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端午游学随笔第一稿</h3><h3>端午的路</h3><h3>人大附中初一 马肇祺</h3><h3>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来积攒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象征。而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个重要的日子端午节却仅仅只在这个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展现出它应有的文化内涵。</h3><h3> 山色空蒙,雨亦奇刚下过的小雨。清晨我们踏入到古北水镇,就如同穿越一般回到了那个古时候的中国。白色的墙壁,青色的屋檐,古朴的时间伴着浓浓的江南气息,我前往银笺桥观看龙舟拔河比赛。</h3><h3> 在主持人的宣布下穿着传统红黄服装的村中的好汉相对战旗双方队长都带领队员们对自己的队友加油,之后又被龙头点睛仪式过后,队员们登上龙舟,用船桨向岸上泼水致敬,鼓声铿锵有力的敲起来,队员们精神多少用自己的全部力量给队员们加油助威,鼓声划桨声呐喊声响彻河畔,成为端午节里的音乐符号,丝毫不逊色于一场打击乐队员们的肩头肩负的全村的信任。张大嘴,你呲着牙随着鼓声整齐的划起浆。</h3><h3> 中间的红球在市面上主要的移动,将吃的速食面,最终坚持拼搏的一方获得胜利龙舟赛站结束了。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看龙舟比赛,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我期盼望的。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能在河边听到为荣誉而战的好汉们呐喊声。</h3><h3> 中午过后,我们前往大戏楼路上,家家户户门上挂了驱邪祈福的艾草,在城里很少见到实物,我靠上前去秀了一下艾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爱潮汕,他的古典的历史的悠悠的香味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时的端午节。</h3><h3> 在大系统中体验包粽子也是一件乐趣很有乐趣的事情。,有艾草艾叶糯米和红枣组成的粽子馅儿,还可以闻出原料的清香小小的粽子从爱国诗人屈原的路上一道一道走来沉闷的干五节不可被替代的象征,拿起一个煮熟的粽子咬一口糯米的绵软和红枣的香甜,培养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我沉浸在这节日的幸福与喜悦当中。</h3><h3> 系一根红五彩绳到一百雄黄酒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在这个小小的溪流中,体验者就在教科书中所听所闻的习俗在一些疯狂者来一天在额头轻轻的画上一个王字,在晚上真的系上一根五彩绳,在这读阅读日驱毒辟邪,尽管五毒闹灾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但不变的是流淌在骨子里的5000年的文化的血液。中国人源远流长的历史里面在这一天点滴的符号中流传下来。</h3><h3> 体验端午节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又不禁鼻子一酸,这可能还是活在博物馆的端午节,在这小小的水镇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要不背弃流淌在骨子里的热血,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回到了真正的端午节,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习俗,但是端午节距离我们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端午的路还很长,至于成功与否掌握在我们手里。</h3><h3><br></h3><h3>第二稿</h3><h3>套用海淀区高考一模作文题《回家的路》</h3><h3> 回家的路</h3><h3>人大附中初一 马肇祺</h3><h3> 在这个长城脚下的水镇,我终于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h3><h3> ——-题记</h3><h3> 小雨悄然送来了端午,山色空蒙,雨亦绮丽,一切清新起来。微雨中,我们踏入这北方水镇,就如同穿越来到了屈子的故里。</h3><h3> 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首先我前往银笺桥去观看龙舟拔河比赛。一路是古色古香。灰色的砖墙,青色的屋檐,蜿蜒的河道,淙淙流水。古朴又不失精致的民居散发着浓浓的江南气息。</h3><h3> 来到银笺桥,祭龙舟已经开始了,在主持人的宣布下穿着传统红黄服装的镇中的好汉列队站好。只见队长们挥舞队旗,双方队员们整齐排列为自己队伍呼喊助威。之后请嘉宾为两队龙头点睛。仪式过后,队员们登上龙舟,坐在龙舟里用船桨向上撩起水花,分别向岸上的观众泼水致敬。鼓声铿锵有力的敲起来,观众们用自己的全部力量给队员们加油助威,顿时鼓声,划桨声,呐喊声响彻河畔,成为端午节里的音乐符号,丝毫不逊色于一场打击乐。</h3><h3> 队员们的肩负的观众的信任。张大嘴,呲着牙,随着鼓声整齐的拼命的向身后划起浆。两船之间的麻绳中间的系着的红球在水面上慢慢的移动,僵持了数秒,黄队终于用自己的力量和耐力赢得这场龙舟拔河比赛。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看龙舟比赛,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我期盼望的。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能在河边听到为荣誉而战的好汉们呐喊声。</h3><h3> 午饭过后,我们前往大戏楼路。路上石板经过雨水的浸润显出特有的生气,脚步踏在凸凹不平的青石板上,我们仿佛已经踏进历史的文化长河里。路两边的都是商铺,家家户户门上挂了驱邪祈福的艾草。在城里很少见到这样的实物,我好奇的靠上前去嗅了一下艾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他的悠悠的清香味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时的端午节。</h3><h3> 大戏楼安排了包粽子,沐兰汤还有系五彩绳等活动。对于在城里长大的我们真是普不急待了想参起其中了。用手拿起用艾叶、糯米和红枣组成的粽子馅儿,放在湿漉漉的粽叶中,用手使劲的按一下,再放馅,在压实,然后把粽叶盖住馅儿,轻巧的折一下,再用五彩丝线使劲的上下作用的缠绕一圈又一圈,再使劲的系上就可以向同学炫耀自己的作品了。放在鼻子上轻轻的闻一下,原料的清香从小小的粽子中飘散而出。从爱国诗人的屈原的投江开始,人们已经把这飘香的粽子作为端午节不可替代象征,不可更改的文化符号。 </h3><h3> 拿起一个煮熟的粽子咬一口,糯米的绵软和红枣的香甜,加上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我沉浸在这节日的喜悦当中。</h3><h3> 系一根红五彩绳,倒一碗雄黄酒,抹一抹雄黄,感受节日里镇里人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在这个小小的水镇中,体验者只有在教科书中才可以见到习俗,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拿起一支毛笔,在盛满雄黄粉和成的颜料中轻轻的蘸一下,我们一些疯狂文化爱好者们把脑门伸过去,任凭她在我们的额头轻轻的画上一个王字。然后在我们的手腕上轻巧的系上一根五彩绳,在这五月五日驱毒辟邪的节日里,尽管五毒闹灾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但不变的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千年不变的民族文化的血液。 </h3><h3> 丰富的互动内容已经让我深深的喜爱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节日。突然感觉中国的节日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又不禁鼻子一酸,老师为了让我们体验一下传统的节日,驱车两小时来到这个郊外的小镇景区,实在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如此有意义的节日,难道只有在博物馆和景区才可以看到吗?</h3><h3>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多么希望在生活中就可以轻松体验到节日文化的魅力啊,希望这些美好的节日回家的路不要太长,希望我们的心灵回归文化家园的路不要太长,期盼着我们的灵魂可以早日栖息在自己的文化家园里。</h3><h3>指导老师:人民日报海外网旅游频道研学文旅中心主任 吴迪 </h3> <h3>端午节游学随笔</h3><h3>《水镇端午》第二稿</h3><h3>心作文阅读写作精品班(史家胡同小学六年级 )张家齐</h3><h3> 薄雾阵阵映端午,山雨蒙蒙忆先人。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行在郊区的山间公路上,看山间的晨雾与远山组成的水墨大作。天空灰蒙蒙,虽无阳光,但却有另外一种意境。</h3><h3> 到达古北水镇,雨恰恰停了下来。天上露出来了一抹鲜亮的蓝,一缕阳光透过乌云照相大地。不久,蓝天迅速驱散了乌云,一个艳阳天又来到了我们的眼前。</h3><h3> 漫步古朴的石街,有一种穿越的错觉。我们在老师提醒下赶往举办龙舟赛的银笺桥。那里一场精彩的龙舟拔河比赛正在上演。只两队人马,分别穿红、黄衣服,好似两团鲜艳的火焰,两队列队站在舞台两边,舞台上摆着两个龙头,两队的领队郑重的走上舞台用笔给龙"点睛"。</h3><h3> 河面上刚刚准备好的龙舟,也是红黄两色。位于船首的龙头张着血盆大口,精神抖擞,好像要向岸上的人们宣布他的力量。随着双方队员擂鼓助威。</h3><h3> 比赛开始了,"咚、咚、咚、咚"的鼓声配合着奋力划桨的"嘿、嘿、嘿、嘿"的呐喊声,加上岸边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一曲交响乐响彻云霄。看,每一名船员都拼出自己最大的力气,仿佛是漂泊在风暴中的小船遇到了漩涡一样。场面一时进入白热化,一队想速战速决,而另一队却拼死抵抗。一艘船上十几个人,身体节奏完全相同的后倾,把浆插入水中,再用力向后划,坐在船尾的人用一个很长的浆把持着方向,船首的人更是拼劲全力地敲鼓。两船之间的绳子来回的晃,两船之上的人们拼命的划,岸上的人纷纷喊着自己支持的队伍的名字,或是模仿推、拉的动作,好似自己就在船边一样。船上擂鼓的节奏,由慢至快,再以恒定的速度打节拍,两艘船合奏,绝对不亚于任何一场打击乐音乐会。两队相持不下,所有队员都露出了体力耗尽的疲惫和咬牙坚持的汗水,直到一队筋疲力竭,无力划桨,比赛才算结束。</h3><h3> 胜利的龙舟队在河中轻松的划船,缓缓地穿过月亮桥, 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人们在目送着龙舟恋恋不舍的散去。</h3><h3> 踏在银笺桥的石阶上,雨后留下的积水在坑洼不平的路上造成了一个个小水潭,打一把油纸伞,走在古香古色的小路上,我们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白墙灰瓦,在古香古色的节日,古香古色的水镇,我们从现代的匆忙走出,进入了古代的闲适生活。</h3><h3> 镇是古的,民俗同样延续千年不变。人家门前挂的一串艾草,当人靠近时,香味便令人猝不及防闯入人们的鼻腔。诱人的清香却不刺鼻。这些原意用来祈福的艾草,不仅可以祛除"邪气",还用其香味,帮人们防治端午出来活动的毒虫,甚至不少现代的蚊香用的原来中还有艾草,这种古代与现代是结合,真印证了古为今用的无限好处。</h3><h3> 在走了半天,浑身疲惫时,在传统的"沐兰汤"中泡上半个小时的脚,感受水沐浴,接受阳光的抚摸,洗去一天的疲惫,同样感受着传统文化的芬芳,从温水中出来,脚刚穿上鞋,双脚就像加了马达,浑身像是一辆赛车似的冲出去,一跳可以跳上五级台阶的高度,难怪古人说沐浴兰汤可以洗去浊气。原来,这些浸泡过艾草的兰汤洗去的还有旅行一天的疲惫与无力。</h3><h3>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大戏楼,开始体验用糯米和粽叶包了粽子。那古代传说与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我们对祖先的思念与对古代大诗人屈原的祭奠,已经从单单的祭祀变成了节日的享受与对先人的追思。品味三闾大夫"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怀,那因国破家亡而愤慨投江的爱过情怀。屈原,之所以为后世所推崇,不仅因为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先河,更因为他的爱国情怀,一生忠于楚国,生于楚国,死为楚国,他不仅是诗歌的鼻祖,也是后世人爱国情的鼻祖。</h3><h3> 一根五彩绳,一碗雄黄酒。演绎了原封不动的端午气息。虽然现在驱邪避害已经不在重要,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没有停止。手腕上的五彩丝带,额头上用雄黄酒写出的"王"字,随着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历经变革,也从一个单纯的祈福变化成了一种从装饰、到追忆、到庆祝的一种全方位的仪式。虽然到现在,驱邪避害已是无稽之谈,但古人朴素的科学观念却是经久不衰,并以传统文化的形式保存至今,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文化符号,造就了中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也同时成就了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在于一个个节日。</h3><h3> 从多情的追思走出,来到长城脚下的镇远镖局,作为运送重要物资的单位,镖局代表着武力的最高水平,从展览的刀枪剑戟,到木质的擂台,无不令人生畏。远看可见险峻的远山和司马台长城,近处又可观炮台和箭塔,在蓝天下的镇远镖局,在和平年代仍然也显出一种令人生畏的武力气息,这也是"止戈为武"的意义所在吧。</h3><h3> 在古朴的小巷中走过,传统文化的芬芳再一次体现出来:风筝、杆秤、油纸伞、灯笼、糖葫芦、扇子、乐器.....一切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印记,虽然已经部分商业化,但支撑它们的匠心却始终没变。耐心、细心、专心、专注、专业,成就了中国人特有的精致、精细、精美,虽然现在,更精细的加工方法已经出现,但匠心,作为古代先民智慧与文化的传承,不可能是任何一个工厂能匹敌的。</h3><h3> 夜幕降临,点起灯笼,地上的人群形成了一个个明亮的月亮,与天空中半轮皎洁的明月辉映,一切复杂的细节都被深沉的漆黑隐去,只有一片模糊的发光点缓缓远去,远处模糊的长城,近处模糊的灯火,演绎了一个不需要光亮的暗夜美景。一盏灯笼,光亮直及自己周围一小片地区,远处黑暗的水镇中千万盏灯在地上映出一片星空,而远处司马台长城的一片灯火就像一个边界,勾勒出天、地、人的界限,但我们的心里却没有这个界限,我们人,与这里淳朴的天地,已经融为了一体。</h3><h3> 夜晚,我们聚在一起享用晚餐,在曲终人散后,一切回归原点,唯一留下来的,是对故人智慧的赞叹,从龙舟竞渡到粽香飘漫,中国的古人,将苦难华为兴致,将悲痛化为喜悦,中国人,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中,越战越勇。而端午节,遍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从一个诗人的自尽开始,历经改变,传承为了一个欢乐的祥和的节日,这也是我们过节的真正意义,从祭祀,到追忆,到喜庆祥和,中国人,把一个个悲痛的、喜庆的、惋惜的心情转化为开心的、喜庆的,也正是我们有着这样的能力使得中国民族这个历经几千年动荡的民族,从历史的优胜劣汰中顽强胜出。这胜出中,有着屈原般的顽强不屈、宁折不弯也有想祭祀屈原的端午节般的苦中作乐、化悲为喜,正是这两种感情交相辉映,成就了中华民族有柔有钢,能屈能伸的民族形象。</h3><h3> 我们这个民族,也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以我们这样的可攻可守的性格中,在更先进、更深入的领域中,越走越远。正像三闾大夫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h3>指导老师:吴迪 </h3><h3>微信:13811436252</h3> <h3>端午节游学随笔初稿</h3><h3>水镇端午</h3><h3>心作文精品班(史家胡同小学 六年级 )张家齐</h3><h3> 薄雾阵阵映端午,山雨蒙蒙忆先人。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一场小雨打开了一天。行在郊区的山间公路上,看山间的晨雾与远山公同组成的水墨大作。天空灰蒙蒙,虽无阳光,但却有另外一种意境</h3><h3> 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古北水镇,雨恰恰停了下来。天上露出来了一抹鲜亮的蓝,一缕阳光透过乌云照相大地。不久,蓝天迅速取缔了乌云,一个艳阳天又来到了我们的眼前。</h3><h3> 在迅速赶到赛龙舟的现场后,我们看到了一场龙舟与拔河结合的龙舟拔河比赛。随着双方队员擂鼓助威,比赛开始了,场面一时进入白热化,一队想速战速决,而另一队却拼死抵抗。两船之间的绳子来回的晃,两船之上的人们拼命的划,知道一队筋疲力竭,无力划桨,比赛才算结束。</h3><h3> 午饭过后,我们亲手用糯米和粽叶包了粽子,那古代传说与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我们对祖先的思念与对古代大诗人屈原的祭奠,已经从单单的祭祀变成了节日的享受与对先人的追思。</h3><h3> 从多情的追思走出,来到长城脚下的镇远镖局,作为运送重要物资的单位,镖局代表着武力的最高水平,从展览的刀枪剑戟,到木质的擂台,无不令人生畏。</h3><h3> 夜晚,我们聚在一起享用晚餐,在曲终人散后,一切回归原点,唯一留下来的,是对故人智慧的赞叹。</h3><h3> 从龙舟竞渡到粽香飘漫,中国的古人,将苦难化为兴致,将悲痛化为喜悦,中国人,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中,愈战愈勇。</h3><h3> 端午节,从一个诗人的投江开始,纪念形式严肃不失活泼,内容不断丰富,又融入了厚重的家国情怀,终于成为了人们喜爱节日!</h3> <h3>第一稿</h3><h3>水镇端午</h3><h3>中关村中学 初一 蔡鎔醴</h3><h3> 稀疏的小雨微微的下着,而我们却在雨中思念祖先,端午,是怀念先人日子。 高速公路如巨龙被氤氲的晨雾所包围,仿佛这条路是通往仙境的天路。 天空暗淡淡的,窗外下着小雨。 </h3><h3> 到了水镇,雨慢慢地停了下来,天空呈现出蔚蓝的景色, 阳光穿过白云照射向大地。 当我们走进古镇时,走在朴素的石街上,吴老师让我们赶往银笺桥观看一场龙舟拔河赛。 一共有两队,一个是红队,一个是黄队,两个队的领头在台上给龙头点睛,两个龙头画上之后面目狰狞,好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加油。 </h3><h3> 随着主持人的示意,双方领头也敲鼓响应,主持人喊着"3、2、1"开始! 队员们拼命的向自己的方向划,岸边的游客们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吶喊,两船之间的绳子迅速绷紧,击鼓声,从慢到快,从快到慢,所有人使劲的同时,连青筋都露出了,咬牙坚持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当粗绳上的红绳过了旗子,比赛结束了。 </h3><h3> 胜利的黄龙舟队在河上一遍敲鼓欢呼一遍缓缓的穿过呈半圆形的银笺桥,岸边上的人们仿佛还没有从刚刚激烈的比赛中回味够就结束了恋恋不舍的散去。 吃完午饭过后,一行人来到了戏楼体验怎么包粽子,看着阿姨娴熟的手法,看到了传说与先人的结合体,看到了古人对屈大夫的祭奠与尊敬,他开创了诗歌,是诗歌的鼻祖。 </h3><h3> 他生在楚国,活在楚国,忠于楚国,然而死也是为了楚国。 夜幕即将降临,大家点起灯笼,远处的司马台长城勾勒出了山的形状,当我们顺着原来的路线出来,一切仿佛回到了原点,留下来的是一天的喜悦快乐,留下来的是对屈原的尊敬!</h3><h3><br /></h3><h3>第二稿:</h3><h3>水镇端午</h3><h3>中关村中学 初一 蔡鎔醴</h3><h3> 稀疏的小雨微微的下着,而我们却在雨中赶往郊外古镇去过端午节,因为这是怀念先人日子。 高速公路如巨龙被氤氲的晨雾所包围,仿佛这条路是通往仙境的天路。 天空暗淡淡的,车窗外小雨迷蒙。</h3><h3> 到了水镇,雨慢慢地停了下来,天空呈现出蔚蓝的景色,阳光穿过白云照射向大地。当我们走进古镇时,走在朴素的石街上,吴老师带着我们赶往银笺桥去观看一场龙舟拔河赛。</h3><h3> 过了银笺桥,就可以看到一个小舞台,对面是杨无敌祠,热情的人们已经围绕着舞台专注的盯着主持人。只见主持人一声令下,两队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从左右两边冲到台下,只见他们一个个体格健壮,精神抖擞。红黄两队列队站好。两个队的队长上台去请龙头,只见他们神气飞扬,把龙头高高举过头顶然后把龙头轻轻的放在在台上中间。这是主持人请出嘉宾为龙头点睛。点过睛的龙头果然焕发一种神奇的力量,神龙张着嘴,龇着牙,仿佛要驱走一切的邪恶。</h3><h3> 仪式结束,主持人宣布龙舟拔河开始。双方领头也敲鼓响应,主持人喊着"3、2、1"开始! 队员们拼命的向自己的方向划,岸边的游客们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吶喊,两船之间的绳子迅速绷紧,击鼓声,从慢到快,从快到慢,所有人使劲的同时,连青筋都露出了,咬牙坚持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当粗绳上的红绳过了旗子,比赛结束了。</h3><h3> 胜利的黄龙舟队在河上一遍敲鼓欢呼一遍缓缓的穿过呈半圆形的银笺桥,岸边上的人们仿佛还没有从刚刚激烈的比赛中回味够就结束了恋恋不舍的散去。 </h3><h3> 吃完午饭过后,一行人来到大戏楼。一进大厅,我们就看到一个身着汉服的美女姐姐站在一个木台的后面,微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h3><h3> 姐姐拿出五彩线,示意我们伸出手臂。我还是第一次系五彩绳。姐姐轻巧的手很快就给我系上漂亮的五彩线。我们的好奇,让姐姐向我们解读了一下它的来历。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h3><h3>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h3><h3>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同学们听完姐姐的一阵解读,不禁暗暗佩服她学识渊博。 </h3><h3> 接着,姐姐拿起一支毛笔,在盛着黄颜色的液体蘸了一下。姐姐边做边说,画额是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h3><h3>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又称鸡冠石,性温,味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以前有的苏州人在孩子额头用雄黄蘸酒后画一"王"字,像是老虎额头的花纹,这种风俗称为"画额",寄予着人们驱除邪魅的愿望。我们听后都热情的把额头伸过去,毛笔在额头行走,一丝凉意走进心中,也收到了大人们的热情的祝福。</h3><h3> 在木台的旁边还有一个金属器皿,里面盛着水,上面放着几颗小草,听汉服姐姐解释才知道是艾草。只见她拿起艾草在我们的周边洒了一些器皿中的水,又在我们身上轻轻点点洒了一些。姐姐边做边解释到,这是沐兰汤。我马上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沐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古时的兰不是现今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阿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兮沐芳"之句。端午节这天由一身汉服的女性端一盆艾叶水,主祭用菖蒲沾盆里的水,在人们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以驱除晦气。但后来逐渐演变成直接用艾草代替佩兰熬水洗澡,达到同样的效果。</h3><h3> 终于到了体验怎么包粽子环节,我们洗完手,马上跑到了包粽子的长条桌前。包粽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戏楼的大厅里准备包粽子的材料、艾叶,鲜肉,红枣,糯米……我一边看大厨们演示一边学。首先,我拿了几块粽叶弄成三棱形似的,再把米倒下去,后来又抓不紧,米往下倒,弄得满地都撒满了米,连续几次都是这样,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后来,我终于把粽叶弄成三棱形似的,米也不漏了,再用筷子夹些猪肉、蛋黄、腊肉……然后就把叶折起来最后绑住它,老师叮嘱我一定要捆紧好粽子,不然的话,煮的时候就会成粥了。我就用绳子捆紧了粽子,一条粽子就这样弄好了。拿在手中摆弄几下, 然后对着老师的镜头,得意的做了个鬼脸。</h3><h3> 在包粽子的长条桌旁边,还有一个做香包的小活动。我们凑过去看一些小朋友和妈妈在认真的缝制自己的香包。翻开手机搜索一下,原来端午还有佩戴香包的习俗。</h3><h3> 端午节小孩佩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h3><h3> 夜幕即将降临,大家点起灯笼,远处的司马台长城勾勒出了山的形状,当我们顺着原来的路线出来,一切仿佛回到了原点,留下来的是一天的喜悦快乐,留下来的是对先人的尊敬!</h3><h3><br /></h3><h3>指导老师:吴迪 </h3><h3>微信:13811436252</h3><h3><br /></h3><h3><br /></h3> <h3>香香的端午</h3><h3>谢 冕</h3><h3>①端午是香香的,香飘万家。最初是菖蒲、艾蒿的香味,后来是雄黄酒,是年轻女性胸前、腋下的香囊,那香囊里充填着香香的沉香、木香、丁香碾成的粉末,再后来就是竹叶包裹的粽子,满街满巷飘浮着粽叶的清香。进入五月,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浮动着端午特有的香气,隐隐地、若有若无地散发在逐渐浓郁的节日的气氛中。时序已是初夏,也许茉莉正在悄然开放,也许含笑正在蓓蕾,也许白玉兰正在高处的枝叶间发出诱人的暗香;但此刻充盈着这城市的,是端午特有的香气。这是让人着迷的香香的端午!</h3><h3>②"端取乎正,午得其中",除了香香的,端午也是端端的。这节日恰在一年的中间,元宵以后,中秋以前,这是这一时段最盛大的节日。古时民间庆典,大抵总与节候有关,端午时节,天气转热,百虫萌动,百毒衍生,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说是门上悬剑,妖魔却步,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那些香囊中装的也是一些中药材的粉末。这些举措,无不指向这个盛夏到来之前消毒驱虫的实际,所谓的"菖蒲似剑斩千邪"即指此。</h3><h3>③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记得幼时,节日临近,家家都贴起对联——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记得一副对联是:"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那时似懂非懂,倒是记住了,直到如今。福州近海,原是"海国"无疑,闽江贯穿福州城,说是"江城",更是贴切。然而,农历五月天,挥汗如雨,哪有什么梅花?梅花又怎么会 "落"?不懂了。后来读唐诗,方知其句出自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h3><h3>一为迁客去长沙,</h3><h3>西望长安不见家。</h3><h3>黄鹤楼上吹玉笛,</h3><h3>江城五月《落梅花》。</h3><h3>④由此才知道"梅花"是笛曲名,汉乐府的名曲有叫"梅花落",也叫"梅花引"的。</h3><h3>⑤端午的诗情远不止这些,这个节日是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但龙舟竞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我曾在汉江上游的安康观看过盛大的龙舟节。"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全中国的人们都在这天包粽子纪念诗人,但全中国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包。广西的枕头粽,浙江的火腿粽,厦门和泉州的肉粽堪称粽中极致,最为富丽堂皇——它是咸肉粽:火腿、鸡、松花、花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囊括其中。</h3><h3>⑥在福州,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结实,她总是把专用的草绳固定在一处,一头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紧紧的——母亲此时有一种惊人的爆发力——因为母亲的缘故,到了北方之后,常常感叹他们包的粽子总松松垮垮的,好像总在敷衍,比母亲的手艺差多了。福州粽子大体用花生或赤豆和着糯米做材料,不咸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碱(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橙黄色深到发暗,糯米碱面的香气,加上竹叶的香气,非常的迷人。吃时蘸糖,与别处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h3><h3>⑦闽都端午活动的重心是龙舟竞渡。闽江流过城市中心,是极佳的竞赛场所。竞渡之前来自四乡的龙舟分别在闽江各处整装待发,龙潭角、鸭姆洲、仓霞洲各处都有健儿的身影。当然正式的比赛是在江面开阔处,万寿桥下是中心,龙舟从上渡方向顺流而下,到了中洲,正是冲刺的时节,此时锣鼓喧天千舟齐发,气势极为雄伟。当日我家住仓前山程浦头,离江甚远,也还是冒着夏日的酷暑前往观战。这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射着,毫无遮拦,即使如此,也不能减去我们的热情。清代董平章有一首榕城竹枝词写的就是这个场面:</h3><h3>凉船过处水生风,</h3><h3>鳌鼓声喧万桨同。</h3><h3>若个锦标先夺得,</h3><h3>蒲葵扇系手巾红。</h3><h3>⑧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渐至今日,不仅中国,遍及世界各处,成为一项体育项目。这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正如我在关于清明的那篇文字说的,我们的祖先能够化解人间的苦难,将悲怆转化为现世的享乐。清明如此,端午也如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