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开阔眼界,小刘老师特地为我们介绍了《2017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h3> <h3></h3> <h3> 5月25日上午,如约来到位于朝阳区花家地南街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h3> <h3></h3> <h3> 这个美术馆又被称为中央美院新美术馆,于2008年3月竣工,位于中央美院校园东北角,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馆之一。</h3> <h3></h3> <h3> 美术馆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天然岩板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h3> <h3></h3> <h3> 美术馆高24米,总共6层,总面积为14777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局部地下一层。展览及陈列面积共4150平方米。</h3> <h3></h3> <h3> 今年美院将有2017届硕士、博士研究生429人毕业,参加这次美展有356人。</h3> <h3></h3> <h3> 展览分造型、设计、建筑三个展区,共展出约1200余件毕业作品,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实验艺术、设计、摄影、建筑设计及影像等媒介,较全面集中地反映出毕业研究生三年来的学术研究与创作水平。</h3> <h3></h3> <h3> 美术对于我来说,它不知道我,我也不认识它,更何况是研究生的作品,连看热闹都谈不上。</h3> <h3></h3> <h3> 尽管连看热闹都谈不上,但还是认真地观看了每一件我看到的作品。</h3> <h3></h3> <h3> 《V2于空间》 </h3><h3> </h3> <h3></h3> <h3> 作者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三边比例为1:1:V2,一个边长为单位1的正方形中对角线即为V2。</h3> <h3></h3> <h3> 如果在对角线不变的情况下将二维转向三维空间,那么随着二维空间面积的不断压缩而成了不断变化、上升的三维空间。</h3> <h3></h3> <h3> 《开满红花的田野》 </h3> <h3></h3> <h3> 作者说明:我不止一次幻想一个地方,这个不存在的地方我想呈现出来。就像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怒放的潜质或瞬间。</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相命肆农耕》</h3><h3><br></h3> <h3></h3> <h3>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的浮躁让我更加向往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品质。整件作品采用了过去宫廷的材料孔雀翎和平民化的材料粗布旧衣,让这两种材料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在布的世界中得到了公平,去除孔雀翎的高贵华丽,消除阶级等级。相命肆农耕其实就是相依为命的做事态度,使人与人之间得到公平的信任。”</h3> <h3></h3> <h3> 整件作品采用了过去宫廷的材料孔雀翎和平民化的材料粗布旧衣,让这两种材料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在布的世界中得到了公平,去除孔雀翎的高贵华丽,消除阶级等级。相命肆农耕其实就是相依为命的做事态度,使人与人之间得到公平的信任。</h3> <h3></h3> <h3> 《相向》</h3> <h3></h3> <h3> 作者说明:曾经父亲推着婴儿车中的我走向人生的旅程;曾经我也推着轮椅上的他缓缓前行。车轮依然在旋转,闪动在我的记忆、我的时光、我的生命中。</h3> <h3></h3> <h3> 这是一个装置作品,这也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作品,它很好地诠释了父爱、母爱的伟大。</h3> <h3></h3> <h3> 作品也展示出了儿女们的孝顺,进而体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h3> <h3></h3> <h3> 我注意到,凡是认真看过作者说明的观众,无不对作品肃然起敬。 </h3> <h3></h3> <h3> 在这件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寻常普通物件的运用,来表达深刻的寓意,我想,对摄影的创意、构思是一个很好的启迪。</h3> <h3></h3> <h3> 《葛宇路》</h3><h3><br></h3><h3> 来自湖北武汉的研究生葛宇路,利用自己名字中的“路”字巧合,在北京百子湾的苹果社区附近,把一条无名道路命名为了“葛宇路”,并把路从姓名符号的概念转化为一条实体空间中的道路。</h3> <h3></h3> <h3> 自2012年起,葛宇路通过私设各种标识在这条路上强化这个名称,从2015年中开始,“葛宇路”这个名称,已经被众多网络地图认定为这条路的正式名称。</h3> <h3></h3> <h3> 葛宇路的指导教师说:被地图收录成为这件作品真正的转折点,这已经越过艺术的评判经验,将社会公共系统纳入了作品中,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在点亮自家灯火得到光明的同时也照亮了公共的路。</h3> <h3></h3> <h3> 当我看到这个作品时,马上读懂了作品深层次的含义,这可能与我退休前从事过的职业有关。</h3> <h3></h3> <h3> 《无题—观念外的形式》</h3> <h3></h3> <h3> 《风吹又生》</h3> <h3></h3> <h3> 《满族萨满祭祀神话系列》</h3> <h3></h3> <h3> 《营营役役》</h3> <h3></h3> <h3> 《寓言》</h3> <h3></h3> <h3> 这是我的“作品”。趁保安师傅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时候,将他与展品放在一个画面中,与展品的高度降序排列,构成一个“行为艺术”。</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个装置作品。通过将聚光灯的光线射入水中的镜子,反射到作品对面的墙上,形成一抹彩虹。</font></h3> <h3></h3> <h3> 《花园》</h3><h3><br></h3><h3> 作品说明:借物喻人。物代表一种行为方式的物化。喻的是自我的心理状态。</h3> <h3></h3> <h3></h3> <h3> 这次参观美院研究生作品展,因为时间关系,只看了其中的很少的一部分,尽管是外行看热闹,但还是多少有些收获和感悟。</h3> <h3></h3> <h3> 在这些作品中,本人感悟最深的当属《相向》、《葛宇路》。</h3> <h3></h3> <h3> 作者运用最简单方式,却阐述一些深刻道理,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意义。</h3> <h3></h3> <h3> 在摄影实践中,好的作品不一定非得追求完美和华丽以及所谓的摄影技术和技巧。</h3> <h3></h3> <h3> 在注重作品形式的时候,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否则作品就是空洞乏味的,顶多就是一个所谓的“好看”。</h3> <h3></h3> <h3> 一点儿说明:文中感悟浅显,仅为切磋交流。<b>文中所有图片均为本人拍摄。</b> 使用器材:佳能微单M3,镜头11-22mm。</h3><h3> </h3><h3> 欢迎指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