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记

大唐梦华

<p>  端午节有吃粽子挂菖蒲的习俗,所以端午节又叫"粽子节"、"菖蒲节"。</p><p> </p> <p>  端午节挂菖蒲,因为它能“辟邪”。其实在古代,这种外形普通而茎叶有奇香的植物,正是古仁人君子外不张扬而内守至德的象征。我们都晓得的啦,屈原这种内心极度骄傲的人,最喜欢这种香草了,端午不是纪念屈原的嘛——至于所谓“祛疫驱邪”,其实就是平凡百姓对这种中国式骄傲的世俗化赞许。</p> <p>  端午节市售的菖蒲很香,但形体过大而姿态不美。</p> <p>  这种盆栽的菖蒲,俗人剪之能闻香,雅人写之可入画。</p> <p>  有幽兰的韵致,又有文化的象征——作为案头小景或茶席点缀,我找不出它的缺点。</p> <h3>  菖蒲植料很讲究,要求无虫无菌、透水透气、保水保肥、结构疏松、肥力适中、干净整洁。我一般单用赤玉土,具有结构疏松、透水透气、保水保肥的特点。有试过用泥土、干苔藓、树皮混合用,都失败了。</h3> <p>  植菖蒲,陶胜瓷,砖胜陶,石为上。我用得多的是紫砂盆,其次是石盆,也有一些植在老树桩上。</p> <h3>  起初,我在荷兰花卉小镇买了两个所谓的"石盆",植上菖蒲,配上老树桩,铺上青苔,置为案头清供,确实很美。可惜不到半个月,根烂了,叶也全黄了,最后才发现这两个"石盆"是用水泥陶的,会释放强碱性化学物质,把根腐蚀掉了。</h3> <h3>  菖蒲本是山涧野草,野性很足,移到家里养护驯顺好还真要下点功夫。生虫是最头痛的问题。主要有红蜘蛛,介壳虫和小黑飞,一般情况不主张用药,菖蒲不怕水,小范围可以带盆浸在烟丝水里数小时即可杀虫。大范围可以适当喷洒"护花神"或者其他对治。</h3> <p>  菖蒲常常是与奇石搭配在一起做成盆景,叫石上菖蒲,这是很多人用到的题材。有时我将竹子矮化处理,用来做菖蒲的背景,这样便成了菖蒲竹子盆景,摆放在自家居室里,其情景是不是十分的赏心悦目,清爽怡人。</p> <h3>  也可以将菖蒲、苔藓、石头、赤玉土做成盆景,放入盛好水的盆内,再放入几条孔雀鱼,几根孔雀水草和一些浮萍,回归菖蒲"生于山涧之间,山石清泉,遁隐于野"的野趣。</h3> <h3>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亩山水田园,</h3><h3>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h3> <p>  晚饭后,遛完狗,天黑了,植菖蒲。首先对菖蒲枯叶黄叶的处理,除去枯黄老叶后,将植株分为3至5个分蘖为一小株,选择紫砂盆陶盆盛菖蒲,配以假山枯木,这样菖蒲脱胎换骨,与紫砂盆假山枯木相得益彰,绝世而独立,就成了一件喜欢的盆景。</p> <p>  夜深人静,把玩菖蒲将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情。在都市繁华喧嚣的地段,有一处宁静的常年偏安的一隅,远离尘嚣,为自己守得一方净土。</p> <p> 附: 菖蒲风韵</p><p><br></p><p>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p><p> 去年看到一篇文章:菖蒲被炒的太离谱了,六位数!还什么"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p><p> 任何被炒作的东西都要具备一些特质:1、稀缺性;2、本身的价值(高逼格);3、很广的传播范围;4、需求。</p><p> 现在的菖蒲热是存在它本身的特质的,我愿意这样理解:大家对文人安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创造了菖蒲的价值和稀缺性(中国人多嘛),再加上媒体对菖蒲的渲染,使菖蒲热具备了传播渠道。这不,最近深圳首届菖蒲文化展登陆思月书院,将文人雅玩的菖蒲艺术品搬进热闹的商圈,吸引了不少来往逛街的行人驻足。</p><p> 据传从西汉起,菖蒲就已在皇家园林中栽培。至唐宋,文人士大夫间植蒲、赏蒲盛行,它的孤傲劲节契合了中国文人的气节,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甚至出现"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p><p> 苏轼、李白等都曾为之写下著名诗篇,"我来采菖蒲,服之可延年"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当时菖蒲文化盛行的见证。</p><p> 张听蕉《论菖蒲十则》中曰:"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p><p> 宋人玩石成风,将菖蒲移于盆中,以石固其根,以清水侍之,以苔藓布之,巧以成景。附石菖蒲脱胎于自然,起源于宋代文人。</p><p> 菖蒲还是"护眼液",李时珍《本草纲目》:"柏叶上露,菖蒲上露,并能明目,旦旦洗之"。菖蒲可以种植在小盆里,作为案头草,方便采集"护眼液",便在士大夫当中形成了风气。</p><p> 对于士大夫文人来说,菖蒲不沾污泥,仅仅凭借净石与清水生存,显得有一种象征意义,仿佛是不肯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镜影。陆游曾如此描述隐居生活的悠闲平静:"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夏初湖村杂题》)诗人亲自为蒲石盆更换新汲的泉水,然后烹茶品茗,并自嘲说,这真是典型"闲人"才会享受的"闲趣"。</p><p> 蒲为雅士增添了一种风骨气度,为生活多了几许文化情愫。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山水之间,此为寿品。</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