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遗漏的“麦穗”,如果我们都能小心地拾起,慢慢地积累……

吴国欣

<h3></h3> <h3><font color="#010101">  过了“六一”,再过几天就要麦收了。望着车窗外的麦田,又想起“遍地铺金黄,熏风拂麦浪”的麦收景象,想起小时候拾麦穗来。</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当年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题目是《颗粒归仓》,内容记得很清楚,就是要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小时候当年拾麦穗的做法,就是为着颗粒归仓。</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最早的拾麦穗的印象是在幼儿园。老师带着我们大一些的孩子走进收割后的地里(那时我们农村幼儿园不分大中小班的),我们把捡到的麦穗收集到老师准备的筐子里,嘴里还一个个地数着,1个、2个……我们拾麦穗倒不是为了颗粒归仓,而是为了煮麦粒吃。两三个钟头的光景,老师带我们回来了。我们的小手太娇嫩,老师一颗颗地把麦穗用两只大手对着搓,吹一吹麦芒,我们在一旁瞪大眼睛看着老师什么时候才能让麦粒下锅。快中午的时间,老师把煮熟的麦粒分到我们的小盆里,里面放些糖,每人拿了汤匙,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圆滚滚甜丝丝的,总觉得没有吃够。</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小学的时候,每当麦收季节,我们这些差不多同龄的孩子就成了拾麦穗的主力。当时用镰刀收割小麦,怕赶在雨天里,所以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割不干净,在小麦秸秆的捆绑、搬运中,也都会出现掉穗的情况。学校专门放了“麦假”,生产队还安排了一个妇女,带领我们去拾麦穗。田野是广阔的,大人在前面汗流浃背,我们就跟在后面,大家四处散开,小手飞快地拾麦穗,随手放进篮子里、筐里。那时的我们,就像小老虎似的,充满活力,上窜下跳,田野的气息,比坐在窄窄的教室里好多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领我们干活的妇女也很有招数,干上一会儿功夫,我们累了,她便给我们讲故事,快到中午的时候,她还会给我们买来3分钱一根的冰棍,真是解渴。至于有没有像大人干活记工分那样的事,我们就不知道了。</font></h3> <h3></h3> <h3>  初中的时候,我们还拾过麦穗。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收完后的地里拾麦穗。我们边拾边说笑,说到起兴处,便闹了起来,大家用篮子里的麦穗你甩我,我甩你,玩得不亦乐乎。生产队长从地头上走来,在我们每人的屁股上揣了我一脚,“这好端端的麦子,是该你们糟蹋的吗?拣起来!”我们乖乖地小心地拣起丢在地上的麦粒。现在,收麦子都用“联合”了,地里很干净,再也不用去拾麦穗了。和女儿讲起小时候拾麦穗的经历,她只是问我,“地里哪里有什么麦穗呀?”<h3></h3><h3><br></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  人世沧桑几十年,看来悠长,想起似乎就在昨天。但小时候在家拾麦穗的事,我始终铭记心中,而且还能从中悟出许多道理:拾起的麦穗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拾麦穗所带给我的一些品质却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正像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遗漏的“麦穗”,如果我们都能小心地拾起,慢慢地积累,也将能用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感谢您的关注,我的微信号 ytnswgx</font></h3>

麦穗

我们

麦粒

颗粒归仓

老师

小时候

麦收

地里

拾起

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