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被无数人推荐看这部当下爆红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关于主演,其实我并不陌生——鼎鼎大名的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有印度刘德华的美称,早在多年前。我就已经看过他主演的那部名字与影片含金量相差深渊的《三宝大闹宝莱坞》,当中阿米尔汗塑造的特立独行的兰乔这个角色,至今让我难忘。通常情况下,网上的口碑以及一众人的评价,我只能报以20%的信服度。因为那些内容有的的确是真实情感客观评价,但也有不少亦或是水军为了票房宣传造势,亦或是一些没有营养没有头脑的低质评论。所以一部影片好看与否,对于我这类观影痴人来说,只有亲自目睹一番才行。这部近3个小时而且是体育题材的电影,竟然全程无尿点,让我紧盯屏幕,没有一处快进(原谅我实在没空去影院支持这部影片),直到结束,看得我热泪盈眶,这足以证明了这部影片对我的吸引力,心中感慨良多,不吐不快。</h3> <h3>一、 关于演员</h3><h3><br /></h3><h3>阿米尔汗主演的是本片的核心人物——爸爸,这个个性鲜明的角色与这位优秀的演员本身就有一种共性。这位爸爸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克服万难,坚持不懈,他身上的那种坚毅的品格同样体现在演员阿米尔汗的身上,他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真的是自虐式地折磨自己。要知道,出演本片时,阿米尔汗已经51岁了,而且还是素食主义者,他在短时间内胖到100公斤,完美演绎了那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爸爸,随后又利用5个月时间练成八块腹肌,来演绎29岁运动生涯黄金时期的状态,这样的过程谈何容易,这让肚子上一堆肥肉屡屡瘦身失败的我真的是自惭形秽。而这个"大肚子"明明可以通过特效化妆来解决,可他却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体型真实的变化会相应地带来身体机能和体制的变化,这些是特效不能造就的。所以一个真正好演员都是用生命在演戏,这是在分分钟打脸那些只负责卖脸的"抠像明星"吗?</h3> <h3>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中的四个摔跤姑娘的扮演者(少年、成年的吉塔和巴比塔)。看完影片,我第一时间就上网搜索这几个女孩儿的资料,心想着这几位绝对是摔跤队的专业队员,不然摔跤动作怎能演的如此逼真传神,然而不然,她们仅仅是演员。据说有姑娘即使训练骨折了都不敢说,生怕被替换掉角色。为了一部电影,毫无基础的她们每周要训练6天,持续7到9个月,甚至只有30秒不到一分钟摔跤镜头的妹妹都要跟着训练9个月。如此,再看影片中一个个精彩的摔跤镜头,你就不会疑惑演员们是如何做到的了。回过头来看国内的新版《红楼梦》,一个个短时间选出的新秀,面粉涂脸似的鬼一般的妆容,任其荣国府场景如何别致,角色都显得那么生硬。这一点上我还是很佩服老谋子的。记得当时在拍《金陵十三钗》的时候,为了让女演员们能更加融入角色,老谋子前期利用了很长的时间,让她们在苏州接受了专业训练,苏州评弹、麻将,走路的步调,再细微到一个抽烟的手势,演员们都认真地去学习,这样充实的前期准备,造就了后来影片中那些抱着琵琶娓娓弹唱着《秦淮景》的绝色名妓们。这样塑造出来的角色就有了生命,就有了厚度。</h3> <h3>二、关于故事情节</h3><h3><br /></h3><h3>《摔跤吧,爸爸》这是一部体育题材的影片。通常看来,这类的影片很不讨巧,拍得出彩非常不易。对剧本和演员的要求是极高的。很多体育类电影都是取源于真实故事,这部也不例外,但如果完全遵循真实故事的发展进程,就容易加大拍摄难度,还可能会变成平铺直叙的流水账,毫无精彩之处。这时候就最能体现一个优秀编剧的伟大之处了,他们的改编,就像一支神笔,将故事情节润色得更加精彩纷呈,每个优秀的编剧都绝对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h3><h3><br /></h3><h3>《摔跤吧,爸爸》剧情完整流畅,看似简单的故事结构,细细观看后,你会发现,剧情设计之巧妙。剧中剧情的几次飞跃,深深地扣动着观众的心弦。心怀梦想的爸爸,本想将未完成的使命给予自己的儿子身上,结果天不遂人愿,妻子生下的都是女儿,正当他心灰意冷之时,他偶然发现女儿们有着摔跤的天赋。这是一次飞跃。女儿们一开始是莫名其妙又有点被迫式地再接受训练,甚至还想出馊主意来逃脱训练,直到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后,小小新娘的一席话瞬间惊醒梦中人,从此两姐妹主动并更加艰苦地训练,这又是一次飞跃。影片的后半段由三场重要的比赛,随着比赛难度的递增,人物情感的变化,即使懂得主角光环的笼罩,并且可以预见结果如何,但看的时候,依旧是手心都拽出了汗,直到吉塔最后那个漂亮的过肩摔赢得比赛后,才深深地松了口气。那是最后一次精彩飞跃。剧情真的是环环紧扣,毫不拖沓。</h3> <h3>三、别样的爸爸</h3><h3><br /></h3><h3>这是一个有梦想的爸爸。他梦想着能在国际摔跤赛场上为印度拿下一块金牌,而不是铜牌,为国争光。他敢于在当时印度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忍受着别人的不解与嘲讽,毅然决然地带领着两个女儿艰苦训练。特别是在影片接近尾声时的一处情景让人感动:他被人关进房间,在一片黑暗中,先是听到全场的欢呼,但心中并不知结果如何,满脸焦虑与疑惑。随即,当从主赛场上传来悠扬的印度国歌时,他眼里闪耀着的泪光,那么的自豪,一种完成使命的荣耀感跃然脸上,梦想实现的不易和感动全融入在这热泪中,那泪光把他整个人都点亮了!那一刻的他仿佛自己站在了领奖台的最高处,胸前挂着金牌,看着印度国旗缓缓升起。</h3><h3><br /></h3><h3>这是一个外表严厉、沉默寡言,但内心却深爱着自己女儿的爸爸。记得影片中他对自己妻子说的一番话:"我把她们培养得更好,将来她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这是女权卑微的印度社会背景下,一种多么深刻的女性觉醒的感悟。后来进入国家队的吉塔,在训练方法上与父亲之前传统的训练方法有了分歧,还因此在一次回家探望时与父亲产生了矛盾,她愤然收拾好东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而就在这个少不更事、年少轻狂的女孩儿背后,是父亲难过、担心又不舍的眼睛,在深深地凝视。再到后来,吉塔在国际大赛中屡战屡败,她陷入了人生低谷,这时她接受妹妹的建议,打通了家里的电话,当父亲接过电话时,吉塔一个字都说不出口,像一个受了伤小孩子,那么伤心地哭泣着,她只一句"对不起,爸爸",电话另一头的爸爸眼眶顿时湿润了。那一刻的我早已哭得两眼通红。一通几乎没有对话的通话,透着如此深刻的父女情。</h3> <h3>这还是一个懂得如何教育子女的爸爸。试想一下,要不是两个女孩儿身上摔跤的天赋的显露,她们的爸爸是不会训练她们去摔跤的,所以与其说他是专制霸权的教育,倒不如说这是因材施教。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潘若简在《今日影评》中表示:"没有最理想的父母,也没有最理想的教育,同样也没有最圆满的孩子。好的教育是给孩子一个可以有自在意志的教育,让孩子有空间去选择。"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不同的兴趣班,有的家长总认为,只要他们有兴趣就好了。然而结果是上钢琴课最初触摸琴键的兴奋劲儿过了之后,便开始产生抵触情绪了。这个关键时刻就要看家长的态度了,是无所谓的放纵、宠溺般的包容,还是积极地鼓励,更加严格地要求孩子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并不代表就能成功,但却能收获一种高品质——坚毅。这一点,吉塔的爸爸做到了,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培养了她们坚强的意志力。同时还培养了她们的独立性,这在影片结尾处体现的淋漓尽致。吉塔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没有爸爸在场指导的情况下,回想起小时候落水时爸爸的话:"爸爸不是每一次都会救你,这一次,你要靠自己。"是啊,有时在路上我牵着女儿肉嘟嘟的小手,心里想:谁也不能伤害你,我的宝贝,妈妈会保护你一辈子。可是再一回想,又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太傻了。所以有时她不小心摔倒了,我本能地起身要冲过去时,心里另一个声音却要求自己停住,并坚定地告诉她:"你可以自己起来的!"因为有一天,我不在她身边时,谁又会去扶起她,所以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她必须学会靠自己,而不是依赖。</h3><h3><br /></h3><h3>感谢这部成功的电影,我从中受益匪浅,期待国产片也能出现这样的佳作,不急不躁,用时间去历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