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r>长乐一中是吴航乃至闽地的百年名校,从这里走出了许多精英人材、国之栋梁,不过更多的是吾辈这样工薪阶层、平头百姓。但不论是谁,他们对母校始终眷恋着、关注着。</h5> <h5>阳春三月,万木复苏,笔者重返阔别多年的母校。整洁气派的校园唤醒了尘封多年的记忆,在这里我度过动荡的学生时代,也经历廿载教坛生涯。</h5> <h5>长乐一中原址是教会办的培青中学,共和国成立后和县中、建华三校合并后改现名。学校藏在小街深处,原先校门对着是不足5米宽的和平街,出校门右转经下橹桥就到达长乐县主街解放路。</h5> <h5>左转过太平桥、司马裡到东门兜即可通往长乐南北乡。</h5> <h5>而今校门正对是一条宽敞的大路——培青路,它是旧城改造时为长乐一中专修的。</h5> <h5>校门口矗立的两棵大树一樟一榕,原来是种在一中对门的幼儿园内,拆园修路后它们就站在路中央了。</h5> <h5>进入校门,右侧哥特式教堂已被修葺一新。</h5> <h5>其使用功能几经变迁,它做过体育馆、大教室、图书馆、校办工厂,如今改造成音乐教室。</h5> <h5>教堂边道路拓宽了许多,可惜两旁高大的侧柏被砍光。</h5> <h5>教堂后墙边过去曾有一厕所,师生上学放学路过拐个弯即可方便,不过只供男士方便不设女厕。这条斜坡路曾是黄土路,雨天路滑常有人摔倒,路旁有一棵柚子树,八十年代校园整治时改成水泥路。拆掉了墙边厕所,柚子树也不见了。现在路面又铺上石板。</h5> <h5>30多年来学校大拆大建,唯有校门口进来这一组西式红砖建筑保留下来,让众多老校友返校才有回家的感觉。</h5> <h5>正中间的培青楼现在是理科楼,前面的台阶曾留下数代人的合影,台阶旁的半地下室过去是体育器材室。</h5> <h5>培青楼前大树下,师生夏日纳凉常坐的大石条已不见,换成木靠椅冬天小坐也没问题,大树重阳木目睹百年来师生进进出出依然在此独自兀立。</h5> <h5>家父也是这个学校的教师,他的婚礼是在这座楼内举办的。当年他积极工作要求进步,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候补右派,而他候补右派的转正也在此楼内,从此笔者整个家族均受影响。站在楼前我百感交集思续万千。</h5> <h5>转身下台阶,对面本来也是一座红砖楼它比培青楼大多了,称为女部。台阶上去有两个大门,右边进去是女生宿舍,左边是音乐室,乃陈孔景老师的领地。当年笔者的许多同学好友均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模样英俊身材好的粉墨登场。去年笔者与旅美多年的“六同兄弟”(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宗同辈亦同窗)谈起往事,对他们进校文艺队一事,还讲述了当年在下羡慕之心。彼时真的有些埋怨父母,既然不能给我好的出身,怎么也得给我一个好身材、好模样呀。</h5> <h5>眼前这幢大楼是把女部拆掉在原址重建,它是由一中毕业的一个著名设计师设计的,与原来的女部有些相似,也和周围的旧楼协调。现在是行政办公楼,学校三大处都设在此楼。</h5> <h5>陶媛楼又称文科楼也有100多年历史,据说50年代初当中那一间客厅,因房间宽敞地板厚实光滑曾做过教师舞厅。八十年代校长室、党支部、教务处、油印室均在此楼。</h5> <h5>许多一中师生的老照片大都以此楼为背景 </h5> <h5>各位看官可以找找看,下面这张1954年拍摄的照片中,有否你们熟悉的恩师。五、六十年代在此就学的老校友可能会找到很多,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在一中学习只能找到少部分了。不过两位名校长应该指出:后排两根廊柱正中间的那位即为陈竹校长,前排正中穿黑制服戴八角帽的新郎是陈让煊校长。顺便再指出几位一中的名人、名师:让煊校长左边胸前戴花的新郎是电工亦香师傅,后排最右边这位是体育器材室的添伯,第二排最左边的是文华师,学铿师穿着大衣站在第二排最右边。</h5> <h5>老师们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文华师的“特许角”(特殊角),永星师的“渠力线”(磁力线),敏荣师的“小么大么”(小麦大麦),先生们的“胡州”普通话犹在耳边。风趣幽默的学铿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圆,记忆超强且博学的国英师课里课外高谈阔论,多愁善感而又表情丰富的汝祯师课讲到激动时涕泪俱下,儒雅的航仙师深受文学青年的喜欢,笔名万舟山的文章争相传看。所有这些都让几代校友记忆犹新,而今影中人大多作古,少数健在的也都是耄耋老人,岁月无情令人唏嘘。</h5> <h3><font color="#010101">长乐一中变化很大,十几年不见校园面貌大改,笔者八、九十年代曾在一中任教过,下面再带着诸君找找旧时痕迹。培青楼东面的宣传栏和后面的电房均已拆掉,向北通向大操场的道路拓宽。坡道改成大台阶。</font></h3> <h5>向东走过行政楼(女部)前的道路即到第一球场,球场左边的大树还在,只不过被填埋的土石淹了大半个树身,但顽强的重阳木依旧生机盎然。</h5> <h5>新填出的高台上站立着孔先生石雕,每天注视着从他脚下来来往往的学子。仰望眼前的圣人吾辈不禁想到,他老人家三千弟子也只出七十二贤人,吾等教书理应勤勉,众学子也更需努力。</h5> <h5>原先这一球场的另一头是和平楼,与男生宿舍白砖楼上下呼应,和平楼早先曾做教室,六十年代后楼上改做图书馆,楼下做阅览室也办过“五七”工厂。</h5> <h5>现在和平楼拆掉连同第一球场的位置建成综合大楼。校长室、高三年段都在楼上,底楼设置乒乓球台。</h5> <h5>看到这棵重阳木就可以想象出和平楼当年所在位置,过去这棵大树上还悬挂着一口大钟,停电时就敲钟为号。</h5> <h5>继续向东沿着斜坡往前走早年女部右后方,道路右边樟树下这块逼仄的小空地,曾安放单双杠平衡木等器械。后来又在这里改搭自行车棚,单双杠改置于和平楼右前方那棵挂着大钟的重阳木下。</h5> <h5>顺路下行即可通向白砖楼,路旁的大厕所可曾记得?校园里师生众多,木结构的旱厕为农民兄弟积了不少有机肥,每当掏粪臭满校园,不过卖粪收入划归食堂,偶尔教工改善生活,幽默的教书匠们戏称“吃粪”。</h5> <h5>八十年代拆掉木厕,改建砖混结构的八角楼式厕所分上下两层,男厕在楼上是否体现男尊女卑亦未可知,倒是从和平楼前大树下架个天桥直通男厕,为在第一球场打球的男生想方便时提供了方便。大厕所也不是冲水式,粪便到后来没人要,需雇人用大粪车清运。教书匠们吃不了“粪”估计还有些许遗憾。现在厕所已拆,空出的土地种上了松、竹、梅,高洁的岁寒三友种在此地,长的格外茂盛。</h5> <h5>右转向南原先这个台阶左右有两三排简易看台,早先下面第三球场是学校最好的灯光球场,现在球场已不复存在,大部分地盘盖了宿舍,球场东边凹字形白砖楼系男生宿舍,住校男生印象肯定深刻,付上两张照片给大家回忆回忆。</h5> <h5>白砖楼历史悠久原名格致楼,早年是教会的格致学校后来改做男生宿舍,部分单身男教师也住在上面。地下室曾做过师生膳厅,后期改做堆放煤炭杂物的仓库。</h5> <h5>八十年代末白砖楼和它前面的教师宿舍拆掉,建起了三座五层高的学生宿舍,现在中间这一座又被拆掉。要想像出白砖楼当年的方位可参照这棵大树。上图中的大树就眼前的这一棵。</h5> <h5>灯光球场南侧是大膳厅,上面“膳厅”两个大字是老一中书法名家李庸生老师所书,李先生的字影响几代一中学子,在下多位同学至今还是书写“庸生体”。旧膳厅里面设有大舞台。它可是一厅多用,平时是膳厅,开会演出时是礼堂,球赛时是球场,它也是当年长乐县唯一的室内篮球馆。</h5> <h5>眼下在旧膳厅原址又修建了新膳厅,旧膳厅门边的樟树还在。新楼一到三层是餐厅,四层是多功能排练厅。餐厅里桌椅干净整洁,而当年的八仙桌和圈椅沾满污垢,大部分学生都是站着吃饭。</h5> <h5>讲到吃住,一中两位名人寄宿生一定记得,其中食堂管理员高东生我要多加着墨。苦孩子努力成材颇为励志。此君童年时代日子过的艰辛,其父解放前曾是泮野中心校校长,解放后被调往乡下,因历史问题59年又被清洗回家。从此一家人生活无着,没念什书且年幼的东生翻烂地瓜捡猪屎什么活都干。更惨得是他大哥在福州农校工作因父亲问题被戴上坏份子大帽,逼成疯癫。未成年的东生来到一中当个临时工,但穷人孩子早当家,聪明的孩子成材快,74年东生成了一中第一个,也是全县第一批手扶拖拉机手。开上拖拉机虽然是为学校拉煤,但当年神气劲犹如今天开着奔驰宝马。转成民办教师后当上食堂管理员,工作尽职尽责整天盯着学生拿饭吃饭(因为个别调皮生会偷饭盒)。虽然念书不多但书法了得,练得一手好字中文系科班毕业的老师都自愧不如。转正后任朝阳中学工会主席兼总务处主任,努力自学也取得中专文凭。被聘长乐市廉政监督员,到处做“坏人”是他责任。如今已退休成了一名旅游达人。<br> 第二位名人八、九十年代寄宿男生印象更深,生指老师翁国锵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特异功能赛过刑警,刚入校的新生即可叫出你的姓名,望着他那张不笑的脸庞新生目瞪口呆。深夜卧谈会是学生的最爱,作为生指老师哪能不管,辨声力超强的国锵师能在门外指名喝止。第二天清晨抱着棉被跑操不可避免,写好认识下不违例再犯再抱再跑,好多学生反复多次。<br> 边走边聊来到到后门,这里其实是一中的边门它通向汾阳溪,早年是住校生洗衣晨读的好去处,现在大门紧闭堆满杂物。食堂蒸饭处、办公室遗址就在两棵樟树后面。</h5> <h5>原来左边的教工食堂、猪圈、柴火间在八十年代拆除,修建了两座教工单元楼,但使用不到三十年再次拆掉,原地又盖起这座高层的师生公寓条件更好。</h5> <h5>向北上去右侧靠溪边围墙的游泳池,池水引自汾阳溪每当夏日到来师生常在此戏水,池边更衣室楼上住着勤平师一家。如今池边樟树还在,游泳池已变成巨大的密封蓄水池。</h5> <h5>如今拆掉别墅盖起了这座典雅的图书馆,不知在此看书的学子,是否知道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又是否知晓那段斯文扫地的文革史。</h5> <h5> 老同学福建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教授看后微信在下说,最好弄个平面图再写出东西南北的方向词,这样母校在我们游子的脑海中就更立体了。专家毕竟是专家他的话有道理,于是笔者就拍了一张母校现有的平面图付上。</h5> <h5>从校门口进来(图中左侧标为合唱厅的地方即为教堂,旁边为校门),进校后逆时针向东往溪边走到底,再沿教工宿舍区旁道路向北走到大操场,这座被称为北三楼的教工宿舍,是七十年代末所建(前几年和小别墅同时拆掉,原址盖起新图书馆),笔者师范毕业分配到母校就是住在这里,之前家父已于77年重新回到阔别7年的母校,本来在下是无法享受这个待遇,这要多谢家父由黑转红获得补偿性待遇分得一间。</h5> <h5>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初年,北三楼面对大操场的墙上,当年书写着邓小平教育的“三个面向”,说明国家对人材的渴望。党对各种冤假错案的平反让人们轻装上阵,国家百废待兴囊中羞涩被扣二十多年工资无法弥补,老右们应该理解。77年家父刚做完全胃切除手术身体尚未恢复就去上课,50多岁人还当任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如此积极党是看的见的,发展他入了党从此摘掉黑帽戴红帽。刚刚参加工作的笔者置身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努力工作。</h5> <h5>下图是北三楼拆后建设的图书馆一角</h5> <h5>面向大操场三座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建于五、六十年代,取的名字也留下时代特色,从东到西依次名为跃进楼、东风楼、造反楼。当年师生毕业合影多以它们为背景。<br> 这一张旧照的背景是东风楼和跃进楼,左边近处是东风楼为两层共八间教室,右边远处是跃进楼,外观呈凹字形为两层共十间教室。</h5> <h5>下面这张旧照的背景是造反楼也是两层8间教室,不过结构是背靠背中间设置蝴蝶型楼梯分向南与向北,朝南方向两上两下共4间教室,朝北亦然。图中左边造反楼和右边东风楼中间的大台阶通往后面的是实验楼。</h5> <h5>这三座大楼前面的大操场是全校集会做操的地方。笔者八十年代初就是在这里的全校大会上,从校长刘学文手中接过此生第一个县级大奖,长乐县首届“新长征突击手”奖。经过十年党的教育,在下可以自豪地向当年的校革委会汇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终于教育好了。当时领奖场景至今想起还有些激动,虽然仅仅是一张奖状和一个题为“奖给长乐县首届新长征突击手”的磁盘,但精神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此笔者工作更加努力,因为是和文华师、耀祖师等学校领导教相同教材,他们事多会多,一周包括替他们代课,上20节课笔者也毫无怨言。<br> 三座教学楼均是砖木结构,使用三十多年后损毁严重。上课时楼上老师一不小心就踏空糟朽的楼板把脚伸到楼下。调皮的值日生有时也会把垃圾从破洞中往下清扫。于是学校筹建新的教学楼,位置在跃进、东风、造反三楼后面,下图是平整好的土地在放样。</h5> <h5>85年落成的这座教学楼只花74万,它是拥有40间教室以及大小10间功能室和10间男女厕所的钢混结构大楼,使用至今也已过去30年却依然坚固如初。</h5> <h5>新楼盖好后把三座旧楼全部拆掉,同时拓宽了大操场显得更加气派。眼下的大操场是几经改造后形成的升旗广场。</h5> <h5>自动升旗台是老三届校友捐建。这批学生当年被发动起来参加文化大革命,他们既是文革中的施害者更是文革的受害者。但他们对母校有着难以割舍的爱,这个爱里也渗入他们对校长和老师深深的忏悔 。</h5> <h5>站在教学楼前向南看,前面就是建在和平楼旧址上的综合楼。</h5> <h5>操场扩建后东风楼前的白玉兰树,造反楼前的皂角树全部砍掉,只留下最西边的柠檬桉和小樟树。不过30年过去当年的小樟树己成材,柠檬按也长成参天大树(图中右边的樟树就是上面黑白照片中篮球架后面那一棵)</h5> <h5>90年为筹备百年校庆,海内外校友捐资建设校友楼,于是拆掉造反楼西边的大厕所建成这座漂亮的大楼。老校友是否还记得上男厕要走进一个没门的夯土围墙内,西边围墙还有扇开往虎埕巷的门平时紧闭掏粪时开启。</h5> <h5>教友楼现在作为教研使用,捐资者芳名刻石立碑以资记念。</h5> <h5>沿着校友楼前面的道路向北走。旧实验楼也已拆旧建新(1961年建成的旧实验楼老校友记忆犹新,它从空中俯视呈F型,中间一横末端有两间阶梯教室也称示教室,这两间阶梯教室的屋顶像两口倒扣的锅,师生也称它为“復鼎下”,该屋穹顶是用竹篾为筋水泥浇铸而成,此屋顶严禁攀爬但顽皮的学生还是上上下下)。现在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新实验大楼和过去相比真是鸟枪换炮。</h5> <h5>旧实验楼前面空地老校友一定还有印象,七十年代初笔者和同学们在此曾经深挖洞,当年校内的桉树也遭了殃,一棵棵砍下用来加固洞口坑道。 那时校领导胆子也真大,放手让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高中生去砍树运树,要是出现意外那可怎么办。<br> 前几天笔者远在武汉,年过八旬的小姑也在同学群里看到《母校记忆》,来电问及这批桉树近况,她老人家是母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现在是中国地质大学退休教授。当年毕业前夕老校长张端机带领这群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在校园内遍植红皮桉树,此时正是1955年的初夏,笔者尚未来到人世。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想不到不肖子孙把它砍个精光。如今坍塌填埋的洞口已找不到,整修成眼前漂亮的小花园供师生休憩,他们那里会想到脚底下埋有两眼幽深的坑洞。</h5> <h5>校园内的建筑增加许多,包括这座位于教学楼和实验楼中间的体育馆。</h5> <h5>几十年来校园面积扩大数倍,向北、向东发展遇到顽石、溪谷,地形高低相差悬殊。田径场建到汾阳溪边,开山砌坡着实不易,九十年代学校设置的劳动课上师生也曾为平整田径场出汗卖力,现在站在高处拍下它的全景还真是美丽。</h5> <h5>母校依山而建,高低落差数十米,建在实验楼后山的篮球场是学校的最高地。</h5> <h5>学校北面是机场高速公路,崖壁围墙边也修一条栈道通行。</h5> <h5>当初扩建校园时曾把一座大型家族祖墓围在校内,高悬在田径场上方实在有碍观瞻,如今大墓迁走在原地修建一座平安亭,想必定会保个彼此平安。</h5> <h5>一圈下来草地上温馨的场景让笔者停下脚步,一家三口带着小黑正在享受初春的阳光。交谈中得知这位女士乃母校的数学老师,同行的原因笔者又多问几句,谁知母校数学组笔者熟悉的教师只剩三人,当年的年轻教师如今已是组长骨干。</h5> <h5>又一阵唏嘘后再回到培青楼前,新老校友对百年母校的记忆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它都记载你我最美好的青春岁月。</h5> <h5>母校名树蓝花楹眼下还是郁郁葱葱,但美丽的鲜花一茬接一茬年年都会应季绽放,紫蓝色的花朵花开花落铺地遮天,就如莘莘学子每年都有入学和毕业。愿百年名校老树新枝繁花似锦,愿母校人材辈出明天会更好。 </h5> <p><br></p><p><a href="https://720yun.com/t/82vknbibO8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target="_blank"> VR长乐一中</a></p> <p><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99RB1NN0lz--IuiQke6bJA"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关于长乐一中</a></p> <p><a href="http://www.fjclyz.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福建长乐一中</a></p> <p><a href="http://www.fjclyz.us/?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长乐一中校友会</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8fu7290?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长乐一中130周年校庆</a></p><p><br></p> <p><br></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图文/思闲 制作/LOVE</i></p> <h5><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部分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i></h5><h5><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