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行,凉山情

静静

<h3>大凉山,这是一片中国慈善公益事业高度关注的热点地区。“不到昭觉不算到凉山。”此话一点也不为过,昭觉地处凉山腹地,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改善凉山儿童的学习环境,江苏启东东启公益联盟合团队之力在昭觉县建成了两所希望小学,并着力运营着位于四开乡三湾村的东启石笑霖希望小学,学校由东启公益联盟队长海峰坚守。作为东启公益联盟理事会理事,到凉山去走走到学校去看看一直是我的心愿。</h3> <h3>5月19号,凉山之行终于成行。我们一行三人一早出发从上海浦东经成都飞西昌,下午三点多到达西昌。队长海峰来接,两千多公里的跋涉,冒雨到达东启石笑霖希望小学已经是傍晚八点多,进入学校,支教老师和部分学生在雨里迎接我们的到来,甚是感动。</h3> <h3>第二天,趟水爬山去村里做家访,送点生活物质,眼里所见尽是破旧。泥土垒墙,茅草加塑料膜为顶,家徒四壁;屋里光线昏暗,人与牲畜同住同吃,生活状况、卫生环境极为糟糕。</h3> <h3>这是位值得人尊敬的老奶奶,她独自一人生活,生活窘迫但极懂感恩,常自行去为学校疏通沟渠为学校做事。</h3> <h3>凉山的孩子因生活条件所限,长久养成的卫生意识很差,洗头洗澡对他们来讲是较为陌生和奢侈的,常常是头上身上长出虱子。为了搞好孩子们自身卫生,学校准备了理发工具,经常给他们理发。</h3> <h3>像这样的行为,队长海峰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h3> <h3>宋春春,东启公益联盟理事之一,一来学校便加入了为孩子们理发的行动中。由于孩子们长期不洗头不理发,头发剪掉后露出的虱子、满头的污垢(四川话夹夹)吓到了她。</h3> <h3>很多孩子们要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来到学校上学,每天学校要为孩子们准备营养午餐。买、洗、切、烧,整个上午几个人要不停的忙碌,才能准备好中午一百五十多名孩子的午餐。</h3> <h3>孩子们饭量很大,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添不能浪费。米饭加辣白菜孩子们也能吃得很香很可口。</h3> <h3>长期没有桌子没有凳子的吃饭习惯,再加上饭菜盛满了端起来吃力,孩子们把饭碗放在地上聚在一起或蹲或坐,这样吃饭方式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了。</h3> <h3>从一开始的吃饭乱哄哄卫生乱糟糟到现在逐步学习教育下,孩子们懂得了排队打饭菜,吃完饭后自觉把碗勺洗干净放好,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着好转起来。</h3> <h3>恰逢六一即将到来,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着歌舞,为庆祝六一做着准备。这是大家在一起跳起彝族的传统舞蹈——达体舞,我们也加入了舞蹈行列,快乐起舞欢庆六一。</h3> <h3>来自桂林旅游公司的支教老师郭老师的语文课。老师上课生动形象孩子们听课认真努力,作为课堂观摩者的我们也受到了感染。遗憾的是郭老师支教时间只有一个月,再过几天她就要离开了。</h3> <h3>孩子们很喜欢呆在学校。学习玩耍,学校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净土。就算放学了放假了,他们也不愿离开学校。</h3> <h3>季节对这里的人有些模糊,孩子们有的穿着短袖有的穿着棉衣,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穿着棉鞋,而这些,大部分是爱心人士的捐赠,在以前他们甚至不知道有鞋子。大的孩子带着背着小的孩子在这里是再寻常不过的风景。</h3> <h3>我们与学校部分孩子们的合影。这些孩子们经过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待人处事、卫生习惯等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孩子们已经变得十分可爱了。</h3> <h3>我们与学校支教老师的的合影。在大凉山这种环境下,能够长期坚守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超乎常人的意志。由于各种原因,这里的支教老师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每年每学期都大量缺乏支教老师。在此我要向他们致敬。</h3> <h3>四天的凉山学校生活,终到说再见的时候。来的时候下着雨,离开的时候也下着雨,支教老师和孩子们唱着《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今宵别梦寒。”此情此景,心酸、感动、不舍,百感交集,热泪盈眶。</h3> <h3>凉山之行,深有感触。凉山要改变,需要经年累月,需要合众之力,思想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单一的物质捐献改变甚微,要让孩子们提高素质走出大山接触世界,不像老一辈那样生存和生活,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公益不是爱心泛滥如洪水爆发,洪水过后仍然是一片狼藉,公益应如涓涓流水,清澈久远。我们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大很可喜的进步,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学校,关注我们的孩子和老师,我们将见证他们脱胎换骨般的变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