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香时

木子

<h3><br></h3><div> 端午的印象不知道什么时候淡去,直到市场里有了琳琅满目的粽子出售,才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翠绿的叶子,淡淡的清香,不经意的就把人带到了童年,勾起了游子驿动的心。</div><div> 端午节几年前被纳入法定的节日,足见我们民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着纪念二千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里面,而端午在我的概念里,也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八十年代初,那时的物质还相当匮乏,没有漂亮的衣衫,没有丰盛的食物,在端午节的这一天,粽子却是不可少的。</div><div> 早早的,家家门口就挂上了艾叶,蒲草,还洒上了雄黄酒。淡淡的草药味、酒味弥漫开来,给节日蒙上了一丝神秘的气氛。奶奶告诉我艾草是辟邪的,有了这些东西,蛇啊虫啊鬼神之类的就不敢来骚扰了。《白蛇传》里的法海和尚就是用雄黄酒来对付白素贞,但法海是一个冷酷顽固的反面人物,白蛇青蛇反倒让人心生怜惜。事实也如此,很多打着维护正义的幌子,名正言顺地去欺压弱小甚至为非作歹,倒是需要象唐僧那样的紧箍咒,时不时地为那些假模假样的仁义道德念一念,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善,什么是恶。这是题外话。</div><div> 至于为什么要吃粽子,小脚的老人也说不出个所以来。潜意识里,承袭了每年的这一天就是要吃粽子的惯常,奶奶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早先就采集好了的芦苇叶,蒲草,甚至玉米叶,前一天就清洗干净待用,糯米、腊肉,红豆,红枣等馅料一一装盆,一溜摆开,包粽子就地开始了。只见翠绿的叶子在奶奶手中上下翻转,眨眼功夫一只精巧玲珑的粽子就在奶奶手上象变戏法似的出来了。碧绿的、棕色的大大小小一大串挂在桌子腿上,只等下锅了。</div><div> 过端午,赛龙舟才是是浓墨重彩的一部分。那时娱乐活动少,赛龙舟是一件盛事,也是小伙伴每年最值得期待的。五月的乡村已然是浑然一体的青纱帐,丘陵低处是禾苗,绿得像化不开的水墨,间有几只鹧鸪飞过原野,没入了其中。山丘上的高粱玉米高过了头顶,密密实实,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大有万顷波涛翻卷之感。如果有人离开了视线,是断然找不见的,扯嗓门一喊,人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应答。李子,桃子在这个时候已经熟了,青里透红,散发出甜甜的果香味儿,随便摘上几个,边走边啃。三五小伙伴在密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过,前面的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宽阔的水域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中心,一个川北小镇。嘉陵江蜿蜿蜒蜒从群山沟壑穿过,在这里放缓了脚步。高大的烟囱,渡船,码头,轰鸣的机器,使这里有了工业的气息。传统的桑蚕养殖促进了本地丝绸业的发展,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丝妹是小镇上最美的一道风景线。</div><div> 这时候两岸已经是人山人海,一排排龙舟装饰得焕然一新。红色、黄色、绿色、代表不同的队。选手们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只等一声令下,几十只鸭子同时抛入江水中,几十支龙舟象离弦的箭 ,直射向惊慌失措的鸭群,两岸的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赛龙舟,将端午的气氛掀向了高潮。等我们看完赛龙舟回来,粽子的清香早已在村口弥漫,奶奶的粽子已经煮好了!这时候我们全家就可以围坐在一起享受端午的盛宴了。</div><div> 多少年过去,奶奶的粽子已经成为永久的回忆,赛龙舟的呐喊也不再响起。青纱帐依然茂密,渐行渐远的脚步已经无法将它穿越。在这个五月,遥远的青纱帐,是否能遮住一双守望的眼?古老的汩罗江,是否还有人在吟唱着千古《离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