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突然发现美篇有打赏功能,自己写的游记居然可以有收入了,太棒了!!!我是不是可以靠写游记吃一顿好点儿的呢?(这里应该有个歪嘴邪恶的笑脸)</h3><h3><br></h3><h3>按照惯例,发表这期的时候,先把之前的链接放上。</h3> <h3>第二期里面除了照片,还有视频,讲述的是八一冰川和哈拉湖的穿越。</h3> <h3>第三期写完后,突然又想起来不少事儿,所以在发出去后又增加了一些内容,有照片有文字,看过的,可以没事儿再去翻一遍。</h3> <h3>从这一期开始,照片的所有者增加一个,也就是我们的大导演丹钦科。</h3><h3></h3><h3><br></h3><h3>早饭是在旅店门口解决的,这是我头一天晚上和饭店老板联系,交了定金之后,人家特意早早给我们单独做的早饭,味道还可以,鸡蛋煮的是相当不错,没有生锈。</h3><h3><br></h3><h3>这顿早餐是我们这次出行以来第一次人这么齐的聚在一起。</h3> <h3>这位离镜头最近的就是我们的顽强英雄——小强,后面站着的是我们的随队医生——兄弟中的一个,我虽然不是脸盲症,但这里也只能捂脸了,是真的认不准啊。</h3><h3></h3> <h3>站着说话的是汤司令,老郭的副驾,而手里拿着半拉馒头、戴着眼镜仰头看着汤司令的,就是我们的车辆维修中心的老板——大钟。</h3><h3></h3><h3><br></h3><h3>(大钟,给我点儿赞助,我就给你在这里多曝曝光、广广告,说完这话,这里还得放一张邪恶的笑脸吧)</h3> <h3>饭后,在住宿饭店的院子里集合,准备出发。</h3><h3></h3> <h3>我们按照先头探路的英雄——碧波,前两天走的路下了109国道,一路向西开去,这里已经没有柏油路了,就是一些车辙印。高海拔地区的草原植被还是很脆弱的,有车辙印的地方就走车辙印,没有的地方,就跟着前车走,尽量减少所压的地方。</h3><h3></h3> <h3>一路上烟尘滚滚,尽量保持安全的车距行进。</h3><h3></h3> <h3>大约开了20公里左右吧,在一处有冰河的地方停了下来。</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在这里,我们科考队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开始了第一次采样,土壤采样。</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采样完成后,继续出发,一路向西。</h3><h3></h3> <h3></h3> <h3>阿力的战车。</h3><h3></h3> <h3>给医生兄弟的车来个特写。</h3><h3></h3> <h3></h3> <h3>这里沙化的比较严重。</h3><h3></h3> <h3>在一个相对高点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是为了给野到底的BJ40的车队录制一个祝贺视频,祝他们肆零无界库布其沙漠行动圆满成功!</h3><h3>后来得知,在我们穿越无人区的时候,他们在库布其集结了将近100辆BJ40,加上野到底其它车型的车,清明节期间,库布其里,光野到底的车就有100多辆了。</h3><h3><br></h3><h3>相片中最靠近镜头、穿的很厚实的是老庞的副驾——安静,一个专门玩儿健身的兄弟,浑身都是肌肉,在我心中,已经把这兄弟归在了可以出力气的候选组里了。</h3><h3></h3> <h3>录制完祝贺视频后,车队继续前行。</h3><h3></h3> <h3>前进途中,看到了一头牦牛,虽然比不上之前在阿里看到的那头野牦牛,但这个体型也不小了。</h3><h3></h3> <h3>开着开着,开到了一条小河边,这是车队第一次要过的河。</h3> <h3>脑海中回想起前段时间有人过冰河,一不小心压碎了薄冰,掉到河里,最后救援花了2天时间的事情,大家都比较谨慎。</h3> <h3>看样子,冰面不厚,加上这是第一次过河,大家都还是有些谨慎。</h3><h3></h3> <h3>河的对岸就是雪山。</h3><h3></h3> <h3>车队停下来,开始派人过去探路。</h3><h3></h3> <h3>人走上去,感觉还是挺结实的。</h3><h3></h3> <h3></h3> <h3>于是开始了一辆辆过,记得当时第一个过的好像是阿力的V93</h3><h3></h3> 阿力过去后,河上面还有很多的人走来走去,想体会一下冰层是否结实。 我们过河的时候,中国科学院的小左和小李还不忘采样。 <h3>这个相片中的是灰太熊的牧马人。</h3><h3></h3> <h3>小强的维特拉。</h3><h3></h3> <h3>医生兄弟的牧马人。</h3><h3></h3> <h3>丹钦科的车。</h3><h3></h3> <h3>最后的是碧波的牧马人。</h3><h3></h3> <h3>拉近了看。</h3><h3></h3> <h3></h3><h3>过河的照片少了几辆车,可能是忘了拍了吧。</h3><h3><br></h3><h3><br></h3>过河后的小强,来张特写吧。<h3></h3> <h3>还有小强的战车,据说这车是所有车里电器产品最多的。</h3> <h3>大钟的BJ40L,绞盘,外置防滚架,武装的很全面。</h3><h3></h3> 过了河,差不多也是午饭的点儿了,中午就在河边各车简单的吃了点儿。 中国科学院的这小哥俩也没忘继续采样。 饭后继续前行。 大约下午1点半,我们就开到了玛曲乡。 <h3>前年十一的时候,阿力和灰太熊去格拉丹东冰川的时候,曾经陷车,在被救援后,曾经在这个乡待了2天,就住在小学校里。这次过来,是出于什么故地重游还是什么其它的原因,本来可以从还没有到乡镇的一条岔路往北一偏过去的,结果没过去,直接进了乡。也好像是想走穿乡镇往南,走另外一条路往无人区里进,所以才进的乡,具体记不清楚了,反正是进了乡的街道里了。</h3> 可惜的是刚进了乡的街道,没多久,就来了一辆警车,不让我们走。 <h3>不怕,我们有批文!</h3><h3></h3><h3><br></h3><h3>乡里就这么一条路,勉强可以并排放2辆车,为了不堵路,我们都开到了路下边。</h3> 按照人民警察的要求,我在统一记录各车车牌,人员名单。 <h3>在等待警察查阅批文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盛装的藏民。</h3><h3></h3> <h3>这儿的人平时都这么穿吗?我心里在嘀咕着。</h3><h3></h3> <h3>又不时的看到有人坐着车往一个地方开去。</h3><h3></h3> 还有老师领着一队学生往那个地方走。 <h3>跟着走过去才发现这是乡政府的大院</h3><h3></h3> <h3>院子里面已经围了很多人。</h3><h3></h3> <h3>原来是纪念3.28百万农奴解放的纪念日。</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老李,这次出来买了很多文具,在这里就开始了第一把资助。</h3> <h3>这是在校门口留的念</h3> <h3>在等待的过程中,阿力还遇到了前年遇险被救援后认识的当地人。</h3> <h3></h3> <h3>这是安静混迹在当地人的人群里,好像没啥太大的违和感哈。</h3><h3></h3> <h3>这几张人物都是馒头拍摄的。</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还有这壮硕的大黄狗。</h3><h3></h3> <h3>日头逐渐偏西,我们还在等待确认的结果。</h3><h3></h3> <h3>几个人在闲聊着。</h3><h3></h3> <h3>右边戴眼镜的就是灰太熊,小强在用着一种难以描述的眼光看着太熊。</h3><h3></h3> <h3>左边第一个穿绿衣服的就是这次车队的领队——釷鋀,依次是碧波、灰太熊、和丹钦科。</h3><h3></h3> <h3>等待的过程,不影响我们的好心情,瞧这三个乐的。</h3><h3></h3><h3><br></h3><h3>从左到右,依次是汤司令、老庞和坦然。</h3><h3><br></h3><h3>出发前,山猫纵队的某疯子版主交代我要把老庞埋在无人区里,为此,老庞知道后,还特意给自己带了一把大镐头。:-P</h3> <h3>表演活动都结束了,人们陆续往回走了,可我们的确认结果还没有出来。</h3><h3></h3> <h3></h3> <h3>碧波的夫人在和小孩子们交谈着。</h3><h3></h3> <h3>这戴墨镜的当地人好像就是这个乡的书记,他在说,等安多的通知,虽然我们有批文,但没有他们的上级部门安多的通知,是不能放我们进去的。也就是说,光拉萨说了不行,得拉萨告诉那曲,那曲再告诉安多,安多再告诉这个玛曲乡才可以!!!</h3><h3></h3> <h3>我们都是守规矩的人,哪怕此时的心情就如这天一般,也还是留了下来,一来可以再适应适应高反,毕竟这里还是有人的地方,如果万一有什么状况,还是很方便上109国道的。</h3><h3></h3> <h3>乡里不让我们在院子里搭帐篷,而是将给援藏干部用的房间腾出来给我们住,自备睡袋褥子被子和枕头,就收我们一个床位费,200元!没错,就是一个床200元。免费给你提供牛粪和煤,自己去院子里拿,有2个屋子的炉子是灭的,需要自己生火。</h3><h3></h3> 优先把一个烧着炉子的屋子让给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老董的精神这个时候还是不怎么好。<div>丹钦科父亲也开始有高反的反应了。</div> 这是丹钦科、老郭、碧波的房间,没有火,不影响拍照的好心情。 另外一个屋子是老郭、坦然他们住的,我在帮他们生火。 <h3>我们一共用了3个房间,这几间屋子外有个天棚,可以隔风挡雨,大家就是在这儿吃的饭。</h3><h3></h3><h3><br></h3><h3>但是由于这里的海拔有4800米,很多人高反了,所以吃的食物比计划的还要少很多。</h3> <h3></h3><h3>值得一说的是,这里虽然是乡镇,但好像饮用水还是很成问题,我们找不到水源,用的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水。当时每车都装了很多的水,谁也不是那么在意,却没有想到,这里的消耗,在后面却成了隐患。</h3><h3><br></h3>因为人太多,住宿的屋子也就够18人住的,为了剩下的我们,乡里又特意把食堂腾出来给我们用,我们可以睡在食堂的藏式沙发上,差不多也就60公分宽吧,一样收费,一人200元!这与前两天在唐古拉镇上的一间房60元相比,贵了很多,无人区嘛,可能也就这样了吧,就当援助了吧。<h3><br></h3><h3>虽然这里的“床”很窄,但住这里也有个好处,就是不用再自己生炉子了,因为之前乡政府的人做饭都已经把炉子点好了,我们只要从院子的另一头取一些煤块过来就好。</h3><h3><br></h3><h3>既然走不了,那就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看看第二天能去周边什么地方。这是乡长在和釷鋀交谈着。</h3> <h3>原本的计划是来个故地重游后就直接进入无人区的我们,未曾想一进来就被按在了玛曲乡,以为一会儿通个电话就能放我们走的,结果从下午1点半一直等到天黑下班都还没有结果,最后不得不在乡政府的院子里住了下来。</h3><h3><br></h3><h3>记得2014年马年转山的时候,馒头曾介绍过加措活佛的作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学无术的我当然是记不清具体是什么内容了,但这本书的题目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次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这句话,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事先安排好了的。</h3><h3><br></h3><h3>玛曲乡相对而言,还是非常容易上109国道的地方,如果队友有什么身体不适,我们还是比较容易做出应急措施的。</h3><h3><br></h3><h3>看看队员的状态,也的确需要好好休息,适应一下高反的。</h3><h3>这一天队伍中高反比较严重的有两位,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领队董老师,另一位就是丹钦科的父亲,两位的年纪都比较大,反应的症状也都是发着低烧。</h3><h3>再有高反厉害的就是医生兄弟了,发没发烧,现在是记不清了,但当时俩兄弟的样子是相当的萎靡不振。</h3><h3>还有就是哈拉湖和我们汇合的坦然,也是晕晕乎乎的,说是去车里取水杯,可出去转悠了一圈,空手而回。。。</h3><h3>具体的我没看到,听说开黑色V93的老郭也是高反的厉害,没有精神。</h3><h3>至于我,虽然在哈拉湖适应了高反,但可能由于在格尔木休整的时间过长,适应高反的效能消失了,很无奈的,我在这里又高反了(捂脸加脑门流黑线吧!)</h3><h3><br></h3><h3>让我们在玛曲乡停留,而且是住在屋子里,至少是比住帐篷要好很多,一宿充分的睡眠,足以让很多人迅速适应高反,所以,我也想说——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h3><h3><br></h3><h3>我们的计划是第二天等通知的同时,我们去乡长介绍的周边的两个地方看看,一个是不冻泉,一个是温泉。这里上班的时间是从10点开始,我们早早的出去,估计回来的时候也差不多就有结果了,然后就可以离开玛曲乡,继续深入无人区了。</h3><h3><br></h3><h3>实际是怎样的呢?我们能否按计划实现行程呢?下一期里让我再细说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