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漓江“劳模”</h3><div> </div><h3>此“劳模”非彼“劳模”。相比正儿八经的“劳动模范”,此“劳模”只是对景区摆拍模特的一种戏噱的称谓。他们一般会借助工具、服饰等模拟劳作时的情景,以满足爱好者的摄影需求。</h3> <h3>其实,此类“劳模”在全国许多旅游景点都有,比如红土地、杨家溪、小东江、下崖村等等,枚不胜举。几个名气大的,还被摄影爱好者们戏称为“全国劳模”。</h3> <h3>在阳朔看到了两个白胡子“劳模”,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竹筏、网具、鸬鹚、蓑衣是他们的标配。那个瘦小的五绺髯老头较为活跃,动作夸张而富有戏剧性。我们约订的那个山羊胡子老头,属于朴实自然型的,动作麻利而流畅。</h3> <h3>傍晚时分,如约来到江心的一块长条形沙洲上。见旅店老板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两条适合鸬鹚口径大小的鲤鱼。原来,除了200元的渔翁摆拍出场费,鸬鹚叼的鱼也要自备的。</h3> <h3>随着越下越大的阵雨,漓江两岸渐渐幻化成了一幅水墨画。在旅店老板手机的召唤下,一叶竹筏出现在了20元人民币上的山水图案中。一个白胡子老头,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吆喝着鸬鹚映入了我们的镜头。</h3> <h3>斜飘的雨丝中,摆拍模特极尽其能,演绎着各种造型。时而划桨,时而泼水,或驱赶鸬鹚下水叼鱼,或手搭凉棚伫立筏头作远眺状。难怪有人戏称他为漓江“名模”。</h3> <h3>正真触发摄影爱好者快门阵的,自然是那闻名遐迩的撒网动作。只见他将理顺的网具抓在手里,随着一二三的口令,右臂奋力向上一挥,渔网就在空中绽放成一朵圆形的花。</h3> <h3>第二天清晨,意犹未尽的我们再次来到漓江边。山羊胡子老头早已静静地点起煤油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漓江渔火的景色……这就是我们认知的漓江摆拍“劳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