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桐庐富阳古村落人文之旅

在路上的鼠

<h3>经朋友介绍,有幸参加了宁波书城组织的这次端午活动,带一本书去旅行,在端午这个传统假期领略传统文化显得格外有意义。</h3> <h3>组织者很用心,精美的旅行护照简要的记录了这次要造访的目的地,据说集满十个章会有意外的惊喜。</h3> <h3>小长假的第一天,天高云淡、天气晴好,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到书城集合,前往桐庐。</h3> <h3>小长假的高速不出意外的堵,所幸延误的时间不长,还不至于让大家饥肠辘辘。</h3> <h3>延误的后果就是必须第一时间去祭祀五脏庙,这家名字颇琼瑶的农家乐除了第一餐印象尚可,接下来的两餐因为审美疲劳就只能呵呵了!</h3> <h3>饭后入住环溪最好的酒店慕杏居,正对面就是著名的环溪八景之一的五杏开泰。</h3> <h3>酒店的前台安静素雅,背景大片的荷叶图暗示着此地的主流文化。</h3> <h3>走进灯光柔和、文人气息十足的酒店内部,好感油然而生。</h3> <h3>躺在床上小憩,想象着窗外杏叶金黄的秋天也是极好的。</h3> <h3>因为时间限制,大家只能放弃午休时间,来到附近的荻浦古村参观。村口孝子坊旁的侧柏热情的探出身姿,似乎是在欢迎远方的来客。</h3> <h3>看图识字应为松垄里,经过这座石碑即可进入一片绿意森森、古树参天的所在,直接把恼人的暑气隔断在外了。</h3> <h3>松如虬龙的森林分为大松垅和小松垅,最早种植的年代在南宋,现存古松6株,二百年以上的古樟12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达到1200年。</h3> <h3>荻浦花海是桐庐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当地人着力打造这片三百亩的土地使其跻身世界六大花海之列。春秋时节花草盛开,想必是一派醉人的风景。</h3> <h3>我们的行程没有安排入内游览,顶着烈日在门口来张全家福,也算是到此一游吧。</h3> <h3>荻浦古称荻溪,村落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现存古建筑多为建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徽派建筑。</h3> <h3>没去花海赏花是为一憾,不过古村沿路不时出现的小花弥补了不少。这株精心嵌入墙体的小花叫紫叶酢浆草,花语是幸运,在西方象征着爱国和复活节。</h3> <h3>荻浦人自古就开沟渠、治荻溪,并把荻溪水引入村庄,村内池塘密布,村民植莲藕、养鱼虾并邻水而居。</h3> <h3>樵夫老师的散文称荻浦为&quot;诗意的村庄&quot;,文章开篇颇费笔墨、大加赞许的牛栏咖啡根本没时间好好领略其中的妙处,另一佳处&quot;猪栏茶吧&quot;更是因为行色匆匆,无缘得见。</h3> <h3>荻浦申屠氏以孝义传家,其祠堂名&quot;家正堂&quot;,始建于明代。所谓&quot;家正&quot;,乃建祠先祖对后代之铭戒,&quot;在川公曰,有公家之政,私家之政,政之为言正也,名以家政呼&quot;。</h3> <h3>樵夫老师在家正堂详细的讲解了荻浦申屠氏的历史渊源与掌故,使我辈得益匪浅。偶尔冒出了一个疑问,除了共和国第一任的民航局长沈图,&quot;申通"是否也是此申屠氏所创呢?</h3> <h3>听罢讲解,一个人沿着路牌的指引访古问今,渐入百花深处。</h3> <h3>保庆堂,始建于南宋,初始为宗庙。明成化年间,吏部尚书姚夔感其母恩,为荻浦申屠氏捐资重修,以&quot;保其祖德至泰,慎其持德;庆其家兴祖旺,荫其万世&quot;,并以此命名为保庆堂。</h3> <h3>村里的仿古建筑似乎太新了,没有跟固有的老建筑很好的结合起来。</h3> <h3>类似的老建筑似乎应有更好的保护,不应任其废置破败下去。</h3> <h3>建于明代的水系,现代人依然在使用着。</h3> <h3>"喝水不忘挖井人",荻浦的申屠是大姓,但是相传春秋时范蠡的后代最早在此繁衍并凿此井,申屠氏为感念范氏恩德,故取名为"范井"。</h3> <h3>结束了荻浦古村的的游览后,马不停蹄的赶往另一古村落-深澳游览,所幸两地相距不远,15分钟左右即抵达目的地。</h3> <h3>深澳礼堂,建于人民公社时期,&quot;大海航行靠舵手&quot;等时代标语清晰可见,正中的五角星跟儿时部队大礼堂上的如出一辙。</h3> <h3>村口的一池湖水倒映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远处的天子岗依稀可见,宛如浙江的宏村。</h3> <h3>深澳的澳就是暗井的意思,村中的地下水系发达,宛如新疆的坎儿井,地面上是古朴的鹅卵石步道,地下是纵横交错的生活与饮用水网络。</h3> <h3>大的景观前照例立此存照。</h3> <h3>深澳的祠堂也是申屠氏的,与荻浦的申屠是一脉相承,规模上比荻浦的要大,但是在古朴典雅方面相差甚远。</h3> <h3>深澳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为主,现存的清代建筑有四十多处。</h3> <h3>古宅多为三纵三横或三纵四横的进深式四合院,大多已无人居住,斑驳的墙面混合着霉败的气味,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h3> <h3>古宅多精美的木雕装饰,无论是屋檐、廊柱还是窗棂,古代故事皆有精美的木雕来叙述,可惜的是不少已经在破四旧的年代遭到破坏,可悲的是耳旁一句&quot;现在的人不会像古代人那么傻了,费时费力搞这么复杂的东西。&quot;</h3> <h3>古村落里最有生气的是这种窗台上的花,沐浴的阳光、吐露着芬芳。</h3> <h3>深澳的老街大约有二百多米,入口处几家时髦的小店次第展开,进去喝杯咖啡歇歇脚还是非常不错的。</h3> <h3>穿着旗袍,留下一段民国记忆,穿越到深澳最繁华的岁月。</h3> <h3>街边闲适的芦花鸡被不断探近的镜头所打扰,一边发出&quot;咕咕&quot;的抗议声,一边振翅欲飞。</h3> <h3>与老街相连的是一些支巷,巷口的厅廊可供人休息聊天,算是旧时重要的社交场所。</h3> <h3>深澳的街巷原为一个&quot;非&quot;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新街与老街构成了一个&quot;韭&quot;字。</h3> <h3>最后参观的戴公馆建于1944年,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将军为训练军统特务及私会情人所设。</h3> <h3>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现在已经稍显破败,一楼是展示戴笠及其情人蝴蝶、军统骨干特务的资料图片,二楼空无一物,还有踩坏朽烂地板的风险。</h3> <h3>早睡早起,没想到山里六点已是艳阳高照。趁吃早饭还早,到村口的安澜桥看看。</h3> <h3>安澜桥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位于环溪村水口,天子源与清源溪交汇处,系单孔石拱桥,长18.2米,宽4.5米,石拱跨度12.2米。桥头的两株千年古樟枝繁叶茂,如绿云伴月,桥上古藤缠绕、古意盎然。</h3> <h3>桥面上的花纹是偌大一朵莲花,清澈高远,在洒落的朝阳中绽放。</h3> <h3>在安澜桥边的千年古樟下听樵夫老师娓娓道来,从屈子到周子,历史的故事、文人的精神,如旁边的溪流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未曾中断过。</h3> <h3>另外不远处的保安桥与安澜桥合称&quot;环溪双桥&quot;,桥下的天子源溪和清源溪在此汇流后经应家溪注入富春江,称为&quot;双溪流芳&quot;。</h3> <h3>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下,禅修也是件令人向往的生活。</h3> <h3>安澜桥与保安桥之间有一大片荷花池,炎炎夏日,在庞大树冠遮蔽下,或捕虾戏水、或赏荷纳凉,都是让人惬意的事。</h3> <h3>水口寺建于清代,现在的主持释愿游历至此,认为是个适合修行的风水宝地,遂定居下来,化缘重修至目前的规模。巧合的是释愿主持系湖南道县周氏宗亲。</h3> <h3>清莲环溪的照壁正对着二百米左右的老街,一路行走,酒坊、祠堂、古宅次第展开。</h3> <h3>环溪村早年的支柱产业为玩具和箱包生产,河道污染严重,经过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h3> <h3>这家酒坊的米酒据说味道不错,后悔没有带两瓶回来。</h3> <h3>这家民宿直接把千古名句当对联用了。</h3> <h3>清晨的古街,没有撑着伞丁香一样姑娘,只有勤劳工作的园丁大叔。</h3> <h3>&quot;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quot;,千古诗篇、脍炙人口。</h3> <h3>周氏一门的始祖为北宋伟大的哲学家和理学鼻祖周敦颐,其作品"爱莲说"因为语文教材的引入而众所周知。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灿若星河的潮流中,周敦颐无疑是理学这座星系最亮的那颗星。</h3> <h3>周敦颐的三十二氏孙鲁迅、三十三氏孙周恩来都是值得献花点赞的伟大人物。</h3> <h3>古街的尽头,现代的和古代的建筑杂陈共处,古建筑大多数闭门谢客。</h3> <h3>漫步溪边,空气清新,自然的感觉真好。</h3> <h3>再来也许会找一家溪边的民宿,就在露台上喝喝茶、晒晒太阳,无所事事的度一个假期。</h3> <h3>最后的古村去了富阳区最偏远的东梓关,旧时富春江上一个重要的码头,著名的左联作家郁达夫曾写过同名的小说并在此养病。</h3> <h3>东梓关村的人口大约2000人左右,多数年轻人在富阳或杭州打工,近年来因为新农村建设而闻名。</h3> <h3>大部分&quot;设计进乡村&quot;还处于造梦阶段,而东梓关村口的题刻,似乎已经表露了一些新农村建设的自信。</h3> <h3>在郁达夫的小说里,东梓关是一个安静、完美的地方,我的第一印象也确乎如此。</h3> <h3>东梓关的古街邻水而建,最繁华的时候因为骨伤科发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病人前来,从而带动了当地旅馆业的发展。</h3> <h3>富春江边郁华(郁达夫胞兄)的题刻&quot;西下严陵濑,东流第一关&quot;。</h3> <h3>钱塘江往上游突然做了个转折,把柔情的富春江给推了出来。</h3> <h3>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最精华的一段,就是沿着东梓关的水路无论往上往下,沿岸的烟树、江水与山的曲线都能和图画的印象相对应。</h3> <h3>在如此自然柔美的山水前合影,横幅似乎应改为山水人文之旅了。</h3> <h3>一路古村看下来,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马头墙有点让人审美疲劳了。</h3> <h3>东梓关因为地处偏僻,尚未受到城市化的影响,保留了80余座古民居。</h3> <h3>许氏老宅里陈列着的新村模型,似乎旧瓶装新酒的感觉。</h3> <h3>富阳区为了树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多次邀请中国美院的王澍主任前往考察,最终选定的是远离城市而保有淳朴原貌的东梓关作为试点。</h3> <h3>东梓关的水系发达,水陆码头为背景的旧时代,一直到2000年才正式停航。</h3> <h3>人说赶鸭子上架,我为了增加画面感是赶鸭子下水,也还算厚道吧!</h3> <h3>这是一个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h3> <h3>古宅在倒影中另有一番味道。</h3> <h3>许家大院建于民国时期,整座建筑由数个单元组成,门前有大水塘,郁达夫在小说里曾有详细的描述。</h3> <h3>东梓新居的46幢小楼分为四种户型,参差相邻,互为角度,彼此照应。曲线的屋顶与实墙成为视觉的切入点。</h3> <h3>窗户总共有四种尺寸,采用了老民居好的方式,一楼的墙外都有不大的漏窗和透雕装饰。</h3> <h3>以团块结构组织的住房错落有致,新居每平米造价仅1367元,与当下村民自建房成本相当。</h3> <h3>想象着夜幕笼罩下,这片线条流畅优美的民居一起亮灯的温馨时刻。</h3> <h3>东梓关的定居点被认为还原了吴冠中的&quot;江南&quot;。</h3> <h3>东梓新居作为当地农民的回迁房,包含着政府对传统农业文明现代转型的制度建设和预期,没有外力资本进入的情况下,靠的是农民对生活改善的内在需求。</h3> <h3>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么一座大房子,不需要劈柴喂马,只在远方云游归来,能品茗读书,滋养心灵。祝大家端午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