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原创】莒城我们的家(续)――之老电影院

蓝天

<h3><font color="#b04fbb">  逝去的岁月,凭着记忆,慢慢找寻到最初的味道……<br> ——题记</font></h3><div><br></div> <h3>  过去人们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除了看书、听广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看电影。</h3> <h3>  下面的这些电影剧照,年纪稍长一点的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呢?</h3> <h3><font color="#010101">《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形象影响了几代人,里面的主题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更是唱遍大江南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电影《小花》里的唐国强、刘晓庆、陈冲等一代明星风靡八十年代的电影荧屏。</font></h3> <h3>《少林寺》让国人认识了李连杰,知道了什么叫“追星”,同时掀起了全国性的武术热潮。</h3> <h3>  看到这些熟悉的电影剧照,就让我想起了给了莒城几代人记忆的老电影院。</h3> <h3>  县城老电影院在现在的万德福和工人文化宫之间,后来这里变成影剧院,电影院就搬到了县医院对过,现在的新天地购物广场就是在电影院原址上建起来的。</h3><div> 电影院是一座南北向的起脊的高大砖砌建筑,底部一米多高,用一块块长条南山石做基础,上面用红砖垒砌,朴实更显坚固。</div> <h3>电影院正面照片</h3> <h3>照片上的兄弟,为了让大家看看老电影院原来的模样,有关照片我找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找到,后来从赵老弟那儿寻到了这张正面照,很是高兴。没经你们同意,我就自作主张把照片发到这儿来了,敬请原谅啊!如有不便请告诉我。谢谢大家!</h3> <h3>这是在电影院西边小巷拍的电影院的侧面照。(长夏君提供)</h3> <h3>  电影院里面北半部分空间开阔高大。前面有长宽近十米、高约一米的演出舞台,舞台两边是巨大的多层枣红色幕布,正中央悬挂有巨大的银幕。影院南半部分是上下两层,正门及外面两侧都有楼梯通往二楼。观众凭票,既可以通过正门,也可以通过电影院外两侧的出入口及楼梯进到里面。</h3> <h3>  正对出入口的过道非常宽敞,观众出入特别方便。上下两层的地面,都是前低后高的坡面设计,座位呈阶梯状排列,坐在最后边的观众根本不用担心视线不好。</h3> <h3>  二楼坐台的独特弧形设计,更让坐在楼上的人,不必担心视野及距离的问题。楼上,位置高、视野阔,在这里看电影保你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美妙享受。</h3> <h3>  孩子喜欢坐在二楼看电影,是因为在上面能看到后台正中神秘的小房间,那是电影院至关重要的神经中枢---电影放映室。电影放映的时候,会从放映室前面小方口,射出一束不断变换各种色彩的光芒,直接射向前面的大银幕,此时,银幕上就会出现鲜活的电影画面。小时候的我,经常会抬头仰望这道神奇的光束,遐想无限。 </h3> <h3>让我产生无限遐想的电影光束</h3> <h3>神秘的电影放映室</h3> <h3>  每到有新电影放映之前,电影院就会有工作人员在电影院广场及县城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海报,海报因为都是由美术功底深厚的人员所设计,所以海报的色彩和内容极具吸引力。在那颜色单调的年代里,人们走在街上想不往精美的海报上看都难。所以只要有好看的电影,年轻人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大饱眼福。那时候电影主人公的高刘海、爆炸头以及喇叭裤在很短时间内流行起来,年轻人就是这样通过电影和外面的世界紧密地联系着。</h3><div><br></div> <h3>  那时候,电影票一般分甲、乙两个等级,有时也会分三个等级。等级不同,票价不同,一般在一到两角之间。过去娱乐活动少,所以一有好电影,电影院外一定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院里更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h3><h3> 记得八十年代上演电影《少林寺》的时候,买张电影票真的很难,不管大人小孩见面的问候语都是:“买到票了吗?”</h3> <h3>  到卖票窗口去买票,你要首先排队,排在如长龙般的购票队伍里,看着半天没有挪动的长龙,你会有一种绝望的感觉。但还是会不时抬起头,伸长脖子向前张望,期盼着有奇迹出现。每当队伍向前挪动一步,心里都会异常的兴奋。不过当你真的快到卖票窗口的时候,看到窗口前人挤得水泄不通时,心里又会隐隐担忧起来。焦急、煎熬、拥挤、等待之后,最终被队伍挤到卖票窗口,这时你没有放松的时间,你需要赶紧把钱透过烧饼般大小的窗口,躲过几只有力的大手,艰难地塞进去,再极其艰难的把紧紧攥着电影票和找零的手抽出来,并从蜂拥而至的人堆里满头大汗地挣脱出来,这时,你这才可以长舒一口气,票总算到手了!</h3><div><br></div> <h3>  拿着电影票,带着兴奋来到影院门口,还要挤在长龙般的队伍里,沿着钢管护栏入场,门口一般有两个或更多的检票员,冬天一件军大衣,夏天一件湿透的白衬衫,站在门口检票。一般情况,这时的拥挤场面比买电影票时稍微好一些,大概是观众买上电影票心情放松的原因吧?</h3><div><br></div> <h3>  进去的早,电影院里灯光全开。你可以轻松的找到座位,并且还可以利用电影放映前的一点时间,和周边熟识的人打打招呼,说说话。如果你去的晚,对不起,灯光全关。尤其你刚从明亮的外面进到电影院里来,除了荧幕,周围什么也看不到,乌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你要找座位,那就必须站在过道,等上一会,适应光线后,才能慢慢寻找,有时半天都找不到座位,只好求助于检票员,检票员会用手电筒照着,仔细看清你票面上的座区座号,然后把手电筒光线射向你的座位,只要循着检票员手电筒的灯光,你就可以顺利地找到座位了。</h3><div><br></div> <h3>记得看电影时,每当看到这个片头的时候,都会兴奋好一阵子,因为看到带“八一”闪着光芒的五星,就意味着这电影一定是打仗的!</h3> <h3>  电影院在正式放电影之前,一般会放一些科普、风景等各类短片,人们都叫它加演片。小时候不知道加演片的意义,只知道坐在座位上,一个劲地埋怨电影怎么还不赶紧放映,有时候还会出言不逊。现在想想电影院也是用心良苦,加演片的作用真不可忽视。电影正式放映之前,先放一段加演片,既可以让早来的人不至于枯燥难熬地等待,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人们学到一些科普知识、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同时等待一下后来的观众,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不过这个时候也是检票员巡回检票的最频繁的时候,更是逃票观众的最紧张的时刻。  </h3><div> 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看电影,最紧张的也是这个时候。看到检票员在过道来来回回,走来走去。此时我的心就会“咚咚咚”的跳个不停,虽然检票员大多不屑去管小孩子,但是我的心仍旧紧张得厉害。尤其是电影刚开始播放的时候,影院里漆黑一片,不时看到手电筒刺眼的灯光,在人们的身上、座位之间扫来扫去,这时我都会下意识的低下头,甚至躲到大人身后以及座位底下,眼睛是绝对不敢往检票员的方向看一眼的。好不容易熬过巡检结束,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这才从容坦然、气定神闲地看电影。</div><div><br></div> <h3>  看完电影,随着人流,走出电影院,跟着大人走在昏黄的路灯下,迎着清爽的晚风,总有谈不完的电影话题,那感觉惬意极了。</h3><div>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电影院起起落落,几经改造,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没能避免被改建的命运,变成了今天的模样。莒城电影院随经济大潮的洪流走进了历史的记忆中。</div><div> 今天,随着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改革,莒城的各电影院,已经脱胎换骨,它们正以小而精,周而全的全新服务特点满足着人们对电影的各种需求,电影院消费成为时尚、高档次的休闲娱乐方式,电影院走进了它的新时代。(文/蓝天 图片/除注明者,其他均来自网络)</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