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情长(外一篇)

旭日博文大语文/陈晓英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这篇文章写于多年前的清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端午,把这些文字贴出来,遥寄一份思念,也对未来许下一份憧憬。</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这里的图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至爱的家人,是直抵我生命深处里最深情的滋养。</b></span></h3> <h3>突然醒了,窗外,夜正深。</h3><h3>自遥远的地方传来隐约的犬吠,更衬出乡村夜的寂寥和宁静。妈妈在身边熟睡,呼吸均匀而恬静。</h3><h3>不记得自己做梦了,脑中却清晰地出现爸爸的影子。眼泪。</h3> <h3>2005年那个多雨的苦春,3月26日,距离我离开荆门到深圳定居不多不少整整一年,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爸爸临走时,我不在他身边,他病重的日子,我不曾在他身边递过一杯茶水,喂过一口热饭。是妈妈一直不离左右,陪爸爸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乘坐当日的火车急急赶回老家,我远远见到了爸爸安详地躺在殡仪馆的手推床上。往常这样的时候,爸爸会喊我:&quot;小姑娘,你回来达!&quot;</h3> <h3>转眼已过10年。当年让我触目惊心的新坟,而今长满了追忆与思念的青草,伴着阵阵松涛平静地细数爸爸安然淡定的一生。自从爸爸走了以后,我常常在静夜里想他,想他的香烟与老酒,想他灵巧的双手,想他吹笛子拉二胡敲锣打鼓,想他闲暇时自顾自地唱红灯记好汉歌宰相刘罗锅,想他饭锅在脚下的时候仍然大喊:"小姑娘,快来给我添饭!"……可叹岁月的魔手无情,幸福的片段竟成了一个个残破而遥远的梦,每每看到孤雁一样的妈妈,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刺痛让我如鲠在喉。</h3> <h3>一直不能忘记2004年7月的一个电话。那天,&quot;癌&quot;字如一声惊雷,给了我重重一击。初到深圳,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家人将这个消息瞒了我好久。我拨通了老家的座机,妈妈接了电话,语气平静地问我:在上班呢,还是在休息?可怜的妈妈!少时夫妻老来伴,四十年风雨同舟,他们之间演绎了多少甜蜜或苦涩、感激或怨恨、欣喜与颓丧的细节,我们做儿女的难以度量。如今,风来了,雨来了,还挟着摄人心魄的电闪雷鸣,而不久,爸爸就将追随着这场风雨而去,抛下孤单单的她四顾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可是妈妈竟在电话里强作坚强。我说妈妈,爸爸这两天好吧,让他听听电话吧。我极力地平静自己的情绪,听筒那边传来爸爸叫我&quot;小姑娘&quot;,泪水霎时奔涌而出——三十年了,不管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还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爸爸的眼里,我永远都是一个&quot;小姑娘&quot;!一时喉头阵阵发紧。长时间的沉默,爸爸便全明白了,长这么大,我第一次听见爸爸哽咽的语音:小姑娘,你不哭!你怎么就知道了呢,不是说好不告诉你的吗……我的老父亲!他21岁时做了妈妈倒插门的女婿,和能干的妈妈一道勤扒苦做,将我们兄妹四人抚养成人,好不容易儿女各自成家立业,可以儿孙承欢膝下,安享晚年了,不想却突遇这样一场严霜!他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当绝症向他造访的时候,也只能显得那么脆弱。古往今来,人间上演了多少造化弄人的遗憾,我恨自己肉体凡胎,无力与命运抗衡!</h3> <h3>怀着对爸爸的追思,我发现自己的情感正一天天变得敏感和脆弱。一双多么勤劳的手,一个多才多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达观的灵魂,突然间,天人永隔,时空错位,我已经牵不到爸爸的手。所幸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我在爸爸辛苦、短暂却充满意趣的一生中,读懂了他勤劳、善良、隐忍、坚强的秉性,凭着这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就有足够的能力创造人生的幸福。</h3> <h3>最后,我想说,感恩父母,珍惜亲情,及时行孝!因为亲情给予我们力量,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心头都需要幸福的阳光照耀,这一缕阳光,就是温暖我们一生的儿女情长。</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下面一篇《最温暖的阳光》,作于2004年深圳</b></span></h3> <h3>真快,女儿都上小学了。陪着她一本一本地翻着新课本,我感叹时代的巨大变迁。当我依次地给它们装上书皮的时候,女儿递过来一本语文书,说:&quot;妈妈,这书多漂亮呀,我好喜欢。要是你给我生个弟弟或妹妹就好了,我可以带着他上学,不必你天天接送了。&quot;接过那本语文书,我沉思了。</h3> <h3>记忆中,小时候的我当属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假期里,我总是眼巴巴地盼望着开学,因为父亲会在那几天揣着积攒下来的几块烟钱到学校里去,然后我和小姐就可以领到新书。尽管只有语文和数学两本,但它们带给我们的却是孩提时代最大的快乐。学校紧邻我们家,铃声响起时抓过书包出门都不必担心因迟到而被老师罚站。小姐大我两岁,她上小学时我自然就成了她的跟屁虫。那倒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地粘她,而是我可以做教室外的旁听生。我喜欢听语文课,虽然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我可以检查小姐的背诵,因为我能在她们之前将当天的课文倒背如流。当我的叔叔伯伯们对我大加赞赏的时候,与我有&quot;积怨&quot;的小姐从来都是不以为然。</h3> <h3>我们有四兄妹,哥哥长我七岁,大姐长我五岁,而小姐与我这个老幺仅隔两岁。哥哥和大姐念完初中就成了父母的帮手,小姐有时候也会领命帮助大人煮煮饭。由于有大的扛着,我这个小鬼基本上是家里最悠闲的一个,连牵牛绳这样轻松的活儿也极少轮到我。也许由于年龄悬殊的缘故,我与哥哥大姐相安无事,而与几乎同龄的小姐却是水火不容。说句不夸张的话,童年时代的我们是一对宿敌。像那时候所有农村家庭的孩子一样,我们天天在一块儿爬树、玩泥巴,抓知了,但随时爆发的战争却是大人无法禁止的,因为姐姐不会爱护小妹,小妹也不会礼让姐姐。对于我们,他们除了措词激烈的训斥和毫不客气的殴打,别无他法。</h3> <h3>童年时,我们头脑中没有&quot;玩具&quot;这个词汇,也没见过所谓的玩具是什么样子。我们喜欢的东西不外乎崭新的头绳、色彩艳丽的糖纸、光滑规则的蚌壳。诸如此类的小玩意儿是女孩儿最宝贵的收藏。在我和小姐之间,常常会因为这些宝贝的归属而相互争执,然后破口大骂,继而大打出手。至今回想起来,记忆最深刻的当属那个夏天,我、小姐、小姨在屋檐下过家家。我们用蚌壳做碗、树叶做菜、泥巴做饼,忙得不亦乐乎。猛然间我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件宝物——那片弧线优美、闪烁着七彩光芒的蚌壳不见了。我立即在小姨和小姐的势力范围内搜索,很快在小姐的&quot;家&quot;里发现了它,我便找小姐索要,很自然地遭到了小姐的严辞拒绝,战火当即爆发。由于实力悬殊,我最终败下阵来,望着被掳去的心爱之物放声大哭。哭声惊动了爷爷——我母亲的养父,老头儿正为续弦的事儿闹心,走出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小姐就是一顿暴打,小姐白白的屁股蛋儿上立马就起了一片红红的指印,我趁机取回了我的蚌壳,顺便给了她一片常见的蚌壳作为补偿。唉,现在想起小姐屁股上的红印,我的心头止不住隐隐作痛,小时候真不知是哪来的仇恨,动不动就同室操戈。女儿现在也长大了,小嘴巴还算伶俐,她若想和谁斗嘴,只有我这个当妈的可以应战。出于对伙伴的渴望,她不止一次地向我表达了要弟妹的愿望,遗憾的是国策如山,我不能满足她这一合乎情理的要求。</h3> <h3>说了半天,我不过是讲了一些闲话。其实,女儿的语文书唤起的,是我儿时另一段记忆。如果不是刚才的一闪念,我干的那件坏事早就被我抛之脑后了,如今怕连小姐也没了印象。</h3> <h3>那是一个黄昏,我和小姐写完作业,各自拿出橡皮筋和纸团来玩白天没有尽兴的游戏。我们把橡皮筋绷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上,用它来发射白纸折成的"子弹"。正当我们比试谁的水平更高的时候,突然停电了。我当时也没多想,黑暗中对准小姐坐的方位拉动了"弓弦",只听"啊"的一声,电灯亮了,小姐捂着左眼,因为剧痛,她的鼻子嘴巴扭曲得移了位。我慌了,连连告饶,表示自己不是故意的。小姐怒不可遏地否定了我的申辩后,不依不饶地向我发动了反攻。我吓破了胆,只好绕着桌子边讨饶边躲避。然而瘦弱的我对阵强悍的小姐无异于以卵击石。我很快便被小姐擒住,她的"九阴白骨爪"毫不客气地在我的头上制造了几个鼓包。</h3> <h3>摸着生疼生疼的脑袋,我心中怒火升腾,良久,我想出了一个报复的好办法——夜里趁小姐睡熟了撕烂她心爱的语文书,明天上学前她不会检查书包,一旦她背着书包进了教室,那嫌疑犯就不仅仅是我一个人了,更何况她没有证据向我兴师问罪。</h3> <h3>主意一定,我便在夜里下了手。这样,好好的内页被我给居中撕断了,小姐翻书的时候,如果她要的是42面,上半截怕是很难对应上了。事情的结果正如我料想的一样,小姐没有抓到案犯,倒是捧着那本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语文书黯然了好久。自己干的坏事,我当然不敢走漏风声。事情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如果不是女儿的这本语文书,只怕这段记忆要永久性地尘封了。</h3> <h3>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哑然失笑,为少不更事的我们主演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在那个并不久远但远远落后于今天的年代里,父母整日忙于劳作,根本无暇与我们交流。童年的我们象屋檐下的荒草胡乱却不乏快乐地生长着。直到我上了高中,每月只有一次回家的机会,那时候我才常常思念已辍学在家的小姐。而她也非常珍惜每月一次的相聚,哪天我要回了,她一定会在家里等我,如果添置了漂亮的新衣,她会毫不吝啬地塞进我的包里。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一年放寒假,我一进门就听到小姐即将嫁作他人妇的消息。当小姐喜洋洋地等我向她祝福时,我止不住大放悲声,小姐当下红了眼圈,只有妈妈在一旁莫名惊诧。</h3> <h3>如今我们都是妈妈了,我们的儿女正经历着他们幸福的童年。不同的是,他们兄妹出奇的团结,相聚的日子里,他们既不会彼此对骂,更不会以武力对阵。小妹妹刁蛮了些,但当哥哥的总是那么大度和包容。哪天要分手了,他们那依依不舍的深情连大人们都为之动容。</h3> <h3>二十载光阴流逝,那本承载记忆的语文书当然不知所踪了,但我仍然会告诉孩子们那些已逝的往事,告诉他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亲情永远是照耀在我们心头最温暖的阳光。</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谢谢关注,感恩每一个爱我的人</b></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