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萧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成立大会

临轩听雨

<h3>  5月29日(农历五月初四)上午,阳光明媚,衡阳县萧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在西渡镇红双喜大酒店宣告成立。来自四面八方的衡阳县籍宗亲济济一堂,共商萧氏振兴、纠"肖"复萧之大计,酝酿成立衡阳县萧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各支系代表畅所欲言,对今后萧氏家族事务提出中肯的建议。历时四个小时的大会在祥和的氛围中圆满结束。</h3> <h3><br></h3><div>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为兰陵郡(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望族,初次兴起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大臣太子太傅萧望之开始的,而自东汉至西晋末年二百余年中中落,至西晋末年南迁之时,因家族之大而被安置于江苏武进,并侨置兰陵郡,史称“南兰陵”,故仍以兰陵萧氏相称,为南朝“四大侨望”,贵不可言。</div><div>兰陵萧氏早在东晋末年就已经为天下门阀,自此之后,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可谓延绵中古的千年世家,顶级门阀。故欧阳修、宋祁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之”。萧梁旧臣、北周著名诗人庾信誉之为“派别天潢,支分若木”,大文豪苏东坡也赞道“摇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终当继八萧”。</div><div>中文名</div><div>兰陵萧氏</div><div>类型</div><div>中国古代著名门阀家族</div><div>兴起</div><div>西汉宣帝时期</div><div><br></div><div>特点</div><div>“两朝天子,九朝宰相”</div> <h3>萧氏家族部分刊物</h3> <h3>大会签到处</h3> <h3>与会人员签到</h3> <h3>春溪堂代表会前小聚</h3> <h3>大会由衡阳市萧氏宗亲联谊会的冬衡宗亲主持</h3> <h3>大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中华萧氏族歌》声中正式开幕</h3> <h3>此次大会召集人高旺宗亲发言</h3> <h3>蒿高宗长发言</h3> <h3>以下为各支系代表发言</h3> <h3>与会人员合影</h3> <h3>族内宗长合影</h3> <h3>春溪堂代表合影</h3> <h3>宗长们酝酿筹委会推荐名单</h3> <h3>宗亲认真阅读有关资料</h3> <h3>本文作者(右)与高旺宗亲(左)、启梁宗亲(中)合影</h3> <h3>莅临本次会议的同为萧氏宗亲夫妇留影</h3> <h3>衡阳县萧氏宗亲微信群群主富林宗亲会前准备</h3> <h3>此次大会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合影</h3> <h3>大会指定用酒</h3> <h3>纠"肖"复萧知识: 一、萧姓起源</h3><div>萧氏由来,源远流长,至少可追溯到 4000年以前。相传伯翳之后孟亏助夏禹治水有功,封于萧国,以国号为姓。据 《 姓氏考略 》 载:“伯翳之后孟亏封土于萧,为萧孟亏,是萧氏最古老之源头”.又据 《 左传 》 载:“殷民六族,一为萧氏。”说的是远祖微子启,乃帝胃“殷商三仁”之一,比干之侄,纠王庶兄。周武王灭商,封纠王之子武庚于殷(今河南商丘),以治殷民。武王卒后,武庚乘机谋反,周武王命周公旦平乱,迁殷民于洛阳,封给长子伯禽建立鲁国,同时封微子启于宋,爵为宋公,食采商丘,奉祀殷祖。公元前 682 年,大心因平南宫万有功,受封于萧邑(今安徽萧县)以国赐姓,尊萧叔大心为萧氏始祖,这便是萧姓有史可考的最早起源。</div><div>二、“萧”与“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div><div>“萧”的读音是 xiao (音消),其形是“草”头下面一个“肃”,有“疾风知劲草”之义;而“肖”的读音是 xiao(音笑),其形是“小”字下面加个“月” ,义为“相似”,诸如“肖像”、“惟妙惟肖”、“不肖之子”、“十二生肖”等等。“萧”与“肖”在中国旧版 《 辞源 》 、 《 辞海 》 及 《 汉语规范词典 》 中均有不同注解。注“萧”时有姓的义项,注“肖”时则无姓的义项,足见“萧”与“肖”是音、形、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萧”作为古老姓氏,是氏族的代称,血亲的符号。在汉字简化前,我历代裔孙都能严守其本,尊崇无误,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div><div>三、以“肖”代“萧”的错误形成</div><div>中国第一次汉字简化,只把“蕭”简化为“萧”,但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因而在第二次简化时产生了误导,把“萧”简化为“肖”,并在权威出版物 《 新华字典 》 、 《 现代汉语词典 》 等工具书中,特对“萧”姓作了独家注释:“萧俗作肖”。接着而来的是恶性传染,几乎在所有出版物和一切需要姓名的地方,普遍出现姓氏滥用的现象。纵然连未作特别注明的其它姓氏也纷纷滥用。诸如“戴”改“代” , “傅”变“付” , “魏’,即“卫, , , “蓝”为“兰” , “枼”是“叶” … … 等等。后来根据众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意见,废除了 《 第二次简化字 》 。但毕竟在社会上试行了八九年,已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加之惰性人“避繁就简图方便”,将错就错,一错到底,从根本上改变了姓氏文化的内涵,更是对祖传萧氏的一种亵渎。 广大宗亲们,我们姓萧而不姓"肖",从自己做起,以后任何场合签名都书写萧。强烈呼吁有关职能部门正视历史、尊重萧氏家族习俗,为纠"肖"复萧大开方便之门。愿我堂堂萧氏家族早日恢复祖姓!</div> <h3>  值衡阳县萧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之际,衡阳县春溪堂萧氏受公后裔萧振良自撰联祝贺,请族内大家雅正。 “萧氏德高兴汉灭秦千秋颂 祖先祜大承前启后万世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