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夷江岸粽香时

种点雲

<h3>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h3><h3> 夫夷江岸崀山人的端午节是人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屈原之名世人皆知……</h3><h3> 崀山人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泼大蒜水、喝雄黄酒、佩挂香包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个恶日,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在五日门上要插菖蒲、艾叶以驱鬼,泼大蒜水和喝雄黄酒以避疫。</h3><h3> 后来的人们插艾叶和菖蒲也是为了防病。艾叶和菖蒲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大蒜头都是由一瓣种蒜长成的,如果长成独头,把独头蒜捣烂或切片敷于患处,可以治疗肿痛、冻疮、肉刺、疖子、牙痛、毒虫叮咬等。</h3> <h3>  粽子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h3><div>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崀山人早就有吃粽子的习俗。</div><div>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崀山人的粽子种类繁多,有豆沙、排骨、腊肉、八宝、火腿、蛋黄等馅料。</div><div>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夫夷江岸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div> <h3>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h3><h3> 5月28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夫夷江,湖南省新宁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联袂举办了一场“同饮一江水•同唱一台戏”闹端午龙舟邀请赛。参与人员近2000余人,近百艘龙舟在江面上同台竞技,吸引了数万名当地居民和游客来前观赏。</h3><div> 比赛现场,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夫夷江两岸人潮如涌,欢声雷动。江面水花飞溅,喊声震天,各龙舟选手抖擞精神,奋勇争先,场面蔚为壮观。 </div><div> </div> <h3>  夫夷江岸崀山人有"佩香包"的习俗,。</h3><h3> 青年人内装香料,送给恋人,以示忠贞之心。 &nbsp;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h3><h3> 小孩佩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h3><h3> 香包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h3><div> 香包选用的中草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经常将香包放在衣兜、枕旁,可预防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