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画与我的散文(铺笺诗情自画自赏)

百度*王贵权书画

<h3>画,散文作者/五月</h3> <h3>  记得小时候,让我最自豪的就是对雨点儿的熟悉。雨天,我神情专注地趴在窗台上听雨,仰望着雨点儿滴滴哗哗地从天上,从屋檐上落下的声音,看那些冒着像花朵一样的小泡泡,然后,便是雨水将土地冲出一条条水沟。我认定那落在地上的上窜下跳的朵朵泡泡花儿,那条条像丘蚓一样的水沟,也许就是我童年在一场雨又一场雨中的反复琢磨。</h3> <h3>  雨点儿从哪里飘来的?从天边斜飞过来的,还是从天空直下来的?是乘着云来的?还是驾着风来的?一路有多少行程?累不累?最后又到哪里去?总能让我童年雨后还在一直挖空心思的去想。雨点儿的事,总在我童年脑海里不停的转着,让我童年的眼神里和心思共凝一种深邃。</h3><h3> 童年,村子里所有运动着的生灵和生长着的色彩,都对雨点儿心领神会,雨点儿在树叶,花叶上变成滚滚的形态,从一片子上滚到另一片叶子上,软软变成轻滑的水,然后一层层穿透根部的堡垒,叶子欢呼着,欢呼自己对根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根在亲近着雨点儿的滋润的泥土时望着叶子会意的笑,蜜蜂也快乐的亲吻着花蕊,享受着雨点儿送来的甜蜜。</h3> <h3>  雨点儿来到泥土后,或骓足,或漫步,或奔跑。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有泥土的根基,雨点儿的最终落点就更宽了,终于找到了自己行走的路径和归宿的家园。此时,雨点儿可以叫醒一片片庄稼,一片片树林,一片片草地,一株株花朵,一切生灵。</h3> <h3>  有时,童年的我也在寻找雨点儿的影子,仰望天空,顺着枝头看,静静地等,细细过滤着一切,真想望出一点信息来。可是,期盼中却一无所获,真的怀疑雨点儿是不是睡着了。看不见雨点儿时,全村人都着急上火。炎炎烈日的夏天,见不到一滴雨点儿,田垅上的苗儿,就蔫蔫地打绺,村子里的人看着就捱不住了。这时,一滴血也许没人注意,可一滴雨点儿人们都在期盼中。</h3> <h3>  雨点儿细细,雨点儿光顾,是村里人的大喜事。心里都会记着没雨点儿的的时候,村田是什么情形。村里人都懂得一场风,一片云,一声雷,一闪电的期盼与敬重。这可能就是现代人说的,生态环保可使生活更美好的期盼吧。</h3> <h3>画,散文作者/五月</h3>