天腰上挂部播放器放着邓丽君、郑绪岚⋯⋯的歌曲早晨爬爬山、喝喝早茶、打打小麻将享受晚年生活,我的父亲仍然身兼多职,在村子里被老老少少当小伙子使,越活越年轻,仿佛回到他的青年时代。现在城市流行一个新词:斜杠青年,指一个人除了一份工作外,还兼任其他名种职业。比如一个人既可以是办公室白领,也可以唒吧的调酒师、西点师、作家、摄影师⋯⋯各种兼职之间互不影响,且样样干得漂亮。第一次看到这个新名词,我就想到我的父亲,他绝对配得起这个时尚的新产物,因为我父亲本身就是一个时髦的人。</h3><h3><br /></h3><h3>如果问我父亲的年纪,他自个都不记得,身份证上的年龄都不准,那年村里统一办身份证,村长偷了懒,把约摸差不多的人都写上统一的年月日,时间长了,自己也忘了,父亲从没过生日,他的年龄还是根据母亲的推算得出的。我想正因为一个人活得忘了年龄,才能做好更多的事。</h3><h3><br /></h3><h3>父亲年轻的职业就不提了,到如今他只保留着年轻时的第一职业:农民,这个将伴随着他一辈子的职业,目前仍处于糊口的状况中,几十年未有改变。从六十岁开始,父亲真正脱离了经商圈子后,他才开始了学泥瓦匠手艺,他只学了一个月,就从小工升为大工,我的舅婆常夸我父亲说:"我这外甥能干,老了老了又学了个手艺。"现在父亲既可以用此手艺吃饭,还不时接些活当小包工头,前年端午节我从广州回家,跟父亲上街,父亲开着电动车拉着我和母亲,一路上根本走不动,乡里乡亲的总有老头儿、五六十岁的男性给我父亲递烟,叨扰着问我父亲有没有接到活,找人别忘了吱一声,母亲也帮着应付着父亲的同僚们。我总以为父母老了,孩子们应该成为他们的骄傲,但跟父亲一起走在他熟悉的地方,他仍然让我感觉到他青年时给予我优渥物质的满足与自豪,甚至让我感受到有更多的东西。</h3><h3><br /></h3><h3>父亲是农民中忠厚老实的代表,因此常常得到年轻的大队书记的赏识。一年一度大队组织人砍马路两边的野草、冬天里给树做保护,都找我父亲牵头,这里面少不了我母亲的鼎力助阵。没想到这项工作在今年正式被纳入乡政府的固定职业,叫护洁员,另外多了一项工作是引导村民把垃圾倒入垃圾桶,多做宣传。刘书记直白对我文亲说:"我们大队本来有两个人选,你与长工叔,但最后决定时仍先想到了你。"</h3><h3><br /></h3><h3>去年村里的旺生爹去了上海,他儿子在那边开了奶嘴厂,买了房,不打算回了。走之前,把村里抽水灌苗的活交给我的父亲,一年才管二个月的水,年薪5000元,这样的好事,我都眼红。父亲说:我答应你旺生爹爹,要是在上海过不惯,他回来我就退给他。母亲说:其实人老了哪想走,你旺生爹一走,把我们当亲人哩,隔几天打电话给你爸,欠老屋的人,中途回家都是我们接应着。</h3><h3><br /></h3><h3>前两天有个同事对我说:"真羡慕你,事业有成。"</h3><h3>我惊愕:"你指哪一方面?"</h3><h3>"工作啊,你把工作干得精啊,是我的榜样。"</h3><h3>"非常荣幸能当你的榜样,如果你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会比我干得更好。"</h3><h3>其实,我更看好我60岁以后的创造力,那时候才是我真正的开始,因为我有自己的榜样,那就是我家的斜杠青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