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文字:李松武</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编辑:马兆宇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施文清 、 段正 、闻立波 </font></h3> <h3> 又是烟雨蒙蒙的六月,罗坪山和天马山被云雾笼罩得严严实实,我们一行人打着雨伞来到古镇凤羽。雨幕中湿漉漉的凤羽坝子,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杜牧的《江南春》:</h3><div>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div><div>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iv> <h3> 中国诗歌中的绘画审美可以超越时空,淡泊洒脱,有着儒释道与禅宗的“顿悟”思想,“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特别引人遐想,给人一种深邃迷离的历史感。</h3> <h3> 凤羽之所以被评定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古镇”,主要就是因为拥有众多的古老寺庙和明清古建筑群。如果这些古老寺庙和明清古建筑没有了,凤羽和其他地方的普通山村也就没有什么两样!</h3><div> </div> <h3> 走进蒙蒙烟雨中的凤羽古镇,看着一座座正在淅沥滴水的明清古建筑,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本珍贵而残破的古版旧书,脆弱得不堪手指碰触,生怕稍不注意就把它们翻破!就像看着一群穿着凤羽民族服饰的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在风雨中伫立,慈祥的脸上印满皱纹和岁月沧桑,虽然明明知道她们不久都将一一离去,但是内心里还是有一种不忍、不舍。</h3> <h3> 按照佛教的说法,我们的娑婆世界,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周而复始,就像是人的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自然规律。正如张养浩说:“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h3><div> 而现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摧毁着各种古旧建筑的同时,也吞噬着往昔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div> <h3> 我们冒雨走访了七八个老宅院,同一个门进去,几个院落层层递进的凤羽特有的古老建筑群,早已被人们冷落了。破旧的砖瓦处处掉落,砸碎在地上;房屋的椽、梁、柱糟朽得像老人的牙齿,摇摇欲坠;曾经显示过家族荣耀的堂屋格子雕花门,东倒西歪,颜色褪尽,结满蛛网,被一把把早已生锈的老铁锁锁住,显然已经几年没有被人打开过了,潮湿的地上堆着几件旧家私成为老鼠们的乐园。</h3><div> 又走进另外一个大宅院,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啊。</div> <h3> 一个很标准的四合院里,拐个弯,没有门,里面又有一个更大的四合院,再往里面走,还有一院!如果没有当地朋友带路,真是不敢往走。 这些奇特的明清建筑群结构,据说当年是为了防匪防盗。三进四进的四合院,家家的门上挂锁,原本有七八家甚至十几家人住,现在只剩下一家人独守,一二个老人,养着几只到处乱飞的鸡。</h3> <h3> 大庭院里全用青石板铺地,见证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如今,只见石板缝中的杂草长及人腰,用石块垒砌的断墙头上,仙人掌长得异常肥壮,很容易让人想到《聊斋》中狐鬼出没的场景。</h3><div><br></div> <h3> 而这些早已被闲置的房子里,曾经有过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曾经是一代代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h3> <h3> 最后,我们来到传说中的“凤羽县衙门”,这是凤羽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确实与众不同。屋顶的瓦片又厚又长,每一片瓦足有一尺二寸长,三公分厚,三四斤重,可以肯定不是普通民居,屋内空间很大,梁柱粗壮。因为房子朽坏得太严重,我们不敢走进去,只敢远远地看,有一半屋顶已经塌落,半挂的瓦片随时有可能掉落下来,地上全是碎瓦和土石,后檐墙也倒了大半,雨还在下。</h3> <h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凤羽人大多数有经济头脑,外出经商和打工的人很多。现在社会太平,早已无匪盗之忧,挣到钱后,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居住在拥挤的大四合院里,都喜欢建盖独门独院的小洋楼了。</h3> <h3> 从远处看凤羽古镇,确实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充满现代气息。以致有一些外地游客慕名来到凤羽街上,一脸疑惑地问:“请问,凤羽古镇在哪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