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荷花, 又名水芙蓉、芙蕖、莲花、藕花、青莲、菡萏等。作为花中君子,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人们向往的一种理想人格,荷花不仅表示坚贞、纯洁,还是谦逊、恬谧,洁身自好形象的写照。</p><p><br></p> <h3> 高洁的荷花向来备受人们喜爱。宋杨万里的名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形象地描绘了荷花、荷叶在骄阳照耀下的神韵和风釆。 </h3><h3></h3><h3><br></h3> <p>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对莲花一尘不染、冰清玉洁之神韵进行了生动描绘和高度概括。</p><p><br></p> <h3> </h3><h3>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h3><h3></h3> <p> 明末著名才子李渔曾经在《芙蕖》一文中,对荷花详细生动的介绍和高度评价,更是出神入化,匠心独具,其对荷花的概括更为精致,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其原文是:</p><p><br></p> “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p> 大意是: 莲适人意,好处不是一两点就可言尽,容我一一道来:<br><br> 在其它花开最佳观赏时,人们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围观,而在此前、后都无人问津。</p><p> 莲花不一样:自从莲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p><p> 有风时飘动摇摆,无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到它那无穷的风韵情趣了。<br></p><p><br></p> “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h3> </h3><h3>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至秋,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收获。</h3><h3> 等到花朵凋谢,它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人;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果,一枝枝独立,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h3><h3> 不到秋霜来时,它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上述都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h3><h3></h3> “可鼻,则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则暑为之退,纳凉则凉逐之生。” 叶的清香和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h3><br></h3><h3>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h3><h3></h3><h3><br></h3> <p>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p><p> 经霜打的枯萎荷叶,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来年用来包裹东西。</p><p> 蓮花每时每刻都适宜人们观赏,它一叶一茎都可为人们家常之用。<br> <br> </p><p><br></p>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 <p> 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百花的长处而去除它们的短处。种植荷花的好处难道还有比它大的吗?</p><p><br></p> 李渔的精彩论述,从视觉、听觉、味觉,花期、习性以及用途和百花作一比较,道尽了荷花的神韵与可贵!<br> 漫步于伶仃洋畔的雨中荷塘,荷花在微风中摇曳起舞,晶莹剔透的水珠在翠绿的荷叶上跳跃,银珠飞溅,莲叶亭亭摇翠。如果在此时闭上眼晴,听雨打荷叶的声音,无疑是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雨声滴碎荷声,犹如天籁之音……。<br><br> 宽阔的荷塘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如一片片翠玉,让人陶醉,荷叶上滚动着的盈盈水珠,风送来了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h3> </h3><h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可观、可闻、可口、可用,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其形象、气质、精神、品格实在是令人赞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