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花馍面食文化瑰宝

正大光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西省新绛县是我人生难忘的第二故乡。我1969年12月入伍到1977年4月退伍,在那里生活了九个年头。在九年的日日夜夜里,和新绛县人民同生活共呼吸,血浓于水,生存与共。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新绛人民的支持和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点点滴滴,记忆犹新,终身难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虽然早已回到故乡,但是,仍然关心关注着新绛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和自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新绛县地处晋东南运城地区,是山西最富绕的一个地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文化繁荣。在历史上,小麦种植、村寨社火悠久源长。这些“胖娃娃”手艺高超,技艺精湛,是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结会。不仅是当地饮食文化的符号,更是劳动妇女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当地悠久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看到新绛这些可爱的“面娃娃”,倍感亲切,乐意进行传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此,祝福我的第二故乡一一新绛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幸福安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新绛县古称绛州,为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隋开皇三年(583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新绛小手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民间有“七十二行样样有”、“水旱码头,交通枢纽”和“南绛北代”的赞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至2015年,县域国土面积593.39平方千米,下辖8个镇、1个乡、1个区,全县总人口34万。新绛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鼓乐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果菜十强县。</b></p> <p class="ql-block">  坡里村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新绛历史上盛产小麦,一直是山西省小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串亲访友。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b></p> <p class="ql-block">  新绛县文艺苑:绛州花镆50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新绛面塑,俗称花馍。据史书记载,早在宋代,人们就开始用上等白面捏塑成猪、羊,代替真猪、真羊祭祀。此后,这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便在绛州一带沿袭下来。人们根据岁时节令,用白面捏塑成动物、瓜果、花卉等各种不同的物品,用于祭奠亡魂、乞求神灵,以及串亲访友、人情往来。元宵节,花馍多捏猪、牛、羊、棉花篮、小麦囤、卷包等以求得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财源滚滚;端午节以老虎为主,以求防病祛邪;七月十五捏面人,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八月十五中秋节以月饼馍、石榴、桃为主;过年多捏枣山、枣糕,人们一层面、一层枣往上塑摆,有的成塔形,有的为糕状。生日、满月、老人过寿有“老虎腿”“八仙庆寿”等以求茁壮成长或长命百岁。 </b></p> <p class="ql-block">  婆婆儿媳孙媳祖孙三代捏花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新绛面塑多达60余种。捏塑花馍工艺比较繁琐。民间艺人选择优质的小麦用传统的石磨加工成上等的白面粉,首先将面粉和水再搅拌上传统的酵面进行发酵。等发酵完成后,再加入面粉反复揉面,而后放入瓷盔(盆)内再度发酵。等再度发酵完成后即将完全发酵好的面团拿出来进行捏塑各种花馍。根据花馍造型所需,分别捏出各种主体、花瓣等等。捏制结束后,还要将捏制好的所有生面主体、花瓣等全部摆放入蒸笼内进行汽蒸。等生面物完全蒸成熟物后,再从蒸笼内取出来等降温后,分别对各种主体、花瓣进行彩色点染,插体整制。这样一个栩栩如生、花色绚丽、活灵活现、造型别致的花馍就大功告成了。它似陶非陶,像瓷非瓷,极富观赏性,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 </b></p> <h3>省级传承人支藕叶给孙女传授捏花馍技艺</h3><h3><br></h3><h3><br></h3><h3> 🌺🌺🌺🌺🌺🌺🌺</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新绛城乡,大部分家庭妇女都会捏制花馍,而且普遍都会暗暗较劲比手艺。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不一,并不影响食用,久而久之,一些家庭妇女熟能生巧,花馍的捏制水平便能不断提高。</b></p> <p class="ql-block">  首批省级绛州面塑非遗传承人王文华大娘,制作的'八仙庆寿'。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这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风俗活动,造就了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每当城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捏花馍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而且,这些花馍会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从而得到品评,这种不推选冠军的自发的群众性品评,无疑成了推动捏制花馍的一种动力,成为促进面塑水平不断提高的民间评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绛州至今捏花馍的名手辈出,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而名声在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8年,新绛面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支藕叶(女)、王文华(女)、张青民(男)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面塑代表性传承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张青民在捏面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渐近,各地都热闹起来,在面塑艺术十分普及的新绛,蒸花馍则是一道特殊的风景。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青民家,笔者看到屋里屋外一片繁忙。张青民说:“快过春节了,要花馍的人多了,比平时要忙一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山西省新绛县地处黄河流域汾河岸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去年山西新绛县举办的“一村一品”博览会上,张青民参展的“龙凤呈祥”、十二生肖等面塑,以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赢得了满堂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和面、揉搓、挑压,面团在张青民灵巧的双手中上下转动,一转眼,那面团就变成鲜艳的小花、开屏的孔雀、威风八面的老虎,涂上颜色更是活灵活现。每当栩栩如生的花卉、动物出现在手掌上、案板上时,人们总是难以相信,一个50多岁的男人手竟这么巧。“真是巧手捏出万朵花啊!”也有人不由得赞叹。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张青民家祖传四代都做花馍,被人称作“花馍王”。张青民自小耳濡目染,先是看,后来又跟着老人学。捏花馍是女人的营生,家人劝他不要学,可张青民偏要学。大概是张青民的心灵手巧打动了家人,老人打破传女不传男的习俗,耐心教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花馍就有喜事,有喜事必有花馍”,在新绛,花馍是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必备的食物,因此也有许多讲究和习俗,张青民便用心琢磨、总结,做出了农村喜闻乐见的花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花馍表达着喜庆,看着美,心里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再加上蒸花馍工艺复杂,人们图省事,谁家办事,就送点礼钱行事,曾经的巧手媳妇也不再热衷蒸花馍了。农家人引以为傲的花馍也曾面临断代和失传的危机。对于这一现象,张青民表现出深深的担忧,但同时他对“花馍”产业算了一笔账,一公斤面粉可以蒸6个馒头,到超市也就卖10元钱。但一公斤面粉做成一个小老虎,有了观赏性,又能给孩子做礼物,在市场上最少可以卖100元,这是高出普通馒头几倍的附加值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算过这笔账后,张青民的心定了下来,开始尝试让花馍向产业化发展,让“花馍”走出农家小院,进入城市居民的餐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新绛,婚娶之日,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喜馍”。这些“喜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与此同时,还要蒸“花糕”(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这种花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第一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借此,祝福步入婚姻,或者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年轻人生活永远幸福甜蜜!</b></p> <h3>▲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h3> <h3>▲一对鸳鸯结成双,双喜临门守洞房。</h3><div>终生伴随不分离,恩爱夫妻人赞杨。</div> <h3>▲鱼放在新人的脸盆中,象征着连年有余,夫妻同心</h3> <h3>▲各种花卉“喜馍”,颜值超高有没有?</h3> <h3>▲“胖娃娃”喜馍来袭,又美出了新高度!</h3><h3> 🌺🌺🌺🌺🌺🌺🌺</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