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追随1000年的手工制瓷技艺

石破天

<h3>&nbsp;引:《让世界追随1000年的手工制瓷技艺》获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纪录奖。HPA2017有133个国家摄影师参加、图片总量近10万幅。</h3><h3></h3><h3> 石卫明(文/图)</h3><h3>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种泥土制成的器物,和她的国家齐名,她是瓷器。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小镇,是用皇帝的年号命名的,她是景德镇。千年瓷都景德镇,有一批手工制瓷老艺人,他们传承着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创造出一批批精美的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有1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以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烧窑为主72道工序为主的工艺体系,这门技艺也让世界追随了1000年。</h3><h3> 2011年7月14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73岁的老艺人魏金苟正在运坯。</h3><h3><br></h3> <h3>2011年7月14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73岁的老艺人魏金苟正在打泥。俗话说“不打不成器”,制瓷工艺中的“打泥”是在脚踩后用手进行搓揉、拍打、挤压、搓拉等操作,对泥料施加外力,以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同时进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匀。</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79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炎生正在拉坯。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79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炎生正在拉坯。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66岁的老艺人曹东正在利坯。</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69岁的老艺人冯祖发正在利坯。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69岁的老艺人冯祖发正在利坯。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54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申芳正在展示“一笔成圆”的画坯绝技。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h3> <h3>2011年9月7日,在江西省景德镇,一位老艺人正在进行扒花。扒花又叫粉彩轧道瓷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76岁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占香生正在施釉。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h3> <h3>2011年9月7日,在江西景德镇,老艺人正在绘制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h3> <h3>2015年7月26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在古老的坯房内,世界上最古老的流水线上,手工制瓷老艺人们正在晒坯,坯架上放满了晾晒的瓷坯。</h3> <h3>利坯。</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65岁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国良正在装坯,小心翼翼地用吊线把瓷坯装入匣钵。</h3> <h3>2015年7月25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65岁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国良正在装坯,小心翼翼地用吊线把瓷坯装入匣钵。</h3> <h3>2011年6月12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古窑,几位工人正在往葫芦窑中加松柴进行烧窑。</h3><h3><br></h3>

景德镇

年月日

古窑

江西省

制瓷

利坯

正在

艺人

传承

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