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窥见的历史

景茂礼

<h3><font color="#ed2308">灵石人写灵石 重温灵石沧海桑田 追寻灵石历史过往</font></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故乡子爱故乡 探索故乡曲折历程 展示故乡时代辉煌</span></h3> <h5>王家大院东门</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门内窥见的历史</b></h1><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茂礼</h5><div><br></div><div> 门是建筑物的出入口,是建筑物闭合的开关。以民居而言,院也好,房也罢,一房一院一般情况只有一个门或两个门,三个门便为鲜见。而灵石王家大院却与众有所不同,它堡多,巷多,院多,房多,门更多,它的门通楼、通院,穿堂过厅,四通八达;通堡、通巷,千回百转,新意迭出,正所谓“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令人目不暇接,如入迷宫。这些门的设置,虽非随心所欲任意而为,但设计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要造这么多在今天看来没有多大用处的门?分门别户的家庭为什么也要家家相通、户户相连?……等等疑问,很长时间一直是个猜不透的谜团。</div> <h5>视履堡马道</h5> <h3>  王家大院对笔者来说,来往岂止数十次,似乎感觉太熟悉了,在编撰《王家大院志》的过程中,什么阴阳风水呀、设计理念呀、建筑规模呀、三雕艺术呀……总觉得耳熟能详、烂记于胸。尤其是什么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的紫禁城、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中国十大名牌旅游产品这些概念,随口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但细细琢磨起来,具体到建筑差异、构件差别、装饰样式、雕刻手法等微妙处,还真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仿佛感到对王家大院又是太陌生了,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了解得太浮浅了。</h3><div> 王家大院,其规模、其布局、其连贯、其分隔,明暗虚实之分,浓淡轻重之别,激情奔腾之势,飘逸流畅之态,形神俱立,风韵卓著,令人惊奇,令人赞叹,令人感慨,令人留恋。特别是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堡门、巷门、府门、仪门、楼门、腰门、腋门、旁门、后门和材质不一、形制不同的券拱门、石框门、铁裹门、棋盘门、浮雕门、槅扇门等,在整个建筑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除封建等级、阴阳风水外更注重的是防卫,它的实际功能除正常通行、日闭夜合外更注重的是逃生,由此也引出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div> <h5>大院一角</h5> <h3>  在时代的发展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各种理念、各种事物,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也无不隐藏着深厚的历史信息,王家大院视履堡的66道门与恒贞堡的100余道门,就是历史信息的具体体现。严格地讲,王家大院就现已修复开放的部分并不能叫院,本应叫堡才名副其实,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有1118间房的123幢院就坐落在视履、恒贞两堡之内。堡与寨形差意同,堡为砖石等材料筑成的小城,寨为有栅栏用于防守的村庄,自古建堡立寨主要是设险以守其地,据险以保其身。据考,自明代中后期到清初,各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攻城掠地,杀富济贫;土匪倭寇,杀人放火,聚众抢掠;北方鞑靼,大举入侵,打家劫舍……人民处于水火之中,长久无安定之日。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修堡建寨、防匪御盗,本地许多堡寨,如冷泉堡、索洲堡、夏门堡、集广堡、仁义堡等,禅房岩寨、曲陌峪寨、送饭子寨、马迹崖寨、三清寨等,便成了此时期的产物。明正德六年(1511)《冷泉镇重修商山圣母庙记》:“正德六年五月内,强人所过本镇,慌乱无处藏避。”嘉靖二十二年(1543)《冷泉镇修寨记》:“西山起寇,数为民患,城郭居民,行无安全,乡镇等处扶老携幼趋赴山谷犹被获俱害。”嘉靖二十五年(1546)《尽林头村修三清寨砖门碑记》:“嘉靖庚子(1540),北虏犯边……屠戮之惨,殆不忍言。”清顺治六年(1649)《集广村增修堡子碑记》:“王家胤初渡河,由临县而南直犯我疆。其时官不言兵,民不备乱,甫其锋劫,如天而下,凡一切盖藏头畜抢掠几空。”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门梁氏墓碑记》:“明季,流贼四起,乡人逃窜死伤不堪寓目。”明万历版《灵石县志》:“正德六年五月,流贼杨虎等破赵城,由霍州直抵灵石。时承平日久,官民惊惧,各弃城逃遁,贼大肆焚掠,满城尽为灰烬……嘉靖二十二年七月朔……达贼三十七骑至县城北乡村,抢掠人畜甚众……嘉靖四十一年,东山强贼杨甫因年荒聚众劫掠,杀死杨千户,居民大被其害,年余始平……隆庆元年九月十五日,达贼破石州,分兵抢掠邻境,数千骑夜至灵石,民不为备,镇店村落烧毁房屋数千间,杀掳男妇四千余口。”清嘉庆版《灵石县志》:“崇祯四年(1631)五月十三日,秦寇王家邱贼众数万余自北而来,焚掠乡村,烟火几绝;六年(1633)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等率众数十万临县境,庐舍成墟,民皆逃避山崖中;七年,贼众又至,焚劫地方,骚扰山林,自此频被其害……”等等记载,不能尽述。</h3> <h5>大院一角</h5> <h3>  王家大院的修造者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或秉承这种背景下安全第一的理念,筑堡自固,精心构思,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施工,精心装饰,建成今天所谓的“王家大院”。清雍正六年(1728)《创建崇宁堡碑记》:“必期其稳固……御侮防患之胜地也……亦所恃以卫由之所也。”乾隆十八年(1753)《创建和义堡碑记》:“但非筑一堡焉为保障,则鼠窃易窥,亦为善也。”乾隆五十年(1785)《朝阳堡修葺碑记》:“我朝阳堡……由来久矣,况明末被寇,居民尤多赖也。”</h3><div> 据险筑堡,是以自固自卫;随处造门,则是利用地形地物防盗保安,一则道道开关可将盗贼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二则步步为营,家熟路悉,自救逃生方便快捷。所以大院造了那么多位置错落、大小不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各有所用、各具特色的门,形成今天房中有门、门中有房、房房相阻又相通,院里有门、门里有院、院院相隔又相连,门连门、门套门、门门不断,院连院、院套院、院院贯通的局面。如今这些大大小小、花样繁多、依然如旧的门,成为王家大院一道靓丽的风景,日复一日迎来送往,年复一年任人评说。</div><div> 大院的门,见证了前人辛酸的历史,表达了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大院的门,记载了历史发展的伤痕,展现了社会进步的辉煌。但愿这些门,永远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八方宾朋。</div><div> 朋友,来吧,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div><div> 朋友,来吧,一次有一次的发现,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王家大院无奇不有的奥妙等待着您我去破解、去探研,王家大院无所不在的奥秘等待着您我去发现、去解读。</div><div><br></div><div> (灵石县作家协会2011年王家大院采风撰文)</div> <h5>静升村全景</h5> <h3><font color="#39b54a">声明:文章著作权属作者,转载必须注明出处,违者追责。</font></h3><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