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h3><div> 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徽州棠樾村,又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官道上一溜牌坊拔地而起,次第排列,首尾迤逦,前后三四百米,皆四柱三门,且排列一致,十分协调。远观棠樾牌坊,排列在深灰色的剪影中,两侧是寒风萧瑟的田野,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那高高的牌坊群。细读它,恍然回到当年的显赫时代,我的心与脚步一下子全都变得沉重起来,虽说徵州有着灿烂的文化,但是这文化中却饱含着徵州女人太多的辛酸。这是一个家族的牌坊,故称牌坊群,所有牌坊依次呈半弧形排列,从第一个牌坊望去,二、三、四直到第七坊,若隐若现,曲径通幽,显得神秘莫测。这七座牌坊并不是按年代排列的,无论从前看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荣誉体系。<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棠樾的牌坊不尚雕饰,朴素淡雅,质朴浑厚,几百年的时间跨度,但风格混然一体,形同一气呵成,在空旷的平野上,壮观而又孤绝。当我的视线跟随七道牌坊形成的弯弧一座一座看过去,在中间一栋翼檐飞翘的四角方亭会稍作停留,那是邓石如题篆字的“骢步亭”,这座小亭子不仅为行人休息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建筑空间显得生动,建筑形象更加丰富,为牌坊群增色不少。然后一直遥伸到最后一座,再远处,是寒冬里更显得空旷苍茫的徽州大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穿行于棠樾牌坊之下,我不由自主地放轻、放慢脚步,一遍又一遍地注视着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巨大身躯,一次又一次地聆听着它们的悲欢倾诉。一个家族七座牌坊,空前绝后,举世无双,这里的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雕琢而成,高大挺拔、声气夺人、威严壮观、雄风凛凛。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一幅气势恢宏的“徽州古建三绝图”自然天成。古牌坊群的美,是一种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美。这些牌坊,都是明清时期,皇帝为旌表当地鲍氏家族为官或经商的道义所赐建。它记录着棠樾鲍氏家族明、清两个朝代四百多年间,亦官亦商的为人处世之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棠樾的牌坊是古代团体的史书,是徽商的丰碑,两代王朝的皇帝旌表同一个家族的荣光真是史无先例,棠樾牌坊群也是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古老的棠樾幽静而美好,或许是我对这里的青砖石瓦情有独钟。悲凉的气氛,悲情的往事,牵引着我不由自主的在来来往往的棠樾古韵中思量着古今。目睹一字排开的牌坊群,感到无比震撼。牌坊群四周空旷,灰黑的石坊,让我的心情更加沉重,看看每一座牌坊,历史文化会留给你无限遐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棠樾牌坊下,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似乎在乱石衰草中间,该有谁的身影若隐若现。是一个个守身如玉的女子,还是一个个有着耀眼业绩的男人?莽莽的原野上,四周是那样空荡,那样无依无靠,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是凝固了的历史,面对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和无情。这些牌坊,这些用石头垒砌的文化,让我感叹唏嘘,感叹曾经的辉煌,唏嘘凝滞的愚昧。风呼啸而来,忽高忽低,如泣如诉,我诧异地回转身,暮色四合,石块与石块之间灰白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告诉我那些女子的的向往,那些少妇的期待,那些犹是春归梦里人的愁怨。风从废墟上吹过,从一座牌坊穿过另一座,依然发出呜呜的声音。我仿似听见空气中飘来的声音,迤逦行来,浮在原野上,浮在靠着牌坊的那滩寂寞了几百年的水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棠樾牌坊群,巨大巍峨,古色古香,每座牌坊都有一个或荡气回肠、或高风亮节、或发人深思的故事,但让我最难忘、最痛心的,却是那些贞节牌坊。七座牌坊耸立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像七个巨大的石门,两旁十分空阔,全是一方方的水田,牌坊倒映其中,如投下的长长的阴影,煞是壮观。棠樾牌坊群,古人建造它,是用这一特殊方式来表彰那些在社会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其作用无非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这足以证明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精神的力量,今天我们反思这些古建筑不仅给后人留下了难得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文化艺术和建筑技术等多方面的财富,无不赞美叫绝。</font></h3> 棠樾牌坊是一枚枚镶嵌在大地上鲍氏先人的勋章,或许,棠樾牌坊的吸引人之处不一定在于它承载了多么动人凄凉,也不一定因为它有多么大的文化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一个到此的人或多或少引起某种情感上的共鸣。或许是晨昏时候薄雾般淡淡而绯红阳光给肃穆的牌坊的亲吻;或许是牌坊的形单影只与碧草中蝶舞双双的鲜明对比;或许是阡陌田园间洗脱烦事的幽静美好;也或许是青砖石瓦里对乡土的怀念。那样的环境,那样的故事背景,那样的空气,在或浓或淡的古老徽文化气息里思量过去与未来的命运,我想,这才是棠樾的魅力。无论现代的人们如何评述牌坊功绩,如何看重牌坊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价值,在我看来,悲怆多于欣悦,忧伤多于温婉,萧瑟多于铅华。夜幕下的灯光暧暧地照映在牌坊之上,却难以暧洋我的心房。已是寒冬的夜晚,一阵晚风掠过,我还是禁不住满身趔趄,觉得好清冷、好凄厉。<div><br></div> 穿行在棠樾牌坊下,和一座座牌坊对视,我总觉得每一座牌坊似乎都是有生命的,它彰显着荣耀与高贵,又饱含着孤寂与无奈,诉说着它们后面或凄美悲伤或繁华喧嚣的往事。我慢慢一步一步地,从第一道牌坊,一座接一座,直走到最后一座,将棠樾的每一个牌坊仔细地看过。回首端详七座牌坊,嵯峨耸立在田野中央,青石的碑身,掩不住岁月的风尘,伟岸中有些陈旧,烟来雾去中渐次模糊,就如同鲍氏家庭所演绎的那一出出或凄美或凝重或忠或孝或节或义的往事,那份奇特的孤绝寂寞之感陡然变得强烈了起来,心中的惆怅也慢慢地弥散了开来。<div><br></div> <h3> 棠樾坊群距我们善成农家乐36公里。</h3><h3> 联系电话:凌女士18605597215</h3><h3> 余先生1537559682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