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昆虫是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对于它们秘密的探索和发现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本次我们的生成课程,是由一次晨间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偶然发现草地上的小瓢虫而发起的。</h3> <h3>老师快来看,这里有一只小瓢虫!</h3> <h3>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和商量,都觉得小瓢虫应该回到它的“家”。</h3> <h3>小瓢虫回家了,真开心啊,谢谢!</h3> <h3>可是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都不想离开了!</h3> <h3>我们还想看看小瓢虫在家干嘛呢!</h3> <h3>小瓢虫小心点,别摔跤了!</h3> <h3>哈哈,看来今天的户外活动就是观察小瓢虫了!</h3> <h3>孩子们那么喜欢小瓢虫,咱们一起回教室去发现更多小瓢虫的秘密吧!</h3> <h3>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系益虫,应予保护。</h3> <h3>老师带我们探索关于瓢虫的秘密!</h3> <h3>瞧,我们听的多认真,你想了解瓢虫的秘密吗?一起来哦!</h3> <h3>瓢虫主要是益虫,也有少量的害虫,常见的益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而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都属于害虫。</h3> <h3>体背黑色;前胸背板两侧有白色圆点;翅鞘左右各有一块红色大圆斑。</h3><div>生态习性:</div><div><br></div><div>本种是平地至低海拔地区常见种,除冬季外,很容易在蚜虫堆间发现成虫,早春数量特别多。</div> <h3>本种属于平地至中海拔地区普遍种,除了冬季外,成虫常在植物丛间觅食蚜虫,早春季节较常见,但是数量不多。成虫日行性。成虫与幼虫都是肉食性,以多种蚜虫与木虱为食。瓢虫的生活周期约需4周,故每年夏季可繁殖数代。幼虫细长柔软,通常灰色,具蓝、绿、红或黑色斑,以其他昆虫或虫卵为食。要经4个龄期,然后附于某些物体上,在最后一龄幼虫所蜕的皮中化蛹。</h3> <h3>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h3> <h3>十二星瓢虫有两层翅膀,外面的一层已经变成硬壳,只起保护作用,所以叫做鞘翅。鞘翅的下面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翔。鞘翅上有十二个黑点。</h3> <h3>十三星瓢虫:不论幼虫还是成虫都是益虫主要捕食棉蚜,槐蚜,麦长管蚜,豆长管蚜,麦二岔蚜,小米蚜,荷缢管蚜等害虫。</h3> <h3>大红瓢虫,体近圆形,呈钢盔状。头部(除眼外)前胸背板,小盾片及足黄红色,腹面各部亦呈黄红色。</h3> <h3>十一星瓢虫属于植食性瓢虫,主要危害茄科植物,成、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半透明的细凹纹,状如箩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h3> <h3>二十八星瓢虫是危害蔬菜的典型有害瓢虫,它是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统称,以危害茄子和马铃薯为主。二十八星瓢虫典型特点就是背上有28个黑点(黑斑),这是与其他瓢虫最显著的区别,在昆虫学分类上属于鞘翅目瓢虫科,俗称花大姐、花媳妇。</h3> <h3>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好多关于瓢虫的秘密,原来“星”不同是种类不同,不同种类大都吃蚜虫。吃蚜虫的我们称为益虫。</h3><div>益虫: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div><div>害虫: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益虫无论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小朋友瓢虫的秘密你都知道了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