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br></h3><h3> 图/文 郑圭意</h3><div><br></div><div> 拍摄《窑工和他们的儿女们》这组照片是从2011年9月至2012年底,历时一年多,拍了数千张相片。之前也发到扣扣空间一些,但还有相当多的相片存在电脑里。不知不觉四年多的光阴过去了,今又重新整理,真是感概万千啊!</div><div><br></div><div> 今就以家庭为单元来讲述他们的故事……</div><div><br></div><div> 由于近三年来国家大力整治小产权自建房,砖没有了市场,砖窑厂也纷纷下马倒闭,窑工和他们的儿女们也不知去了何方,所以,这些照片就非常地珍贵了!</div><div><br></div><div> 朋友,当您见了这组照片又会有何感概呢?</div><div><br></div><div> 我的窑工兄弟,你们在哪呢?</div><div><br></div><div> 孩子们还好吗?!</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br></h3><h3> 《窑工和他们的儿女们》</h3><div><br></div><div> 开始关注窑工生活是在2011年9月,那时刚从邵武调至出生地建瓯工作。在工作地点不远处有个叫太平的村子有一座砖窑厂,就在公路傍。我经过那里,时常看到几个孩子在搬砖或在砖堆附近玩着手拉车,就想进去看看。窑厂的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汗水的味道,这是个被城市人们遗忘了的角落。</div><div><br></div><div> 窑工多来自云、贵、川等西部边远山区,他们远离故土,吃尽千辛万苦,却没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来承载基本的生活需求。居住的地方潮湿黑暗,拥挤不堪,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等,甚至连最基本的透光通风条件都不能满足。每天起早摸黑,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因为父母都忙于生计,读二三年级懂事的孩子放学后或双休日就在窑厂帮忙搬砖、装窑或在家做饭洗衣,以减轻些父母负担,稍小些的孩子就整天在砖堆和泥地里玩耍,满身的泥土,有的脸上还挂着串串小鼻涕;而更小的则被父母背在背上干活。见此情境我的眼睛一次次地潮湿,目镜也每每模糊。</div><div><br></div><div> 2011年9月至2012年底历时一年的拍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同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才能用镜头如实记录下他们的生存现状,用一幅幅照片表现他们的苦恼、艰辛与快乐。</div><div><br></div><div> 起初,更多是注重照片的形式感而忽略了图像本身的实质内容,加上彼此间还不太熟悉,窑工和孩子们戒备心理很强,发现有人用相机瞄准他们,不是躲着就是表情僵硬,或者干脆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把脸扭开,有的则开始刻意注意自己的表情。镜头总会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div><div><br></div><div> 如此几次后,我发现自己走入了一个误区。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是不够的,还得用心去感触并融入其中。</div><div><br></div><div> 之后,我就经常给她们拍一些纪念照,把好的挑选出来送到省城冲洗成10寸的照片送给他们留念。第一次送去是黑白的,之后慢慢地与他们熟悉交往,情感也在逐渐地加深,再去窑厂时他们提出要彩色的照片,我就以家庭为单元为他们拍摄。这时,孩子们不再顾忌我的镜头,我已可以不惊扰被摄者,让他们的活动、情绪、神态最客观、自在地呈现,通过抓住他们的典型神态或动态的典型瞬间,获得那些我想要的无拘无束、自然生动、真实的情态。</div><div><br></div><div> 在哲人眼里,泥土中的稻谷从生发到成熟,再到被消耗,最终还田,也许只消一季或一年;而烧砖工手中的泥土却是在烈火中获得了永生。烧砖工通过双手的抓获、碾碎、平整、触摸、搅拌等一系列动作,在土地上谱写着往复、进出、增减、生死、永恒的旋律。窑厂烧砖工们的工作艰辛,在接近50摄氏度的高温龙窑边,洒落在他们身上的粉尘一直从年少陪伴他们到发露银丝。窑厂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烧砖是他们生存的理由。</div><div><br></div><div> 在诗人眼中,他们用“双手,擎起楼房\脊梁,背负希望\我看到汗水在欢快地流淌\我看到构筑生命城墙的每一句诗行”(陈彬铨配诗)。“风在外,雨在外\儿女情长都在外\这里只有火\燃烧的梦\炙烤着千万年的骨骼\永不降温。地在外,天在外\三皇五帝也在外\这里只有血\万丈的情\闪亮着每一刻的奔流\永不停歇。兄弟,我在你身旁\我眼里也星光灿烂\我血里也火花四溅\用你坚定的胳膊挽住我吧\我是你手中\宁碎不死的一块砖”(卓中坚配诗)。</div><div><br></div><div> 而在我的心目中,拍摄窑工是一个厚重的社会题材,我希望用平等的眼光和应有的人文情怀去关注他们,看待他们,记录他们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div><div><br></div><div> 2012年10月建瓯市作协的林欣老师将我拍的部分照片在“建州文学沙龙”论坛上发出并征配图诗,陈彬铨和卓中坚两位老师随即为图片题诗,为照片增色不少;在一年的拍摄过程中影友曾世山老师不断给予指导帮助,在此一并感谢!</div><div><br></div><div><br></div><div>链接:《我的窑工兄弟》</div><div>http://user.qzone.qq.com/752411381/blog/1366368652</div><div>《窑工和他们的儿女们》</div><div>http://user.qzone.qq.com/752411381/blog/1319730643</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