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摄影:绍华<br></font><font color="#39b54a">撰文:李庆峰</font></h1> <h1> 竹泉村记<br> 东晋隐士陶渊明写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以至千余年未有人能与之比肩。愚斗胆写《竹泉村记》,并非脑子搭错神经,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知,竟敢与大文豪作同类文章。其实,是想以桃花源的美好生活来描摹我刚游览过的竹泉村。<br> 说起此次去竹泉村,完全属于偶然。此前也并不知晓有个什么竹泉村。起因于组织我们赴澳新旅游的‘’好运游‘’的王芮,要为我们安排一次省内短线游,一则东平湖,二则竹泉村。不知为何,我一下就选中了后者。可能与‘’竹泉‘’二字有关吧!不过,还是心存疑惑的:在我脑海的字典里,存储的沂蒙山是一块贫瘠的土地,是革命老区,地处沂蒙腹地沂南县铜井镇的竹泉村,到底有几棵竹子几股泉水,是否徒有虚名,纯属炒作?<br> 与我们夫妇同行的是绍华老领导和他的夫人郭大姐。绍华老领导与我颇有缘分。上世纪8O年,他作为军新闻干事来我所在团,因差距较大难以搭上只言片语;然而巧的是,两年后我竟然得到与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那时当编辑,帮我在军区报纸重要版块发表了第一篇言论,这以后我们接触就愈加多起来。<br> 这是端午节放假的前一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坐着旅游大巴,大约三个半小时行程,把我们送到了竹泉村。 据资料讲,竹泉村北倚玉皇山,中有石龙山,左有凤皇岭,右有香山河,前有千倾田,可谓风水宝地。村内高姓居多,杂有赵姓,明朝曾出过国家副部长级高官。元明时期,该村叫竹上村,到清乾隆年间更名为竹泉村。<br> 购票入村,忽有豁然开朗之感,泉水声声不绝于耳,竹林片片遮天避日,真是泉依山生,竹因泉生,好一个竹泉村!竟有可与江南水乡一争高下的韵味,有多年寻不得的世外桃源之感。 <br> 我们跟着导游,一会走在泉溪漫过的石阶小路上,一会穿过刷刷作响的竹林中,一会拾级而上入得百年老屋……虽说经过开发,老村旧貌依稀可见,风箱、手推车、辘轳、石碾,石磨……一切农耕社会的旧物不时勾起我们对以往生活的联想和思考。街上商业气息浓厚,店铺繁杂,沂蒙特产不管吃的用的皆有之,也到十分干净,一改我对老区的旧印象,不过一路还是地道的沂蒙口音。<br> 有古诗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且把它改成‘’翠竹清泉老屋,小桥流水人家‘’。那一天,济南气温达36度,而此地却无一丝燥热之感,如不是旅行大巴当日返回,真想在此村住它一宿。有人如此赞曰:竹林隐茅舍,户户临清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其寿。<br> 匆匆一日,流连忘返。一路行程七小时,竟无一丝疲倦之感。何为?有灵犀相通的老领导作伴出游,岂不快哉!再者,眼福大饱,心旷神怡,何有劳顿!由此看来,旅游须与对的人同行,心乐景则美,情悦欢笑多。出游既要有十几天马不停蹄的大阵仗,也须有蜻蜓点水般的小品游,大小相间,各得其趣。比起老领导,我可谓年轻些,但也常为经验之累,倘若不是亲去竹泉村一游,哪知沂蒙之地竟有这样的好去处!人老了,怕就怕自以为是,其实生活远比我们知道的丰富和灿烂。让我们打开锁住自己思想桎梏,去享受美好的幸福晚年吧!</h1> <h1><font color="#010101"><b>[拍者赘记有三。其一 : 在沂蒙游览了竹泉村和红石寨后,我就准备编一美篇,并诚邀庆峰战友撰写游记。之所以请他,一是因为我熟悉他的文笔风格。二是他下乡当过知青,当兵参过战,又长期在高级军事机关工作,经历丰富,眼界开阔。退休后特爱学习和思考,且叙事、评论兼擅,文笔了得。友人常请他为自己的文稿写些序与评一类的篇什,其下笔文采丰美、洞事敏锐,常令文稿熠熠生辉。这个游记,徐徐铺陈,文字优美,且不乏思考与智慧的烛照,读来赏心悦目。我们联袂完成这个《美篇》,两人曾玩笑嘲之曰:"你们玩得太一本正经了吧 ?" 但我们又想,这个毕竟没有脱离“玩”的境界,此外,"一本正经"的与朋友们分享一些自己的"一本正经"的愉快感受又有啥不可呢?古人云:独乐乐何如众乐乐?]</b></font></h1> <h1>[拍者赘记二 : 竹泉村各种物象和景象的密切融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特深的印象。应该说,村里商业气息也挺浓厚,摊位和饭店既有相对集中的鳞次栉比,又有散落之星般的合理点缀。但奇怪的是,你听不到在他处经常会听到的嘈杂的吆喝声、抢客声,烦人的强推销声。一切都静悄悄的,一切都随游客的心意。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商业气息与与淳朴民风的融合,都像那水与竹的融合一样。它们之间,有质与形的区别,同时又有质与形的天然的连接。相浸相染,相依相偎,相映相衬,整体上构成了更广义的自然之美,构成了宜居、宜游。一个北方村落,却令人称奇地长出了一片片江南才有的又高大又粗壮的竹子,这不应归功于大自然的融合造化之功吗?竹泉村能成为国家的4A级景区,既靠人功,更赖天之力!]</h1> <h1><br> [拍者赘记三: 登上红石寨108级台阶,眼前非常壮阔的、富有山寨特点的建筑和宽阔的道路让我为之一震!恍然间有一种登临泰山天街的感觉和冲动。红石寨集沂蒙山民居建筑风格和乡土文化之大成,拥有丰厚的汉、宋和明清文化遗韵,具有独特的山地建筑画卷和人文风味。这里有以接待自驾游为主的山地型、乡村型宿营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营地。还有游乐和养生的五行主题公园。园子里有荡漾快乐的游艇,触摸天空的摩天轮,风风火火的碰碰车,激情炫动的摩托车、汽车特技表演,还有少数民族歌舞的精彩演出……,直叫你流连忘返!]</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皆为手机拍摄。篇中借用了三幅竹泉村网络宣传图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